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在很早的历史上就体现了出来。
战国时,秦国正是掌握了冶铁技术,才最终碾压另外六国,统一了天下。
西汉,长期受到匈奴欺压。
汉武帝时,冶炼师掌握了炒钢技术,初步掌握了碳钢冶炼炒制技术,用碳钢制造出来的兵器可以碾压匈奴的兵器。
这也使得霍去病带着数千人就在草原上横冲直撞,打得匈奴落花流水。
再后来,这样的例子更多,包括到了后世,科技的作用尤为重要,谁掌握了更先进的科技,谁就可以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革命军之所以如此忠于姬国卿,正是因为姬国卿掌握了太多的科技。
之前,就算掌握了不少科技,由于手中无钱,也无法将之付诸实施。
比如说姬国卿主导研制的缝纫机,就是因为资金流转困难,早在革命三年二月都研制出来的缝纫机,姬国卿一直没有投资建厂生产。
没有建厂生产缝纫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缝纫机生产出来后,基本上都还是姬家的公司使用,无法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无法投资生产缝纫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钢铁材料的匮乏。
革命司令部或者说整个革命区都不富裕,掌握的资金太少,谁都不敢轻易扩大生产规模。
这几年来,革命区发现了许多煤矿、铁矿、铜矿等等,一直没有进行开采,就是因为投资不起。
第一,通往矿山的路需要修,修路需要钱。
第二,路修好后需要招募大量的工人,工人要吃饭,吃饭就要花钱买粮食。
第三,工人到了矿山后,需要建造工棚宿舍和许多配套设施,这也需要不少的钱。
第四,好不容易采挖出来了矿石,需要再次花钱将矿石运送到冶炼厂。等到冶炼厂收购了相应的矿石,负责采矿的人拿到回头钱时,他已经不知道往里面砸了多少钱了。
正因为此,革命区的矿山有许多一直未有采挖。
没有足量的矿石,就无法冶炼出足量的钢铁。
没有足量的钢铁,哪里还能制造出更多的枪炮和机器?
归根结底,革命区还是太穷,想干什么都不容易。
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道路的建设,这种只投资不见回头钱的工程,也只有革命司令部去出面搞了。
革命司令部都没有充足的资金,道路怎么建设?
没有平坦宽敞的道路,矿山怎么开采、矿石怎么运输?
首先,在四川广元地区,就有蕴藏量丰富的煤矿和铁矿。
因为广元地区多山地,道路修建非常困难,那里的煤矿和铁矿就一直没有开采。
革命司令部这一次多了这么多的金银,这还不赶快将广元地区的道路修起来,把广元地区的煤矿、铁矿、铜矿、铅矿等都开采起来?
这些道路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成都到广元间和广元到汉中间的。
这一条出川的大通道,革命军第一军负责修建了一年多,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全步行路段没有修通。
革命司令部如今不是有钱了吗?
有钱了就可以不全部劳烦第一军了,可以招募大量的工人到这条通道上搞建设。
第一军腾出手来,可以将精力放在未来的对四川清军作战上面,广元一带的百姓,包括巴山一带的百姓也可以到工地上去打工挣工资。
将来路通了,革命军将清军赶出四川了,四川百姓也有钱了,革命区的经济就可以腾飞了。
有钱就是好,想到突然之间多出了八亿两银子,姬国卿做梦都能笑醒。
十五师堵住了豪格出川的水路路线,第一军从道路工地上逐步解放了出来,第二军所在地的麦子已经收割完毕,秋稻也基本上栽种完毕。
此时,正是全面发动对豪格作战的最佳时机。
如果能在秋收之前结束四川战事,革命区这一年不但不会出现饿死人的现象,而且还能让部分的粮食存到下一季粮食收获之后。
第五军都有了一个团的最新火.枪和一个营的火炮,第一军和第二军就不能没有这样的武器了。
最起码,为了减少敌占区人员的伤亡,必须为第一军和第二军配发最新的破城炮。
再一方面,从兰州拉着笨重的火炮好不容易来到汉中,此时再将这些火炮全部运回兰州,那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跟随姬国卿来到汉中的有六个旅,每个旅都有一个团的火.枪配置和一个营的火炮配置。
留个了第五军一个团的火.枪和一个营的火炮后,姬国卿身边还有五个团的火.枪和五个营的火炮。
将其中两个团的火.枪和两个营的火炮分别配置给第一军和第二军,姬国卿身边还有三个团的火.枪和三个营的火炮。
把枪炮全部留在汉中的话,一旦有人看中了姬国卿押运的金银,姬国卿用什么来保护自己和这些金银?
剩下的三个团火.枪手和三个营火炮手必须跟着自己回到兰州。
将这些枪炮都配置给袁宗第的第四军(袁宗第于二月中旬到任第四军,继续担任第四军军长),第四军会在短期内拿下整个宁夏。
姬国卿没有这么做,一来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回到兰州,二来是因为禁卫军也必须配置足够强大的武器,第三就是马虎臣至今还没有解救出来。
此时让革命军进入宁夏的话,那是逼着宁夏回人杀死马虎臣。
其实,马虎臣对整个革命军来说并不重要,但是对姬国卿来说比较重要。
因为姬国卿欠马虎臣一个人情,姬国卿曾经将马虎臣当作了叛徒,指责过马虎臣。
姬国卿欠马虎臣的这个人情必须当面还清,如果马虎臣死了,姬国卿怎么去还?
从政治角度去考虑,甘凉和宁夏一带的回人能跟革命军缠斗两年,说明这一带的回人很难真正接受革命、投身革命。
要想让这一带的回人真正融入革命,就必须先让极少部分认同革命的回人在革命区得到重用。
这个时候,马虎臣就成了不二人选。
如果姬国卿将马虎臣提拔到一定的高位,这会让回人逐渐地认同革命。
从深层次去考虑,马虎臣投身革命后,一直没有得到像样的晋升,这也是导致回人不认同革命的重要原因。
连科山尔博这样一个仅仅代表一个部族的首领,仅仅投身革命几个月,就被姬国卿重用起来,马虎臣投身革命已经两年了,还一直是个旅长。
并且,马虎臣的这个旅长还是水涨船高大背景下提升起来的(姬国卿由军长晋升为司令,马虎臣也就相应地从团长晋升为了旅长)。
如果说马虎臣真的叛变了革命,没有及时提升重用马虎臣或许就是一个重要诱因。
这一点不能怪马虎臣,因为姬国卿没有将马虎臣树立为回人的一面旗帜。
所幸马虎臣根本没有叛变革命,是马骏飞将马虎臣给囚禁了起来,马虎臣对革命的忠诚,让姬国卿极为重视。
如果可以将马虎臣营救出来,马虎臣就是华夏革命军当中代表回人的一面旗帜,必须摆放到一个合适的地位,让回人都因为马虎臣感到荣光和革命对回人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