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油灯,苏巧就在屋前燃起了一堆篝火,然后,烧起了土灶,将洗净的排骨,放进土罐子里,加了些清水,直接炖上了。
赵玉兰坐在篝火前,闻着渐渐飘散开的肉香,不由感慨,“巧巧,原本,我还担心咱娘俩出来,会睡野地里,会饿肚子,可没想到,咱俩不但找到了住的地儿,还连着两天都吃上了肉。”
昨天野鸡炖板栗,今天直接炖排骨,老天,就算过年也比不上这个啊。
苏巧往土灶里添柴火,跳跃的火光印着她秀白的小脸,她声音憨甜,却自信十足,“吃肉不算什么,以后啊,咱还能吃上更多好吃的。另外,咱也不会一直住在这牛棚里。”
“不住牛棚能住哪儿?”赵玉兰想不出还有其他地儿,能给她们娘俩免费住了。
苏巧微微挑了下眉,“妈,你忘了,咱今天的野猪肉可卖了六十二块钱呢。”
赵玉兰心头一跳,忙问,“巧,你打算干啥?咱这钱可不能乱花啊,这天越来越冷了,咱起码还得添两床棉被。”
其他的都能凑合,要是天寒地冻的,没有厚棉被,两人都会冻坏的。
苏巧掰断了根树枝,微微耸眉道,“妈,我咋会乱花嘛。我是打算,明年开春天暖的话,带你去城里。”
赵玉兰讶异,“去城里干啥?妈不记得城里有亲戚啊。”
苏巧扑哧一笑,她那是骗老支书的呢。
她歪着小脑袋,解释道,“去城里住啊,当然,城里机会也比乡下多,咱们可以去城里租个门面,做个小买卖。”
“租门面做买卖?”这娃心可真野,赵玉兰古怪的瞅着她,这娃咋突然心这么野了?还做买卖?
她生父那边,她外祖那边,全都是地里刨食的泥腿子。
也就来到苏家,苏家除了苏大奎之外,其他三个都在读书,苏巧也跟着沾光,读了半年。
可这些年也不见她写字,不见她算账,做买卖?那账能算的清么?
瞅着赵玉兰那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苏巧很笃定的说,“没错,妈,我都打算好了,所以,在明年开春之前,咱们可得好好干,多攒些钱。”
总之,在没有极大财富之前,原始积累很重要。
她现在要做的就是,攒钱,攒钱。
有了钱,她才可以放开手脚干其他。
六十二块,对赵玉兰来说,是笔巨款了,但是,对苏巧来说,真的不顶用。
去县城,要租房,要租店,还有其他各项开支,就算买米买油那全都有花项,不像在这乡下,后山就能打到野味,野果子也能果腹。
而且,就算做小买卖,也得有前期投入,这种投入还不一定就有回报,毕竟,任何投资,都有风险的。
就算她是穿书人士,也未必事事就成,就算是女主,她的女主光环也特傻逼,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圣母行为,她也做不到。
所以,年底前,她打算留在这里,先攒钱。
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乡下的机会要比城里多,能利用起来的资源也更丰富一些,就比如这后山,除了野味之外,还有野果,甚至一些常见的药材。
明天,她会带上十斤排骨和板栗,先去镇上集市探探情况,若是有收药材的,这又将会是一笔收入。
赵玉兰看她说的煞有介事,神采飞扬,一时间又怪心疼的,女儿这都是被现实逼的啊,不过,做买卖哪会那么容易的?
但又不忍泼她冷水,就没再做声。
一会,排骨炖烂了,母女俩各自盛在搪瓷缸里,然后,又拿了村民送的玉米面的窝头,就着吃起来。
吃完,母女俩拿着手电,一起去溪边打水,简单的洗漱了一番。
再回到牛棚,早早睡下。
第二天,苏巧是在山间鸟鸣中醒了过来。
她伸了个懒腰,起身下床,拿着搪瓷缸毛巾等出了屋子,去溪边洗漱。
赵玉兰早就起来了,正在屋前的土灶前熬粥。
“巧巧,昨天你钱奶奶给了点小米,我熬了点粥。”
“嗯。”这几天,几乎都是肉,苏巧也确实想吃清淡点了。
来到溪边,水真凉啊,今天去镇上集市,她得买个水壶回来,这没有热水真是太不方便了。
洗漱完,她整个人神清气爽,刚起身,就见陆淮生挑着一担稻子朝山上来。
苏巧不解,问了一声,“你怎么把稻子往山上挑?”
她记得,村民们几乎家家都有稻谷场,这从田里收割的稻子,晒干后,都会捆吧捆吧,再放到稻谷场脱粒的。
“我家没有稻谷场。”陆淮生抬头看她一眼,简单回答了一句,并没有停下脚步。
苏巧瞧着那稻子挺沉,也就没再找他说话。
回到屋前,将毛巾晒在一根竹枝上。
赵玉兰这边已经将煮好的小米粥盛好了,另外,还特地给苏巧煮了个鸡蛋。
“妈,你咋就煮了一个?”苏巧无奈,其实不用问,她也知道,赵玉兰舍不得。
赵玉兰吃着馒头,很满足道,“这馒头好吃,鸡蛋少,留着给你补养。”
苏巧,“......”
知道劝也没用,她也就没说什么了。
等她们有钱了,她想,赵玉兰自然就舍得吃了。
吃完,母女俩简单收拾了一下,苏巧腾出大约十多斤的排骨,还有一袋子的板栗,和母亲赵玉兰一起,去往镇上集市。
双华镇离的不远,几里路,约莫二十多分钟也就走到了。
镇上有个中学,苏红就在那读书的。
不过,母女俩并没看到中学,她们到了镇口,朝人打听了集市的方向,径直到了集市。
此时尚早,集市上的人却并不少,有卖手工编藤篮子的,苏巧觉得做工不错,想买。
赵玉兰忙拦住她,“巧巧,这篮子一个一块一,比肉还贵,回家,妈自己砍点枝条就编了。”
“妈,你还会编这个?”苏巧诧异。
赵玉兰点头,“嗯,会编。”
只是,没这卖的那么好就是了,但是,篮子要那么好做什么?能装东西能用就成。
苏巧就没买。
找了个空位,放下篮子和蛇皮袋。
篮子里装的排骨,显而易见,蛇皮袋里的板栗可瞧不见,苏巧将袋口卷了起来,露出里面剥好的板栗。
“巧,这,咋卖?”赵玉兰看着旁边卖糖糕的人,一边做一边还在使劲吆喝,她脸上烫烫的,心里慌的很,要是让她也这样吆喝,她可做不到啊。
苏巧瞅了她一眼,突然,双手拢在嘴边,大声吆喝了一句,“排骨炖板栗,又香又嫩又解馋哦。”
至于营养,这东西都不用说,排骨就是肉啊,肉能没营养?
赵玉兰直接瞅直了眼,她想不到自家闺女还真能豁的出去,真就吆喝起来。
这一吆喝,立刻就有人围了过来。
“啥排骨炖板栗?在哪儿?我怎么没闻见?”一个六十多岁的大娘,挎着个篮子,走过来好奇的问。
苏巧指着地上摆着的两样东西,笑着解释,“婶子,您瞧,都在呢,这是排骨,昨晚刚杀的,可新鲜呢。
还有这板栗,也都是我在山上新打的野板栗,个头小,味道却最好。
这两样要搁一起炖,保管又香又嫩又好吃。”
“你这排骨咋卖的?”大娘蹲下身子,就挑了一块排骨,瞧着颜色,还放到鼻尖嗅了嗅,确实新鲜。
苏巧,“我这不用肉票,一块钱一斤。”
“一块?太贵了吧?供销社的五花肉才卖一块。”
这年代,肉比骨头贵。
苏巧嘻嘻一笑,“行,婶子,您今天是我的第一个客人,那就给您便宜一点,八毛,您看怎样?”
“八毛啊?那我称两斤。”一旁的一个中年男人,原本就在边上看着,结果听苏巧说八毛,忙凑过来也挑。
大娘怕他把好的挑走了,忙捡了两块给苏巧。
苏巧用借来的小称,称了重量,“二斤八两,两块两毛四分,这样,就算您两块二吧。对了,再给您抓一把板栗,回家给孩子当零嘴,炖汤,都行。”
大娘原还想还给价,结果,又被塞了一把小板栗,顿时乐呵呵的,痛快的就给了钱。
中年男人一共挑了三块排骨,苏巧一称,五斤多。
“大哥,五斤六两。四块四毛八。这样,我也将零头抹了,您给四块四就好。还有这板栗,我跟我妈在山上亲自打的,鲜嫩甘甜,也给您带一点回去尝尝。”
苏巧干活利索,说话间,不但用稻草搓的草绳将排骨系好,还用搪瓷缸舀了半缸的小板栗。
中年男人带着个帆布包,直接打开,让将小板栗倒进去,临了还对苏巧表示了感谢。
刚来就卖了七八斤的排骨,赵玉兰有些懵了。
做买卖真这么简单?
还没反应过来呢,又一个微胖的年轻女人牵着孩子过来了。
一看这篮子里也没几根排骨,就让苏巧全包了。
苏巧今天就带了十斤多点的排骨,就这么一会子的工夫,三个人就给包圆了。
可见,这肉啊,这时代是非常吃香的。
不过,这板栗就难卖的多。
这东西大部分就当个零嘴,路过的,要给孩子买的,也买的不多,抓一小把,称个二两半斤的......
苏巧嫌麻烦,过后,干脆将袋子提起来。
“妈,剩下的板栗,咱留着自己吃吧。现在时间还早,咱也逛逛,买点生活必须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