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国卿妥善安排了曾经的朱家皇帝(虽然只是其中一个,但人家毕竟当过皇帝),这又一次告诉所有的朱家皇室宗亲,革命军的革命,不是割除朱家贵族的命,只是改变一些他们的命运。
这些朱家的皇室宗亲,到了革命区之后,同样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同理,两广的永历皇帝也不是革命军必须除掉的对象。只要永历皇帝朱由榔肯当普通百姓,到了革命区同样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既然连永历皇帝朱由榔都可以在革命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了,跟着朱由榔混日子的那些大臣们难道就一定会被革命军杀死吗?
在《革命之火》上,姬国卿自然要对朱本铉到革命区之后的一系列变化大肆渲染。
此时,只需要将朱本铉在兰州生活的点点滴滴真实地发表出去,不做任何评论就比任何评论都强。
革命司令部有了钱,已经勘探出来(都是姬国卿根据前世记忆指点之下勘探的)的如嘉峪关附近镜铁山铁矿、华亭煤矿、广元铁矿、略阳鱼洞沟铁矿、广元煤矿、庆阳煤矿和铁矿等等,都可以投资开采。
比如说嘉峪关的镜铁山铁矿,距离嘉峪关近二百里,想开采这个铁矿,就必须将革命区继续往西部扩张,必须修通镜铁山到嘉峪关和嘉峪关到兰州的大通道。
修这样的道路,没有三五十万人是无法在短期内完成的。
要人,革命区多的是,革命军此时近一千五百万人当中,只有不到一百万人有“工作”,可以挣工资。
剩下的一千四百万人除了种种地、放放牛羊,就是呆在墙根底下晒太阳,或者蹲在大树底下看蚂蚁搬家。
这一千四百万人当中,除去老人和儿童,最少有七百万人能够拿起各种工具从事体力劳动。
区区四五十万人,对革命区来说,一抓一大把。
只让其中的四五十万人参与到道路建设当中是远远不够的,华亭煤矿、庆阳煤矿都必须开采,通往这两个地方的道路同样要修通。
最重要的革命区道路成都到广元段,广元到汉中段,乃至已经修通能够通行马车的汉中到天水段,都必须尽快修通并加宽。
修路,需要的不只是大量的人员,还需要大量的工具。
革命军此时已经没有人敢招惹了,围歼四川豪格的革命军武器配置已经够用。
未来的一段时间,革命区的兵工厂除了继续制造子弹、手榴弹和炮弹外,不再制造枪炮。
把停造枪炮省下来的钢铁,全部打造成各种工具和机械。
只要当前规划的道路全部修通,煤炭和铁矿石都源源不断地供应到相应的冶炼厂,革命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将现有的革命军全部配置齐枪炮。
嘉峪关到镜铁山,嘉峪关到兰州段的道路修起来应该是最容易的。
这里此处河西走廊,走廊地段地势比较平坦,河流也非常少,很多地方其实不用修路就可以任意行驶车马。
之所以要好好地修一条大路来,主要是姬国卿要求这样的道路尽量平坦和平直。
姬国卿的意思,当然是为日后铺设铁路做准备。
在没有燃油机之前,蒸汽机是产生动力的主要机器。
蒸汽机带动火车比较理想,用蒸汽机拖动行走在公路上的小型车辆,效果不是很理想。
日后,如果将河西走廊铺设一条东西走向的铁路,然后将这条铁路延伸到西域天山北麓,向东延伸到山东或者江苏的海边某地,这条铁路会很快成为华夏的黄金通道。
沿着这条铁路两侧分布的城镇,会成为华夏最为繁华富庶的城镇。
修建铁路,在技术方面姬国卿是最为透彻的。毕竟前世在铁路上工作了二十多年,机车、车辆、道轨等等各种技术数据烂熟于心。
只要有足够的钢铁,将这些数据交待给华夏科研中心的研究员们,他们很快就会制造出机车、车辆,铺设出道轨来。
实际上,姬国卿此时已经将部分的数据告诉给了华夏科研中心的部分研究员,他们已经在用这些数据制造出一些模型来进行试验了。
汽车和火车,对姬国卿来说最了解的还是火车。
这也是姬国卿心心念念都想在革命区河西走廊铺设出铁路,通上火车的原因。
六月初七,姬国卿刚刚回到兰州,就下令第一军、第二军在接到最新命令后全面发动对豪格的围歼战争。
革命三年,革命军必须全部解放巴蜀地区,必须将革命区的第一通道成都到广元段,广元到汉中段全部修通。
既然弄明白了革命区为何一直缺粮的原因,姬国卿就不能因为害怕涌入的难民太多无法养活而“禁止”难民涌入革命区。
第五军的第十五师主要任务就是堵截豪格,那么第五军的第九师和第十四师就可以将革命区的前沿继续向东边中原地区延伸。
在姬国卿的指令中,革命军第五军也必须跟革命区的一个地名一样——张掖。
张华夏革命区之臂掖,以通中原。
秦岭山的最东边,可以延伸到中原洛阳和南阳地区。八壹中文網
革命军将革命区扩展到了洛阳和南阳地区,就可以大量地“招揽”中原区的难民甚至是普通百姓来到革命区。
革命区的人多了,粮食不就不够了吗?
不担心,革命司令部不是有钱了吗?
革命司令部可以再进一步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让那些粮商们把外面的粮食运送到革命区销售。
手里有钱,还不趁机任性些?
再说,四川不是快解放了吗?
只要将四川的地种好了,可以养活当前大半个中国的百姓!
毕竟,此时整个“天下”的人口不过一亿左右,这跟前世的十几亿人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前世,同样的耕地面积,可以养活十几亿人,此时同等的耕地面积养活不了一亿人?
从革命三年五月初,姬国卿押送着房山地洞金银从汉中返回兰州开始,姬国卿便在汉中地区、四川地区、天水地区“重金”收购粮食。
所有收购的粮食,由革命军采风局、调查局和行政局的各级行政机构包括执法局协同看管。
同时,在各地兴建华夏粮食储备库,由上述机构分别派人看管。
华夏粮食储备库的粮食,只用于革命军、建设工地和赈济饥民,严禁将华夏粮食储备库的粮食以任何手段进行销售。
到姬国卿回到兰州的短短一个月内,汉中、四川、天水等地共收购粮食达到十一万吨。
十一万吨粮食,可供约五十万人饱食一年。
十一万吨粮食,收购起来只不过用了一个月时间,这让姬国卿看到了革命区民间储备粮食的巨大潜力。
等地秋粮成熟后,初步估计除公粮和军垦粮外,华夏粮食储备库还能高价回收粮食二十万吨。
这么算来,从现在开始到明年夏粮成熟期间,革命区可以“收养”二百万左右的“国际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