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庄子毅被挤出来,苦笑一下,抬头就正好看到了这位锦衣男子。
一看这男子就自带了一股子贵气。庄子毅也就扬脸浅笑一下然后点了一下头,算是打了个招呼,结个善缘。
但没想到这个人可不是一般的人,这是太子爷出宫来了。
平时太子也都是在朝堂上帮着皇上理一些政事,前一些日子皇上病了,还是让太子监国的,最近皇上又好些了,再加上南方最近有点战事。而京城又要主持三年一度的殿试。
所以皇上又重新坐回了朝堂上。
太子就被派出来看看现在学子们都是种什么样的状况。
看到被挤出来的庄子毅,太子抱拳打了个招呼道:
“这位兄台,你为何不往里面挤?”
庄子毅苦笑摆摆头道:
“我是听说这里有诗会,被朋友拉着来,没想到挤散了,更没想到这么多的人。算了。还不如回去温温书得了。”
“兄台明智,我也是在这里不敢挤进去,人太多了。这对面就是茶楼,不如我请兄台喝杯茶远远看看他们的热闹?”
庄子毅想着胡长卿还在里面呢,于是就点了一下头道:
“好。”
庄子毅本身长相就不差,就更是入了太子的眼。两人一前一后的进了茶楼的楼上的包间。店家送来了茶后就退出去了。
太子身边的两个护卫,一个也退出去守着门口,一个站在屋子的角落里。但一点儿也不影响庄子毅和太子的交谈。
两人在一些问题上的看法惊人的一致。聊起自己喜欢的诗歌这些来,也都是偏好同样的诗歌。庄子毅一时间觉得找到了知音一样。
然后两人个自认胸怀抱负的人就开始聊起了一些国家大事。比如这次南方的战事。
说起南方的战事,太子自然是带着一些焦虑了。
今年南方发生战事,主要是整个南方及南方的周边国去年都遭了大旱,有些县是整个颗粒无收,全靠着赈灾的粮救着急。
朝中虽说调了些粮草去解决,但也有不少的难民。
还好难民还没有波及到京城来,但前面几个州府都受到了冲击。
特别是周边国本来都是安静的,过了年后,他们就开始在边境上持续的攻打着皇朝。
这前一批的将士已过去了,自来,兵马未动,粮草就要先行,所以,太子前一些日子为了调更多的粮草,是真的操碎了心。
聊到这个,太子也就问道:
“对了,你说你是来自阳林县?”
“是。”
“听说阳林县出了一个奇人,能种药草?这次出征的军士用的药草,好多都是从那边调来的。”
庄子毅一下子就想到了蒙大夫调药草的事,点点头说道:
“嗯,这事是真的。我亲眼所见。”
太子奇道:
“我看过调回来的一些药草,还是新鲜的,还得一边送走一边制药。不过,这冬天他们能种出这种药草,也是很不错了。去年南方大旱,不只是粮食这些溃缺,还有就是药草,据说,有的山上都找不到药草了。”
太子说着这些,也是很沉重。
庄子毅也只是叹道:
“做农家来说,靠天吃饭,我们家就是。要是一年的收成不好,来年就没得吃。还得想办法。有时,老天爷也不做美。”
太子点点头道:
“所以,朝廷应该请出这位奇人,能在阳林县的冬天种出药草来,应该是种地的能人了。”
庄子毅浅笑道:
“她不只是种出了药草,还种出了夏菜冬吃。去年冬天,南林府整个府城里的人家都能买到新鲜的菜吃。也是她种出来的。大冬天的,可以吃到豆角吃到茄子这些。对普通人家来说,这就是最好的菜了。”
太子惊讶的说道:
“此言当真?那更应该请他出山来助朝廷一力。”
庄子毅想了一下说道:
“这事,我回去再和她说说看。种出这些东西的,是我未婚妻。”
太子当时更是惊讶了。
正想多问几句,那边的诗会出了结果了。说是一个姓包的人取得了魁首。
庄子毅就看到退出来的人中,胡长卿在四处张望,于是忙给太子道:
“萧兄,我朋友出来了,我去会会他。以后我们有机会再聊。”
“好,祝你考试高中。”
太子目送庄子毅走后,就让身边的人去查看庄子毅刚才所说的是不是真的。
而一点也不知道那位是太子的庄子毅与胡长卿回到租房后,还是老老实实的看书,直到考完了张榜那天,他还没去看榜,就被人请到了太子府来了。一见太子庄子毅还是有些吓着了。
没想到那天与自己喝茶聊天的就是太子爷。
而太子爷叫他入府,正是与他正式谈要推广大种地的事。
太子看到庄子毅的成绩这么好,也就告诉他,把他的事已告诉了皇帝了。所以,皇帝让他们进宫去面谈。
也就在这天,太子给了他专权,写信告诉家里,他中了会员的消息。
庄子毅就在还没参加殿试就先见到了皇帝了。一看皇帝果然是一脸的病容。
庄子毅在皇帝面前,也就没藏着,反正进京前,关晓曦就跟他提过,说是如果有人问起一些治农的事,那不妨就把庄子上的操作说出去。让大家跟着学,这样大家得了好处,庄子毅也就得了好处了。
庄子毅是知道蒙大夫的药已暴露了关晓曦那边了。要是自己再藏着,那就可能朝廷真的会派人去找关晓曦,那还麻烦了。
所以,庄子毅就在皇帝面前老老实实的说了关晓曦是怎么种出夏菜来的。
虽说是种出来了,但过程还是有些烦锁,不过这个办法和这个想法是很不错的。
皇帝本来是说让关晓曦到京城来,反正京郊有很多个皇庄,都是上千亩的地。那里可以用来种。自然收成更多。
但庄子毅知道关晓曦不愿意离开这个庄子,于是推说现在关晓曦也还在试种,且能成功可能也是因为那一方水土,要是到了京城不成的话就麻烦了。
不管是皇帝还是太子,关于种地他们都是纸上谈兵,他们自然也不全知道种地要的什么条件。
最后还是皇帝拍板:
“这样,你殿试好好过,然后朕就让你回乡去做县令,然后你得把你们家这种办法,让你们全县都种起来。最好,种一些起药种一些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