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今日有些郁闷,原因是向老爹提出应该立即起事的建议,老爹开始时反对,说时间太仓促要多做准备,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还等?再等黄瓜菜都凉了。
黄少教主为什么这么急于揭竿而起呢?
原因嘛是因为从青桃返回广州后,接到两封信,一封是爹爹发来的,内容是清河崔氏已答应归还东西,还把一女嫁给子文。嘿!臭小子,真有你的!把爹爹的信放下,拆开另一封信,定睛一看吃了一惊。这封信是自己与李智山约好,有任何行动都要相互通报相互配合后,李智山写给齐天教的通报,信中说明由于因吐蕃人袭击李茂贞,使护唐军遭受池鱼之殃,被李茂贞的乱军打死打伤多名护唐军将士,还抢走一批粮食,护唐军不能忍,所以决定采取行动,为死伤将士报仇……
看信中内容和语气,李智山采取的行动规摸不少,这是要打大仗。哎哟!李智山首先动了。自己呢?俺父子苦心经营二十年,今日刚刚寻到祖父遗宝,树立起复国报仇的信心,有了招兵买马积草屯粮的物质基础,李智山竟然提前发动了。
李智山开始发迹到起事才几个月的时间,而我父子苦苦准备了二十年,这不合逻辑呀,哼,不能等了,万事俱备不欠东风,只需登高一呼了。
心意已决,黄俊当即命令五丈骠带领三十教徒留下,协助赤旗营暗中准备,只等教主号令,一举夺取广州城。而他自己带着白诸葛星夜返回总坛,说动爹爹准备起事。
没想到当黄俊把寻到祖父遗宝的大好消息和李智山首先行动告诉爹爹,并建议应该利用当前有利时机,迅速起事一举夺占闽越,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然后北伐夺取大唐江山,恢复大齐在此一举时,爹爹却迟疑起来。
如愿找到父亲的遗宝,离完成他老人家遗愿又进一步,这让黄真很是惊喜,再得知父亲还留有一支数百人的赤旗营骄兵悍将时,更是兴奋的要发疯。可是,儿子提出近期就要来取行动时,他又冷静下来。
如此大事必须要由父亲主持才行,怎样才能说服他呢?
为此,黄俊给老爹列出几顶有利条件。
第一,天时。唐廷名存实亡,各地藩镇割据,已不是过去铁板一块,一处有事八方围剿。
第二,地利。各镇节度使个个都在经营自己的地盘,侍机抢夺别人的,别人家出现乱事,大都做壁上观,坐亨渔翁之利。李智山攻取李茂贞四洲之地,您看看有谁为李茂贞出头,反而是朱温还给李智山送去陇王头衔,李茂贞被李智山气个半死,看来又得被朱温一石二鸟之计气的醒不过来了。
第三,人和。我齐天教教众数千,遍布大江南北,今又得到祖父遗留精锐赤旗营数百将士,有他们在广州作为内应,我们的行动一定会取得成功。
第四,贵人相助。天降妹夫子文相助齐天教,定圣剑,破秘密,寻宝藏无不确定这一点,再加上他对齐天教金钱上的支持,我相信我们的事业定能成功,祖父的遗愿定能实现。
对儿子提出的以上四个观点,黄真提出一些疑问请儿子回答。
唐廷名存实亡,但毕竟未亡。我们起事要打什么旗号,为金统皇帝报仇,复兴大齐王朝,那么这些藩镇节度使哪个愿意看到,更别说支持了。我看除了那个挂羊头卖狗肉的李智山外,怕是无一人响应。
虽然现在天下分崩离析,但是各个节度使们那个没有一两个盟友,唇亡齿寒的道理谁会不懂?
至于教众人数众多,更不敢夸口,这些年都是秘密活动,就算用你祖父遗宝招兵买马实力大增,但是这些人根本没有经过严格训练,试想,一些乌合之众怎能敌得过经过训练和实战历练装备精良的各藩精兵?
子文是上苍派来的贵人,他为齐天教做了别人无法完成的事情,我父子当感恩铭记。但是,子文对我们的支持应该到此为止了吧?从他的态度上,就能感觉的出来。
对老爹的疑虑,黄俊胸有成竹的进行分析和判断。
“爹,大唐未亡但名镇各自为政,已不听朝庭调遣,且相互攻伐不断,天下已是大乱。儿观察闽越之地无强兵,只要咱们迅速攻占之后,咱们据守关隘,外拒敌军内练强军,不出两年定成练出一支进可攻退可守的强军,到那时咱就有和北方强镇较量的实力了。至于爹爹说的名义旗号,咱有赤旗营呀,他们可是实打实的本地人,咱保境安民还不行吗?为祖父报仇,咱可以晚两年再喊出来就是。”
“这样啊!我儿说的有道理,你这趟南行,除了找到先祖遗宝外,收获最大的莫过于摸清南边的实际情况。嗯,很好!”
黄真捊着三缕黑白相间的胡须点点头。
“爹,您放心吧。咱父子这次一定会成功的,至于李智山?暂时当做外援盟友也不错,将来争天下嘛,那就各凭本事,看看谁的心更狠手段更高了。妹夫可能真的要学壁上观做富家翁,那就让他做好了,他的那套练兵之术,对士兵的约束我已了然于胸,同样可以练出咱自家的精兵。”
阴冷的寒风从门缝中溜进来,吹的烛火摇曳不定,父子俩的身影在墙壁上像是在争斗。
“俊儿,你打算怎么做?”
黄真已经被儿子说服了,心中有计划,开口征询意见。
“妹夫曾言及祖父失败的原因,一是没有一个稳固的地盘,军粮供应不上最容易使军心瓦解。二是祖父手下将士都是北方人,不服南方水土造成伤病减员,引发思乡情绪,不得不北返,否则他老人家盘据闽越至少能有半壁江山。儿思之,此言甚是,所以儿子以为这次咱们征召江南教众秘密潜往闽越,再由赤旗营暗中招揽部众,举事成功后,精心经营,闽越靠近占城,军粮不成问题,将士没有不服水土之弊,休养生息几年,积草屯粮抓紧练兵,待时机成熟就可以北伐了。留在江北的教众积极配合,咱又有精兵良将,还有充足的军粮供给,还怕拿不下朱温老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