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风光无限好,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来过一趟漠北之后就被这里雄浑的气势给感染,写下了千古流传的诗篇。
然而文人终究只是文人,他们不是那些拿着弓箭刀枪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所以他们不知道这些丘八里面有很多人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多心情去欣赏这所谓的漠北风光。
丘八们想的最多的,是如何才能快点回到家中老婆孩子热炕头,他们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在残酷的战争中活下去,哪怕是断掉一臂断掉一条腿。
活着,终究还是好的。
文人不理解武将,就像那些留在漠北的将士羡慕离开的陈华一行人一样,根本不知道对方心里在想什么。
事实上人很少会有易地而处的想法,更很少有将心比心的想法,因为人都是自私的,他们不会在考虑他人之后再考虑自己。至少,大多数人是这样的。
陈华自问不是一个先他人后自己的君子,对赫连舒舒等人进京他第一个考虑的就是京城皇帝的态度,因为皇帝的态度,直接关系到自己是不是会带人去前线跟大月氏人拼死一战。
为了私仇,他似乎应该想着带兵去替蓝果儿报仇才是,不管怎么说,那个一点都不像草原女子的公主殿下,跟自己曾经有过一段朦胧的情缘。
如果是数年之前的陈华可能会站在私仇的角度考虑问题,但是现在的他不会,因为他现在身上扛着数万条性命。
那些将士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迫于无奈才会上战场当兵吃饷。如果没有战争,他们更愿意就在家中守着几亩田地跟妻儿子女一起过日子。
队伍走走停停,因为考虑到丹朱尼玛年事已高的问题,所以陈华并没有着急赶路。
当然,他不着急赶路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路上多逗留一天,就可以让北狄人跟大月氏人多拼一天。那样的话,就算到了京城皇帝同意出兵结盟,齐军的损失也会少一些。
没人看透他这点小九九,包括赫连舒舒在内的所有人都以为,是因为路途不好走。
漠北的路本就没有草原好走,其中有很大一段还是没有官道的,也不知道工部那些大老爷们每年浪费那么多国帑财帛,究竟用到什么地方去了。
这不是陈华应该管的问题,他也只是在心中想想而已。
走了七八天才走到剑门关,关城内的人还是老熟人,寇清平因为上次的事之后对剑门关的大小武将都进行了一次调整。
再见陈华,寇清平显得十分热情,先是招呼他们去自己的宅邸休息,然后又在管城内最大的酒楼里面请客吃饭。
一方面是因为陈华带着的是北狄的使者,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感激陈华上次的救命之恩。
被太子的人给拿下了,这事要是传回京城,说不定他也得挨训斥,甚至因为他不肯听从太子的话,还有可能让人给砍了。
他跟范无咎的交情那是上一辈的交情,该有的感激一点都不能少。再说了,寇万年还在陈华的手底下当差,他这当叔叔的怎么也得给侄子多留些后路不是。
北狄人想要找烟花之地玩耍,陈华恢复了公事公办的嘴脸,一句话就把北狄人的想法给堵死了,他说你们究竟是来我大齐求援的还是来我大齐玩的?八壹中文網
话本来是戊朱的心腹萨米力提出来的,可陈华的话,却骂在了北狄右贤王赫连舒舒和大巫师丹朱尼玛的心坎上。
丹朱尼玛当面没说什么,等跟陈华分开各自休息的时候,就拉着戊朱到一边嘀咕了几句,反正第二天陈华再看到萨米力的时候,他两边的脸都肿了。
他当做什么都没看到,毕竟这是北狄人内部的事,跟他一个齐将没有任何关系。
过了剑门关,路途好走了不少,战马在这种平整的官道上一天能够走出去量三百里地。
速度加快了,但陈华还是时不时就让队伍停下来休息,每当赫连舒舒问他为什么停下类休息的时候,他都会用手指指丹朱尼玛。
然后一脸轻蔑的看向赫连舒舒,非把对方看得没脸跟他对视他才罢休。
意思很明显,我是为了你们着想,难道你们希望你们的大巫师死在我大齐的境内?
次数多了,赫连舒舒也就半点脾气都没了,任由陈华去安排。
陈华说上路就上路,陈华说停下来休息就停下来休息,北狄一行把人里面包括桀骜不驯的萨米力在内,没一个人敢跟陈华发脾气。
本来陈华就不愿意护送他们来京城,好不容易用刘奉先压着陈华上京,如果再把他给得罪了,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紧赶慢赶,大概一个半月时间之后,陈华一行人总算是到达了大齐京城。
北狄遣使来访的消息李神通早在二十天前就知道了,奈何北狄使者在陈华的护送下走得格外慢,他虽然是皇帝,却也没法把中间的路途给缩短,只好耐心等待。
要说偌大个大齐,谁人最关系漠北的局势,这个人莫过于当今的皇帝陛下李神通了。
北狄来使,鸿胪寺那边寺卿大人亲自出面接待,连礼部都来了一个左侍郎。
从规格上看,组建大齐对北狄使团的重视了。
这种规格,陈华觉得有些大题小做了,因为他眼中的北狄还不是一个正统的国家,只是一些部落的松散联盟而已。
不过既然朝廷给出了这样的规格,他自然不可能跑出去指手画脚的,再怎么说他也只是一个武将,而不是文臣。
通文馆那边是北狄使团的居住地点,每个人派两个侍女伺候,除了如厕之外,其他事基本上都需要北狄使团的人亲自动手。
已经想了一路的萨米力一到达通文馆就急不可耐的跟戊朱说自己想要出去找乐子,戊朱不同意,这小子竟然自己偷偷跑出去了。
赫连舒舒因为在等待大齐皇帝的召见,所以没在意萨米力跑出通文馆了,可是没想到这个疏忽,却险些酿成了大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