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 > 第171章 土豆红薯南瓜甜菜,军堡建成

第171章 土豆红薯南瓜甜菜,军堡建成(1 / 1)

中药空间商城内,甜菜种子售价为十文钱一斤,南瓜冬瓜售价都是六文钱一斤,白菜萝卜辣椒小青菜种子的售价,为五文钱一斤。  这些种子较小,加起来种植面积也才一万亩,故而耗费银钱不多,只花了八千两白银便购买完了。  忽然,李自敬又想到镇虏寨堡内,各个军户家里的窑洞,稍微改造下,便是最好的蘑菇房,便欢喜的大手一挥,又买了一千两白银的蘑菇菌种。  蘑菇菌种价格较贵,二十文一斤,一千两白银买了三万五千斤蘑菇菌种,算了算,分给辖下军户人家种植,以目前的人丁数量,足够用了。  一番购买,总共花了李自敬足足十万两白银,所幸前些日子先后从艾家,苗美山寨以及高家抢了十五万两银钱,否则还真是一下子拿不出来。  财富一下子缩水大半,李自敬说不心疼是假的,但想到黄土这味中药材大杀器,便不再心疼。  若是放开手脚收集黄土,放眼整个陕北,乃至黄土高原,遍地都是这玩意,欲求予取,自不用为银钱担心。  况且,这一次大规模购买,算是一劳永逸了,以后良性循环下,再也无需像这次一样,大批的购买种子。  所幸户堂仓库很大,不然李自敬购买的这些种子,都放不下。  李自敬出了户堂,吩咐户堂郑善长,连夜召集人手,将这些种子,按照辖下各地屯田数量,分配过去。  郑善长得到指示,方才敢走进户堂仓库,当他看见户堂仓库内,这些一眼望去,满满的粮种时,不禁叹服的五体投地。  对教主大人神农使者的能力,只觉得高山仰止,惊为天人,怕不是神农使者吧,若说教主大人乃是神农转世,也没人能质疑。  不是神农转世,大人如何在短短时间内,拿出这么多粮种来?  且看这些粮种,很多都是郑善长没见过的,据大人所言,这些粮种全是耐寒耐旱高产的种子,若说气候合适,亩产都在四五十石!  哪怕气候不合适,太过干旱,亩产也有十石以上。  天爷啊,亩产四五十石的粮食,郑善长别说没见过,连做梦都不曾想过。  郑善长出身民籍,家贫,自小便跟着父母下地,种过粮食,自然知道,哪怕眼下最高产的高粱,也不过亩产一两石而已,粟米小麦一石多点。  大人拿出的粮种,他只听过番薯辣椒萝卜等几样,其他的高产粮种,都不曾听过。  若是这些粮种,都如大人所言的产量,都以亩产十石计算,眼下大人辖下八万亩屯田,七万亩种植粮食,便能收获七十万石粮食!  大人也是的,屯田珍贵,何敢舍得拿出来种劳什子白菜萝卜辣椒,真是浪费,能主食吃饱变好,要劳什子蔬菜,若是为了营养均衡,外面树叶树皮野草不也可以么?  一个青壮,一年放开肚皮吃,也只能吃十二到十五石粮食,若是辅以蔬菜麸皮谷糠,只需十石便能吃饱。  其余妇女,老人孩子减半,一年需五石便能吃饱,这等计算,还是比照之前年景最好时候的吃食。  一季收获七十万石粮食,便足足能养活青壮七万,老人孩子妇女十四万!  郑善长怔怔的看着一屋子粮种,思绪在脑海里翻腾,他脸上不知不觉中,露出了痴痴的笑意。  无声的笑着,眼泪也不知何时流出,他转身拍去衣袍灰尘,整了整冠带,郑重的给李自敬行了个大礼。  “郑善长代天下百姓,感谢大人的活命之恩!”

“郑善长代汉家儿郎,感谢大人济世延嗣之恩!”

“愿天下再无饿死!——”  第二日,李自敬起床,雷打不动练习了一个时辰的枪术,吃过饭后来到书房,王好贤便来汇报。  按照李自敬的吩咐,王好贤这几日,将外面荒原上,能当做中药材的植物动物金石等,全都整理好了,且画好了图样,备注了详细解说。  李自敬接过新编撰的中药材清单,粗粗一看,便有数百种之多,不禁感叹,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比自己瞎碰乱撞的强。  让文吏誊写了几份,传给了辖内各个主事。  “王好贤,你上一阶段的事情做的很好,本官稍后会有赏赐发下!”

“属下谢过大人赏赐!”

“本官令你今日启程,回返归化城内,一来将归化城内的白莲教教徒的家眷,悉数送来镇虏寨堡内!”

“二来,你可留意草原上的动静,听说草原上,最近后金对漠南蒙古各部打起了主意,本官让你趁此机会,暗中在归化城内汉人中传教,另外,收拢草原上的药材,先存放隐秘,待日后,本官大军亲临时,以作军需!”

“是,属下遵命,属下这就辞别妻儿前去。”

王好贤离去后,那边新堡陶龟年前来报告,新堡建成了。  十五天的时间,众多流民军户,加上工匠,终于将镇虏寨堡筑建成功。  李自敬听闻消息,顿时大喜不已,刚回来便忙的昏天暗地,疏于新堡的关注,没想到陶龟年今日给了自己这么大的惊喜。  李自敬来到镇虏寨堡的新堡,只见陶龟年早已等候在此,脸上一脸骄傲。  李自敬哈哈大笑说道:“匠头果然信人也,说是十五日建成,果然如约完成,匠头辛苦了,本官要重赏匠头!”

陶龟年微驼的背,也努力直了些,说道:“大人先莫要赏赐属下,等属下带大人检验了新堡,再行赏赐不迟。”

整个堡城周长三里半,墙高六丈,且根据后世记忆,四面城墙,东南西北都是呈三棱形状,三面无门,只在南面留有城门。  新堡的东西两面,已经建成居住区与官厅,东面是官厅与屯内官吏及家眷住所,西面则是普通居民住所。  官厅自不用说它,李自敬本不喜奢华,只是把官厅建的宽敞足够使用即可。  官吏及他们家眷住处,也都是简朴实用,整个新堡东面,灰扑扑的看起来丝毫不起眼。  西面的居民住所,全都是清一色的筒子窑洞,筒子窑洞是三层的,每层可住六户人家。  一栋筒子窑洞可住十八户,沿着长峁鄢,每栋相连成排,每排有一百栋,共有上下两排,足足能容纳三千六百户,可住人丁一万五千多人。  另外,陶龟年在这两排筒子楼后面,还留有上百米的空隙,解释说以后要是居民增多,还可以增加两排。  本来李自敬建造镇虏寨堡,设计的容纳人口只有五千余人,只是由于结合了后世南方的遗留建筑,把筒子楼移到了这里,结合窑洞,建造成类似前世小区,没想到竟然能容纳这么多人,让陶龟年惊叹佩服。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明之雄霸海外 大唐:苟了十六年,被武则天曝光了 大明:从最牛皇叔到科学圣人 战国野心家 唐朝悍爹 诗与刀 王牌特种兵生涯 大夏第一假太监大内低手 控球教父 刚当县令,就被女土匪绑了龙过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