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权倾南北 > 第二一七二章 非一代之功

第二一七二章 非一代之功(1 / 1)

对于羌人,李荩忱还是期望能够和对巴人那样,尽可能的安抚、招揽,逐渐让他们成为华夏的一部分。

毕竟单纯的杀戮和征服,并不可能把羌人杀得亡族灭种,也不可能让羌人真心臣服。只有为他们带来更加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思想,并且给他们和大汉国民相同的待遇,才能够让他们意识到原来汉人并不是想要加害于他们。

随着这一代人离开,下一代人就会对大汉更加忠诚。一代又一代,逐渐的这个民族可能还被保留,但是从思想上、从血脉上、从认知上,他们都已经和汉人并没有什么两样,并且认可于华夏民族这个共同的称呼。

当然李荩忱并不是说之前历朝历代对这些蛮夷部落所采用的杀戮和镇压的策略至始至终都是错的。

冷兵器时代,生产力跟不上,抢掠和镇压是必然的。

不然的话中央王朝根本没有那么多的财力和物力供养驻扎在边疆的军队以及派遣足够多的官吏在本地建立起来完善的统治。不说别的,单纯是后世的广西啊、海南啊这些地方,实际上都是到唐宋时期才陆续形成中原王朝的直属统治的。至于吐蕃这些地方,其东部实际上一直到清朝平定大小金川,实际上才正式归属于中央,而西部,也就是后藏等地,即后世的西藏所在,长久以来只是听调不听宣罢了,到了民国动荡之中又自立为王、差点了就在英国人的小动作下和华夏说拜拜。

而现在的大汉,至少在李荩忱看来不是单纯依赖于冷兵器和小农经济的封建王朝了。

工商业的急速发展和扩张以及火器的大规模列装,意味着大汉军队可以更轻松的战胜原本占据地形优势和人数优势的本地部落——这个人数又是当然是在局部上的,毕竟大汉进攻边远地区也不可能派遣太多的兵马。同时也意味着大汉能够通过建设商贸网络以及开采当地的矿产原材料等等,将这些地方纳入大汉的版图之内,让当地的百姓同样能够在和大汉的贸易往来以及工业生产等等过程中获利,如此一来,他们自然就会更加倾向于归属于大汉。

同时,中原王朝能不能形成对边疆的有效统治,实际上并不只是看边疆民族是否配合、支持中央的政策,也要看朝堂上的群臣以及朝野百姓是否具有“这些土地本就是我大汉所有”的概念。

不得不说,这样的概念或许在朝堂上还比较浓厚,但是在民间,很难让那些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百姓秉持这样的想法。因此朝廷对外征战很有可能就会被贬斥为“劳民伤财、穷兵黩武”。

教育的重要性自然在这个时候就完全体现出来了,假如百姓从小就被告知,如此辽远的地界原本就应该是大汉的地盘,原本就是我们的祖辈们浴血厮杀拿下的土地,那他们肯定更加倾向于支持大汉对外征战。原来的时候我们弱小、受人欺负,连自家九州之地都保不住,也就来不及计较这些了,而现在既然已经天下一统,那我们去拿回祖辈们曾经开拓的土地又有什么问题么?

不过这种思想想要贯彻人心,恐怕至少还得等上一代人。

可是现在的大汉,现在的李荩忱也不是很想等。

敌人都已经打上门来了,假如不反杀回去的话,岂不是显得我大汉对内强硬,对外却是软骨头?

所以李荩忱还要着手通过勘探和开发这些边远地区丰厚的资源来让百姓充分的认识到拿下西域还有辽东等地的重要性。不过李荩忱也不知道到时候工部是不是就能够在西域找到足够多的资源来证实自己的想法,毕竟他对于后世西域还有辽东等地的矿产资源也只是有个大概的认知罢了。

这些矿产是不是露天就能开采、具体在哪片山上,李荩忱还真的不清楚。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有在南洋发现的丰厚资源作为背书,李荩忱说西域也有,百姓们自然不会再质疑。而不管西域也好,辽东也罢,就算是找不到,等到大汉在这些地方站稳脚跟并且扩张势力的时候,下一代人就已经成为社会上的顶梁柱了,自然会比自己更习惯于盯着门口一亩三分地的父辈们更加支持朝廷对外的扩张。

征服这些曾经属于华夏的边疆土地,绝非一代之功。甚至可能还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屯垦、繁衍,才能让华夏文明的根深深的扎入这一片又一片土地之中。

不过正是因为这是一个漫长而持久、需要耐心的过程,所以李荩忱更加倾向于能够更早的开始。

可想而知,在刚开始的时候,这一切必然都会面临很多挫折和挑战,因此李荩忱也期望自己能够尽可能的在自己在位的时间里解决掉这些问题,这样自己的后代们就可以用已经经过完善的政策方针,实现对这些土地的同化和掌控。

而让羌人成为大汉的一部分,同样也是为大汉创造出更多的劳动力。这么多人蹲在山上,饥一顿饱一顿,何必呢?假如能够让他们去耕作或者让他们进入工坊,那自然就能够极大的弥补现在大汉人力的不足。换句话说,这些骁勇好斗的羌人,如果真的能够收服并且使得他们认可于大汉,那么大汉军中也会再多一支骁锐。

李荩忱的心思,萧摩诃似懂非懂。

不过他也知道,李荩忱只是单纯的先提醒自己一下罢了。

陛下如果真的有心想要让羌人归顺大汉的话,不会把这种活单纯只是交给自己,必然还会派遣文官以及随军的主簿配合指导。

到时候在这方面上自己只要乖乖听话就好了。

之前大汉北伐的时候,武将在前只管冲杀,文官在后只管安民,很快整个北方就安定下来,这已经让大汉文武们有足够的经验并且足以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至少比原来都督一方的官员又是忙着征战、又是忙着安抚百姓,看着是大权在握,但是实际上却是手忙脚乱来得好。

萧摩诃慨然应允之后,李荩忱并没有多做停留。

本来征调萧摩诃上阵,又何必需要李荩忱亲自上门。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混在唐初 原始人:我在原始社会建王国 明末立志传 妖孽小书生 抗战张大少 从部落到帝国 民国之绝密生涯 汉不熄 回到唐朝去篡位火锅233 大宋好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