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方看了眼叶南心,知道她是想安慰自己。强忍着露出一个笑。
“没事儿,这个办法不行再想就是,我林子方想做的事儿就一定要做到。况且这是师妹想出的这么好的东西。”
听林子方夸她,叶南有点心虚,尴尬的笑着回答。
“没事儿,那我们就先回药铺去吧!”
刚回药铺林老头就笑着迎了出来。叶南心和林子方互相看了一下。心里都在想这老爷子又打什么主意了。
“心丫头,我还以为你回村了,来来来,为师告诉你个好消息。”
叶南心一听好消息,就在脑袋里转了一圈,林老头能有什么好消息。难道他帮忙卖轮椅了?
“师父是什么好消息,你这么高兴。”
“哎呀,我是替你高兴,你之前不是让那臭小子卖什么糖浆吗?刚刚你们走后,就有几个妇人相约找了过来,说要买你的糖浆。和她们一起来的还有一位是县里的安顺堂掌柜的夫人,她也要替他们安顺堂在你这定一些回县里卖。”
叶南心听后,也挺高兴,看向林子方。八壹中文網
“师兄,可以呀,又帮我接了个新单。”还没等林子方回答又看向林老头。
“师父,她们有说要多少吗?”
“这个她们倒没说,我让她们明天早上再来,你那东西既然效果好就多做些。”
叶南心想了想,那就先回去到山上多摘些枇杷回来做,不然等几天枇杷就没有了。没人摘要么坏,要么就被鸟儿吃了。
叶南心和林子方两人就想说租一辆牛车回村,林老头也说要去帮忙。还让叶南心她们等一下,他又去陈记打包了两个菜。
三人坐着一辆牛车直接回村。到家后院里的景象吓了叶南心一跳。院里堆满了药草。叶富顺几人在院子的角落里装着药包。
李大山又不在,自从有了轮椅之后,有个人一起他都可以出门了。
见叶南心她们回来了,叶富顺走了过来,先和林老头打了招呼。就对叶南心说。
“心丫,这些都是村里人早上来找我带她们上山采的,一下去了十几人,各种药材都采了些。他们每个人采了什么。采了多少我都记下来了,就是还没给人结银钱。我说等你回来商量一下再给。”
叶南心看了一下满地的药材,这要怎么弄,这些价格她也不懂啊,一下看见林老头就像见了救星一样。
“师父,你可得帮帮徒弟了,你帮我爹去看看都有些什么药材,在村里收给个什么价格合适。”
林老头听后,就把手里打包的菜递给了叶南心,就拉着叶富顺去看草药了。
接着叶南心又开始安排起院里的人。
“二哥,你待会再去砍些竹子回来,帮我做之前你做的那个竹筒,能做多少个做多少个。”知道叶向东不会回答她,但一定会去做。
叶南心又看向叶向西。
“三哥,你会爬树吗?”
叶向西听叶南心竟然不知道他爬树的厉害,不过想想也是小妹以前可没和他们进过山。便得意的回答。
“小妹,你三哥虽然打猎没有二哥厉害,但爬树二哥未必比得过我。”
叶南心看他那样就想笑,从小和二哥进山,二哥练习的打猎,他就练习爬树去了吗?
“只要能爬树就行,快点和我们去一趟山上。”
叶向西还在想小妹叫他去山上干嘛,去爬树吗?就又听见她对叶向北说。
“大哥,那就剩你自己带两小子先装一下药包了。我们去山上摘些金丸就回来。”
叶向北抬起头,温柔的笑笑。
“去吧,小妹,这里就交给我了。”
三人背着两个大背篓,叶南心带路,找到了之前她发现的那片枇杷林。
“三哥,现在是你展示你的时候,上树吧,我们在树下接。”
叶向西看着这么多金丸树才明白,叶南心叫自己来的目的。这两人都不会爬树,拿这些金丸没办法。
只见叶向西把衣服的下摆给拿起来拴在了腰旁打了个结,然后就像猴子一样灵活的上了树。虽说他上树的速度比二哥快,但那姿势就像是后面有狗在追一样。
看得叶南心想笑是怎么回事,还是二哥上树那姿势帅气得多。
叶南心真相了,叶向西从小练就这本事就是因为每次进山,一有危险,他就立马上树。而叶向东则是在树下想办法应对那些野兽什么的。
三人花了一个多时辰才摘满两大背篓枇杷。看着树上还有不少的枇杷在树上,叶南心决定让叶富顺他们,明天暂不采草药,来把这些枇杷都收回去,全都制成糖浆放着卖。
回到家,林老头和叶富顺已经拟定好一份各种草药收购的价格表。林老头还说如果他们收到的草药多,用不完,可以处理好后再卖给他。
叶南心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他们采回来的草药太杂了,有的她根本用不上。收拾一下卖给林老头还能赚一笔。
今晚叶南心没时间做饭了,饭就让吴氏帮忙做了,李大山和里正还有李大林一起回来,叶南心才知道他们这是去镇上办理过户手续去了。
那块地已经买下了,因为他们这买地只能写户主的名字所以地契上写的李大山。
叶南心并没有介意,他们去办理地契时李大林帮忙付的银子。叶南心早已将陈婉莹给的那一百两银票都换成了银子。
她把一百两银子都拿出来还给了李大林买地用的钱,剩的都交给吴氏。
“娘,这钱你拿着,这段时间家里用钱的地方多。我又每天要去镇上,带着钱不方便。”
吴氏见叶南心把这么多钱都交给自己,心里还有点紧张。这么多钱,她要是管理不好怎么办。
“南心,这钱放我这儿,不妥吧!”
叶南心见吴氏推脱的样子,想了一下,确实吴氏不识字,用钱的地方多,有的还牵扯生意上的事。
她便又看向李大山。
“爹会识字吗?”
李大山不知道叶南心什么意思,但还是点了点头。
“会一点。”
他们兄弟三人,他小时跟着村里的秀才学了两年。李大河,不喜欢读书,就没去。而李大林读书是读得最多的,跟着村里秀才读了三年,又去镇上读了两年。
但大概也不是读书的料,连个童生都没考上,就不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