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大胆的猜测。 看着教授同志这幅表情,林婉怔了一下,仿佛意识到什么,言语有些惊讶:“难道说……庄教授在余华的作用下,准备加入组织?”
“直接加入应该不会,但至少达到帮助我们的层次,若不然,以余华性子,不会随意暴露自己,更不会发起这次紧急见面。”
刘微双眼泛着思索之色,缓缓说道:“要是庄教授能帮助我们的话,那对于整个根据地来说,真的是一个天大的助力。”
对于根据地的情况,刘微是非常了解的,毕竟他是北方部最高负责人,拥有知情权。 如今,已经持续进行两个多月的根据地战前大生产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比起根据地最初一穷二白的局面,已经好上太多。 但这不足以骄傲。 因为,整个战前大生产计划涵盖的各个领域,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 冶金,军工,电力,机械加工,即缺人才,又缺技术和设备,想要实现战前大生产计划制定的‘建立较低水平基础工业’和‘自主生产轻武器军事工业’两个总目标,仍有非常遥远的距离。 所幸,凭借前不久余华给的炼焦技术资料和武器生产建议,根据地在冶金和军工领域的问题得到了缓解。 一是借助余华基于的炼焦技术资料,建立最基本的炼焦体系,解决高炉炼铁所需的焦炭问题。 二是军工局邀请军内一众高级将领,针对余华给予的武器型号建议进行讨论研究,最终确立步枪型号为中正式步枪,迫击炮型号则致敬经典,仿制布朗德60毫米迫击炮。 步枪型号和迫击炮型号有了目标,可当进入实际研发环节,军工局面临的技术情况则远比想象之中要复杂的多,导致研发进度非常缓慢。 总体而言,战前大生产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急需更多的力量支援。 若是庄教授真如他们分析那样,是来帮助根据地的,这真的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刘微光是听完关于庄教授的简历信息,就知道这位素未谋面的清华教授,绝对是一个顶尖科学家。 根据地最缺少的就是这种人才。 “您说的对。”
林婉点头回应道。 刘微笑了笑:“几点了?”
“6:10分。”
林婉抬起右手,看了看手表,回应道。 “时间应该差不多了,我们去门口迎接。”
刘微听闻,感觉时间差不多,接着熄灭手中的烟头。 亲自迎接,这才是待客之道。 林婉点了点头,跟在刘微身后,离开房间,往客来茶馆大门而去。 很快,刘微和林婉来到茶馆大门前,静静站着。 “嗡!”
没过多久,伴随着一道汽车引擎工作的声音,一辆别克汽车稳稳地停在茶馆门前,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副驾驶坐着杨修,后排则坐着余华和一名陌生面孔的男人。 林婉静静看着车里阔别许久未见的余华,面容露出浅浅的微笑。 待车辆停稳,杨修迅速下车,来到后排位置打开车门,侧身退到一旁,对于后排座位的二人尽是尊敬之色。 如果说余华的学识已经高到令他钦佩,那么,这名任职于国立清华的庄前鼎教授,无疑令他只能仰望。 国立清华之教授! 余华和庄前鼎有序从右侧下车,立于茶馆大门前方。 这时,刘微稳步上前,面含儒雅微笑,伸出右手:“余同学,好久不见。”
“刘管家,好久不见。”
余华向刘微点头,伸出右手握在一起,礼貌性问候,接着自然放开。 一番简单寒暄过后,余华转而介绍身边的庄前鼎:“刘管家,这位是我的导师,国立清华大学教授兼机械工程系主任——庄前鼎。”
“庄教授您好,我叫刘微,我代表北方部欢迎您的到来,叫我刘管家就好了。”
刘微目光落在庄前鼎身上,再次探出右手,微笑说道。 “刘管家,你好,很高兴见到和认识你们。”
庄教授今日穿着打扮格外正式,穿着西装,透出顶级学者的儒雅气质,大大方方与刘微握手,微笑点头。 对于红色组织,他以往只是听过,从未如此近距离接触。 “教授您好,我是北大学生林婉,也是北方部科学股股长。”
林婉上前一步,微微欠身,向庄教授致以学生之礼。 “你好,林同学,我听余华说起过你,你在机械设计领域的天赋非常高。”
庄前鼎看着林婉,点了点头,说道。 这次见面之前,余华就将刘微与林婉等人的相关信息告知过,庄前鼎对林婉颇为好奇,一是因为她的女性身份,二是余华给予的评价与顶尖机械设计天赋。 “您过誉了,教授,学生天赋一般。”
林婉怔了一下,目光看了余华一眼,有些不好意思,谦虚道。 庄前鼎笑了笑,并不言语。 “庄教授,余同学,我们先进去吧,这里不是谈话的地方。”
双方简单交流一番,刘微适时出声,示意众人进入茶馆内部。 “客随主便,您请,刘管家。”
庄前鼎点头微笑。 刘微脸上露出一抹笑意,随即引领众人进入大门,往茶馆里面而去。 …… 茶馆内部,先前的会议室内,一壶龙井放置于桌面,警卫员悄然离去,带上房门。 会议室外面站着两名警卫员,负责安全事务。 刘微立于座位上,右手提起茶壶,亲自给庄前鼎和余华倒茶,而后再给林婉和自己分别倒上。 倒完,喝茶。 余华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龙井,嗯,还是熟悉的味道,好喝。 四人喝过茶,刘微率先放下茶杯,进入正题。 “余同学,是什么事情特别重要?”
刘微看了一眼庄教授,询问道。 “刘管家,瑾瑜,今天这次见面是因为一项足以改变中华命运的技术。”
余华没有废话,直接开门见山,双眼凝望面前的刘微与林婉,话音郑重且肃穆。 足以改变中华命运的技术? “余同学,是什么技术?”
刘微闻言,略微错愕,面容变了变,语气有些疑惑且肃穆。 余华自然不会无的放矢,那么,这项足以改变中华命运的技术,究竟是什么? 话音一出,刘微和林婉的目光,尽数凝聚于余华身上。 余华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目光转而投向身旁的庄前鼎。 “氧气顶吹转炉技术。”
庄前鼎沉声道,从公文包内取出随身携带的氧气顶吹转炉设计图纸,放在桌面,递向刘微:“这项技术由余华开创,基于氧气炼钢原理,通过氧枪将高纯度氧气送入炼钢转炉内,实现高效率炼钢过程,当前平炉炼钢一炉所需时间大约为7——12小时,氧气顶吹转炉炼钢一炉所需时间约25—40分钟,实际上,钢水冶炼反应时间仅为15分钟左右。”
“15分钟?!”
伴随着庄前鼎教授话音落下,在刘微还处于一知半解的懵懂状态时,对钢铁冶金稍有了解的林婉,已经瞪大了眼睛,露出极其震撼的表情。 “是的,十五分钟冶炼完毕,其余时间皆为装料与出钢。”
余华这时出声,点头肯定道。 十五分钟的钢水冶炼反应时间。 25分钟—40分钟总耗时区间。 林婉小心翼翼拿起这份氧气顶吹转炉设计图纸,眼眸仔细注视,此时此刻,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她内心的震撼与不可思议。 “林婉同志,这个十五分钟冶炼时间,有什么不同寻常或者特别的地方吗?”
看着林婉的反应,再感受到余华和庄前鼎的肃穆,并不熟悉钢铁行业的刘微,心中充满疑惑,稍微整理了一下措辞,询问道。 看样子,这项技术的确很了不起的样子。 “教授同志,这个冶炼时间本身就极为不正常,假设100吨平炉,炼一炉钢铁需要7个小时,那么一天24小时只能炼大概三炉钢水,不考虑钢渣与其他物质的质量损失,那么理想总质量等于300吨。”
林婉听到刘微的询问,终于从震撼之中回过神来,短暂理了理思绪,缓缓讲解道:“现在按照这项氧气顶吹转炉技术冶炼时间计算,假设同样为100吨转炉,取30分钟炼好一炉,一天24小时可以冶炼48炉,48炉乘以100吨是多少?”
“48炉乘以100吨是多少……”刘微愣住了。 这一刻,他真的愣住了。 整个人大脑轰的一下,瞬间陷入空白,一个数字回荡于脑海中央——4800吨! 物质:钢铁! 看着刘微呆滞且不可思议的表情,余华与林婉互相对视一眼,并未出声提醒,唯有教授同志明白这个数据的概念后,才能真正意义上理解氧气顶吹转炉技术的真实价值与重要性。 毫不夸张的说,氧气顶吹转炉技术完全可以决定1937年中华的国运与未来。 唯有理解其价值与重要性,才能充分对其实施保护。 整个中华能够确保氧气顶吹转炉不落入日本人之手,唯有组织。 会议室内保持安静,三人默不作声,让刘微安静消化这个震撼到爆炸的消息。 “庄教授,余同学,也就是,氧气顶吹转炉每天能炼4800吨钢铁,对吗?”
过了好几个呼吸的时间,刘微这才回过神来,堪堪消化完林婉阐述的信息,抬起头,一双眼眸透露着近乎颤抖的激动与兴奋,看向二人,言语清晰且准确的复制这个专业术语。 钢铁! 每天4800吨钢铁! 这是一个令刘微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 按照每天4800吨钢铁来计算,只要有了这个氧气顶吹转炉,等于是根据地钢铁年产量会瞬间提升到170万吨。 170万吨是什么概念? 刘微不清楚,但他可以对比,南京那边集全国之力的钢铁年产量,也不超过五万吨。 一个是一百七十万吨,一个是五万吨…… 此刻,刘微感觉自己快疯了,他总算是明白平日里无比稳重的林婉,为何会作出如此反应的原因。 他娘的,这不是在考验干部的想象力,而是在摧毁干部的价值观与认知! 刘微原本以为今天要说的大事,就是庄教授疑似会帮助组织,哪儿想到余华直接给他整了这一出,直接丢了一个重磅炸弹过来。 “对,但不完全对,如果炼钢流程掌控的好,缩短装料与出钢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理论上,100T级氧气顶吹转炉日产量的确可以达到4800吨,不过我们暂时做不到100T级转炉,且陕北原料供应体系无法承受。”
庄前鼎摇了摇头,出于科学的严谨,指出要达到日产4800吨钢铁的要求,向刘微泼了一盆冷水,正声回答道:“这是由我和余华设计的2T级试验炉,单次总冶炼耗时30分钟左右,日产钢铁96吨,年产量3.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