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这一次排上号了,不是她爹娘在村里多有地位,是他们家孩子实在太多了,七个,还都没有成年。只靠着两个成年劳力,怎么养?
这些年,哪怕是管得最严的时候,谁家都不让进山下河,他们家出去弄点吃的,都没有说,不然怎么办?看着孩子们饿死吗?
如今英子十六了,也能当个大人用。
豆腐坊这边儿一样是挣工分,但是管饭,也算是给他家里减轻点负担了。
再有一个人是杨树华,都觉得再怎么着,也比外面风吹日晒的种地强吧。
俩女人是不够的,还有两个五十来岁的大叔,一个叫锁子,一个叫二道。锁子叔是单蹦一个人,家里穷得年轻时候没娶上媳妇,打了一辈子光棍。二道叔是仨闺女没儿子,闺女都出嫁了,老伴年前也走了。
俩老头都是单身,平时做豆腐,起五更贪半夜的,在报国叔那边一凑合就能住。
他们也都不老,干活儿啥的都不比年轻人差,这样杨树华和英子,干点儿细致活儿就行,不下太大的苦力。
猪还没养出来之前,人家农场不可能先赊给豆子,是用豆腐换的。一斤豆子换二斤豆腐。正常一斤豆子能出三到四斤的豆腐,多出来的就算做费用了。八壹中文網
吃亏占便宜的,就那么滴呗。
乔之茉还给出主意,煮豆子的时候,放上两舀子马蹄草煮过的水。这样豆腐出来,带一点点清香味儿,还能一点点药用效果,颜色里也带上一点若有若无的青草绿。
算是特色。
杨树华刚开始不同意,英子才不管那个,趁着她不在,就把水回里了。
那一锅做出来的豆腐,味道明显比其它的好。
把杨树华的嘴给堵死了。
农场食堂每天过来拉豆腐,送豆子。
豆腐的味道深受大家喜爱,农场里有工人自己开火的,也会求着拉豆腐的车帮着带一点。村里这边呢,要从供销社带点油盐酱醋火柴什么的,也让帮着带。
一来二去的,连去黑市换东西,少来少去的,都不爱跑了。
这拉豆腐的车,倒有点儿流动自由市场的意思了。
很快的,豆腐的名声传来,林场,附近村屯也有来拉豆腐的。
都是自己带了豆子来,头天送豆子,第二天取豆腐,一水的一斤豆子二斤豆腐。
豆腐越做越多,活儿多,豆渣也就多,刚开始,喂那三十几头猪,还得加一多半的米糠,后来干脆不加米糠也够了。
打渔不用专门安排人,河边长大的孩子,拿罐头瓶都能钓到鱼的,办法多了去。五斤小鱼换一块豆腐,孩子们积极得很。
那鱼也不都是小鱼,大鱼有鱼骨,十斤鱼骨也换一块豆腐。家家的吃鱼,鱼骨头都舍不得扔了,攒在一起换豆腐吃。
啥是良性循环,乔之茉觉得,这差不多就有那么点意思了。
她的工作呢,除了正常的大夫的活儿。
就是在牛马圈,跟文老师一起研究怎么在现有的条件下,做出来饲料来。顺手还研究了一下生物菌肥。
文老师的爱人余老师以前是教音乐的,钢琴家,两人是早年在国外留学时候的同学。相濡以沫一辈子了。
钢琴是不可能有的,乔之茉拿了一把口琴出来,云慕淮又折腾着打了省城那位主任,从没收的东西里,淘换出来一把小提琴。
乐理都是一样的,乐器这东西吧,对于有悟性的人来说,就是一通百通。
乔之茉啥都乐意学,余老师也就乐意摆弄,院子里时常有音乐声传出来,生活都没有那么平淡无趣了。
老李可没忘了她这个学生,每次乔之茉来找文老师一起做实验,他都要来掺一脚,还总是抽冷子就会突然问出来一个问题,随堂考试,有些问题,书上就没有,他也没教过,乔之茉还得想着,该装的时候装一装无知,好让他老人家过过教学生的瘾。
老刘当然不肯示弱,乔之茉不学机械工程那些知识,他就把云慕淮强行的薅来,非得收做学生。
那就跟着学呗。
因着豆腐坊里拉电磨的原因,牛马圈这边也通了电。
老教授们似乎也没有特别要省电费的意识,晚上点着灯也要搞他们的学术,也要教学生。
十几个人,就俩学生,能抢就抢,能教啥就教点啥。
后来林笑笑和周建军发现他们这么干也没什么风险,特别是林笑笑,原本就懂乐器,跟余老师算是遇上知音了。周建军学得不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老师们也不管他,学多少算多少呗。
他学习是不行,但是干别的还是可以的。
看云慕淮这边儿买了自行车,没多久,他也弄了一辆。两口子对外说是周建军家里给邮的钱,乔之茉却知道,是林笑笑拿了下乡的时候家里就给带着的金条,在黑市上出手换的钱。
有了自行车,来往山里农场公社都更方便了,两个人算是撒开欢的折腾。
牛马圈这边的生活质量,也跟着上升了不少。
当然,这指的单纯就是吃的上面。
在这大山里头,想有啥城市里的销售,那是别想。
偶尔能弄回来点细米细面,再做点肉,就很不错了。
有了豆腐坊之后,乔之茉炖鱼的手艺显出来了。
江鱼炖豆腐,加上粉条,用自家做的大酱炖的,什么多久的调料都不放,多放汤,小火慢炖,炖入味,豆腐比为鱼都好吃,那个汤,或是泡饭,或是泡饼子,泡馒头,饼,都绝了。
支书和队长在豆腐坊混过一顿饭之后,就时不时的村里开会的时候,提前通知大家,晚上别做饭了,到大队部吃大锅饭了。
村民们就都知道了,肯定是做饲料那边儿,攒够了大鱼,小茉莉要给大家伙炖鱼吃了。
就在大队部院子当中,架上两口当初吃大锅饭时候那种大锅,满满的炖上两大锅的鱼和豆腐。自己带主食,带碗来盛菜,边吃边开会。
豆腐坊的生意好,村里收入多,一个月吃上两回,还是能吃得起的。
靠山屯这日子,谁不羡慕?
村里的姑娘小伙的,都跟着成了香饽饽,抢手货。
今年雨水有点大,入夏开始雨就没怎么停过,大雨下完下小雨,晴天的日子没几回。
空气里都透着潮。
地里收成也受影响。
进山也危险了。
就是水涨了,鱼能多点。
但是又没法子晾,就得烘干。
干柴禾又不多,湿柴烧了烟大呛人的很。
这个夏天,算不上好过。
“茉莉,我大姐要结婚了,你能请假跟我一起去看看她吗?”
这天,云慕淮顶着雨去公社帮乔之茉送药材去,收到他大姐云慕涓的来信,说是要结婚了。怎么着都不放心,想想,天气不好,也出不了工,干脆请假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