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九月初五。
清晨,天色还未亮,雍城就已经开始苏醒,大大小小的官员侍女来回奔忙,秦王的加冠之礼不能出一丝差错!
在城外驻扎一夜的随行仪仗部队也有任务,他们之中要留下数千人看守舟船车马;
其余的部队则要开始依次进入城内,他们要比秦王先一步抵达靳年宫,进行细致排查,防止有贼人伺机作乱。
卫尉竭本想找个借口不拆散自己的部队,要争取卫尉麾下全员进入靳年宫;
结果他还没开口,郎中令便主动请缨,说是让自己麾下的将士要留守看护舟船车马。
此举正中下怀,卫尉竭自然没有不同意的道理,于是他带人先行一步赶往靳年宫。
排查完毕后,便要以靳年宫内的嬴氏宗庙为圆心,按照大驾仪仗的顺序,自内向外分别为陷阵营、玄甲军、卫尉军依次驻扎。
此时天色才刚蒙蒙亮。
嬴政也早早起床,在赵高等一众内侍的服侍下,并未戴冕冠,只是穿好了隆重的礼服,乘六马玉辂前往靳年宫;
嬴敖依旧在礼服和甲胄之间选择了甲胄,骑着覆霜一路随行。
自从嬴政一个月前下旨说要行冠礼之后,奉常冯去疾便常住于雍城,耗时一月,与宗正一同将此次仪式所需全部准备妥当了。
靳年宫又称祈年宫,乃是秦国迁都雍城以来,历代秦王祭祀天地、朝拜宗庙的地方,故而修建在雍城宫殿群的最高处,堪称是鹤立鸡群。
嬴政一行人来到靳年宫外,此时相邦吕不韦、御史大夫芈启,以及奉常冯去疾和宗正等一众九卿都已在宫外迎候。
此次冠礼仪式,以秦王仲父、相邦吕不韦为“大宾”,为主,负责主持仪式;
以秦王妃之兄、御史大夫芈启为“赞冠”,为辅,负责协助大宾。
由于先王早逝,秦王无父,便以嬴氏王族中辈分最高的大宗伯代主人(一般为受冠者之父);
奉常及宗正负责维持礼仪秩序,并负责奉冠、奉辞等琐事。
太史于殿外观日,对照日晷、刻漏之后,高唱道:“吉时已至,请冠!”
太史话音刚落,编钟被敲击发出一声悠长脆响,随即一众鼓乐手齐奏秦风之曲,气势浩大,豪迈沧桑!
在乐舞声中,嬴政自殿门口昂首阔步行至殿中,吕不韦站在殿中偏右,芈启站在殿中偏左,大宗伯站在正中;
大宗伯身后为一处高台,上祭历代先王灵位。
此时还不到赵太后上场的时候,她便立于一侧,站在嬴敖之前。
嬴政先以玉帛祭祀天地,再以三牲香烛祭奠历代先王,最后,嬴政还要向其父庄襄王单独祭祀,表示在父亲面前完成冠。
一番祭拜之后,嬴政站在大宗伯对面站定,奉常冯去疾捧盘来到芈启身前;
盘中有三种形制不一的冠和一柄犀角梳。
吕不韦先以犀角梳为嬴政梳好散发,随即接过芈启递来的盘中最简朴的缁布冠,加于嬴政的发髻上,以玉簪固定;
第一顶冠加冠完毕,宗正也捧盘来到芈启身旁,芈启从盘中取出祝辞奉于吕不韦,吕不韦展开祝辞对嬴政宣读。
祝辞大意为:在这美好吉祥的日子,给你加上成年人的服饰冠冕;请放弃你少年儿童的志趣,造就成年人的情操;
身为君王,你要保持威仪,培养美德,祝你万寿无疆!
祝辞念毕,吕不韦再为嬴政授以皮弁,再读祝辞;
常人最后应该授以代表其军功爵的爵弁,但嬴政身为国君,也无爵位在身,便授冕冠,随即再念诵祝辞。
三冠加毕,三遍祝辞诵读完成,冠礼最重要的一部分便已经结束;
然后,吕不韦与芈启退后,赵太后上前站于大宗伯身旁,嬴政拜见赵太后,感谢她将自己抚养成人。
《礼记·檀弓》曰:“幼名,冠字。”
至此,按照平常流程,应再由大宾为嬴政取表字——
名,主要用于自称,表字,主要用于他称;
起名是为了区分彼此,取字是为了辨明尊卑。
但嬴政贵为秦国国君,自周朝覆灭,天下再无周天子之后,除其父母外,天下便无人能直呼其名;
所以也就没必要再取字,这一环节就直接跳过。
然后,大宗伯同赵太后,送大宾吕不韦、赞冠芈启至宗庙庙门外,敬酒;
同时以束帛俪皮(帛五匹、鹿皮两张)作报酬,另外再馈赠牲肉以为谢礼。
嬴政则在宗庙中再次祭拜历代先王灵位,祭后拜见宗室伯、叔。
至此,冠礼除了最后的飨食(吃席)环节之外,均已完成;
这标志着嬴政已经在年龄和礼法两方面均以成人,可亲掌秦王权柄,再不必以吕不韦监政。
嬴政迈步宗庙门口,吕不韦带着文武众臣都侍立在宗庙外的靳年宫大殿中;
嬴政在宗庙门口站定,环视一圈,随即道:“诸卿,飨食!”
文武百官闻言尽皆跪伏于地,三呼“大秦风起,王上万年”!
紧接着殿内的八百陷阵营齐刷刷地单膝跪地,以拳叩击胸前甲胄,高呼“大秦风起,王上万年”!
殿外的各军也都单膝跪地,三呼“大秦风起,王上万年”,声震九霄,闻于数里之外,雍城百姓尽皆跪伏于地!
一整座城,被一种震撼人心的肃穆气氛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