苏青鸾在冬日休业之前就曾经私下里问过柳芸娘,如果今后她不再当这个掌柜,只在背后负责提供新的配方然后拿分红,柳芸娘愿不愿意接替她的位置。
当时柳芸娘只觉得苏青鸾是随便那么一说,所以并没有放在心上。
但是苏青鸾自己却考虑得非常清楚——无论是以后随着沐行之去都城,或者再把目光放长远一些,自己要天南海北到处旅行,别的先不说,总不能把这一摊子“苏记”的生意随随便便交出去。
毕竟当初自己建立“苏记”就是为了让包括村民在内更多的乡亲们有钱赚,过上好日子。
但是现在看来,如果自己不为“苏记”提前考虑好退路,那么要不了多久,苏记就会经营不下去。
不过她也并不打算一辈子都绑在这项事业上,所以虽然不能一下子就撂挑子,但是也可以循序渐进。
所以趁着今年尚且没有大雪封山,而沐行之这边也“身体见好”,不用衣不解带的照顾,苏青鸾自然就不必整天宅在家中,可以到处走走。
于是她就趁着这个机会挑了一天去了柳芸娘家,再次提起让她接替自己成为“苏记”掌柜的这件事。
最开始苏青鸾用的理由是想到处走走所以不想被一摊子生意绑住了手脚。虽然这句其实是大实话,不过听上去实在是像工作时间太长被榨干灵魂的打工人厌倦了工作,发出了“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的呐喊。
这种理由听上去任性而不负责任,也不怪柳芸娘完全没有把苏青鸾的提议放在心上。
但是这一次,苏青鸾总算是有了“正经的理由”。
“听闻那位阿叔曾经有恩于我家夫君,总不能老人家马上就要撒手了,就这么一个愿望都不答应,于情于理都不合适。”苏青鸾努力回想着昨天因为一个不慎蒸制过火变成“蜂窝海绵”的无水蛋糕,挤出了一点愁眉苦脸,“但是行之那个身体,我又不放心他自己一路舟车劳顿……”
话说了一半,苏青鸾不说了——这种程度,已经是她表演“欲言又止”的极限了。
“可是你们探亲总有个时日吧?难道探亲就永远不回来了?沐先生在花溪村住了这么久,也早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吧?”柳芸娘不由分说抓住苏青鸾的手。
“这铺子的名字是‘苏记’,是‘苏青鸾’的苏,你永远都是掌柜的。我可以代替你看一阵子店铺,但是我也不过是代替你看管一阵子,”说着,柳芸娘的手用力握了握苏青鸾,“我等你回来。”
苏青鸾心中苦笑。她明白,自己这么一去,恐怕回来的时候十有八九就成了“寡妇”了。而且自己什么时候“丧夫”也不是她自己能够做主的。
虽然最终“托孤”的目的并没有完全完成,不过“苏记”总算是暂时有了着落,更何况凉州城分店那边的事情也已经办妥,苏青鸾总算是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了。
至于自家那边,反而是没有特别需要值得挂心的事情——毕竟自己真正不放心的方面,在出嫁的时候就已经交代得差不多了。
更何况,现在弟弟和妹妹一天比一天懂事,也在各自学习着自己需要的知识,苏青鸾相信用不了几年,他们就已经可以渐渐撑起这个家了。
苏青鸾知道,柳芸娘不仅仅是讲义气,更是本身就是一个“社交达人”,再加上早年随同父母走江湖的经验,三教九流都能打得来交到。把“苏记”托付给这样一个人,她放心。
更何况,她也不是完全就撒手不管了,毕竟每年的新品上市计划,她还是要把控节奏的。
苏青鸾这边渐渐把该交代的事情就都交代完毕,沐行之那边也在按部就班“养病”。虽然苏青鸾没有详细过问,但是也明白,大家都在等在一个时机。
而那个时机很有可能和身体机能每况愈下的老皇帝有关。
原本苏青鸾认为,沐行之已经二十几岁,而且还不是长子,甚至序齿的时候,能排到老七——这还是不算公主的情况之下。
这样看来,老皇帝少说也有个年逾花甲了。
当然,本朝帝王的名讳或者寿数并非如同苏青鸾上辈子的那样,国家领导人的详细资料只要轻轻点点鼠标,就可以轻松查阅。
这个时代关于皇家的一切都是讳莫如深的。
不过老皇帝年纪很大倒是真的,毕竟苏青鸾偶然一次听到沐行之说过,他最年长的兄长都已经过了而立之年,而且这位“长子”上面还至少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夭折的哥哥。
苏青鸾本以为,老年人么,肯定是冬日最难熬。这甚至无关是否生活优渥经济富足,而是冬日本身气温降低,而京州又不是什么四季如春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每到这种天气寒冷的时候,都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时候。
所以苏青鸾一直认为,至少开春的时候,他们也要准备出发了。
结果不曾想,老皇帝居然意外坚挺,等到清明都过了,夏意渐渐开始回归大地的时候,沐行之这“病”才养好,准备“回乡探亲”。
当然,这期间“家乡的书信”是没有断过的,其中甚至还有一次劝告沐行之“叔叔的身体已经见好,若是你身体受不住,千万不要舟车劳顿,还是以修养为主”。
当然,沐行之也是唱念做打,从回信到“养病”的反反复复,如果不是苏青鸾知道内情,她都要相信旬阳县真的有这么一位“叔叔”殷殷期盼着多年不见的侄子前来相见人生中的最后一面,但却又担心侄子病弱,受不住舟车劳顿的辛苦。
终于在这个春末夏初的时节,沐行之远在旬阳县的“叔叔”终于“自知不治”,最后一次给他寄来了一封信。
这一次他没有再客套,也没有再推辞,字句之间都是深刻的思念,让人看着无不为之动容——当然,这之中不包括苏青鸾。
但是这一封信的到来也昭示着,他们是真正到了该动身去往都城了。
苏青鸾深吸一口气:该来的总归是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