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众人欣赏着李凤英每天疯狂为大家输出暴躁的娱乐节目,徐小娟为大家送狗粮。感觉这两个精神病患者也不错。让这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一丝乐趣。
这天,居民点中间开过去一辆车,焦家的小儿子开着车带着媳妇回家来了。
第三个精神病媳妇回村了。
三个女人一台戏,这好戏马上就要上演了。
下车,打开后备箱,小焦和媳妇李秀英提着大包小包的菜,以及礼品往家走。准确地说,是向着自己三哥的家走去。
虽说现在暂时他三哥给他们保留了婚房,没有撵他们,但是他三哥很鬼地将粮食都转移到了他们的房间,而且拿了钥匙。这意思就很明确了,你看着办吧。不用我明说,你也知道我的意思了吧?
再说,这小焦将自己分的家当差不多都拉去县城了,放在自己县城的房子里了。
对于一个大家庭,分了家,这个家庭就几乎没有什么属于你的了。
进门,小焦的母亲看到儿子回来,问道:“你怎么回来了?”
老太太身边站着三儿媳妇。
原本这也是一句很平常的问候,但在小焦听来这就有点古怪的意味。往常,他母亲这样说的话他还觉得是正常的。但是现在听到母亲这样问,感觉这一句问候,仿佛是问一个不受欢迎的人,比邻居那仇家还客气。
“妈,我们这次回来看看你,顺便看一下这盖房的事。”
“好,进去吧,你爸你哥都在家。”
这儿媳妇李秀英跟在后面乖巧的叫了声:“妈。”
进家门,这就是问候。没办法,等以后盖了房子,在村里有了自己的房子,也就不用这么拘束了。
看着自己的弟弟将菜往厨房拿,这三哥的媳妇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在听到她母亲对小叔子比较生分,顿时喜笑颜开。
“来,嫂子帮你拿,你拿这么多菜,怎么吃得完?”
“嫂子,这些是肉,放在冰箱里。”
“好,就是,天太热,怕放坏了。”
其实,她心里想的是,放在冰箱里,是生的,不会有人吃的。等你们走了,我再做着吃。
大家都是一个舞台上表演的。自然明白这句客气的问候代表着什么意思。
无论你如何富有,你如何在县城安了家,但是你母亲却是在我们家住着让我们来养老。对你再喜欢,仿佛在我们面前,她不能死表达出喜欢,只能就像一个被羁押的人质一样,说着言不由衷的客气话。
其实,小焦的三嫂也知道她公公请风水先生择了日期,放了鞭炮,画了线,现在就要动工了。
目前缺的就是资金,她小叔子的钱还没拿回来,所以卡在这里。沙子,水泥,红砖什么都没有买。
看着小叔子回来,就像看到移动的钱包一样。
这时,三哥的两个孩子跑过来喊道:“叔叔,叔叔,你带什么好吃的回来了?”
小焦打开其中一个塑料袋递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拿。
进屋子,小焦和父亲开始商议这盖房子的事。
“爸,这次盖房需要多少钱?”
“看你盖多少间。”
“一整院,上房四间,偏房三间。”
“这差不多算上人工和材料费,得8万多。再看你要不要打水泥院子,要不要盖院墙?”
小焦想想,开始说道:“这样,我现在手底下的钱有限,你们看能不能先给我凑一点钱?”
小焦的三哥想想:“我这边也紧,没有多少,大约就是3000元块。”
“行。”
这?
本以为说3000元,他不会答应的,怎么四弟穷的连3000元也要?
“这,好,你盖房时我拿给你。”没办法,自己说的太多了。总不能说自己拿出4万的存折给他取3000元吧?这也太扯了。
小焦父亲:“我手底下也没有多少钱,就是你几个哥和你逢年过节给的,差不多有2000多。”
“好,我缓过了就还给你们。再说,我这次回家盖房子,给我老丈人说了,他说给我借,再看他们村里的人手底下有了也帮我多借一点。”
这三嫂刚进屋,就听到了自己老公借给自己弟弟3000元,脸就像橡皮筋一样,拉了起来。家里分家里的债还没有还清,怎么就答应给弟弟借钱?
自己这个傻老公,还是面子太薄。不过,也算还有点心机,没说全借出去。3000元对自己家来说,不到伤筋动骨的程度。
这下午的饭,是焦师的老婆李秀英和三嫂一起做的。
三嫂炒菜,秀英用压面机压面。三嫂怕秀英一个人做饭,用的油倒多了,切的肉切多了。自己亲自来掌控。不能让这县城里的人动这些,不然,大家嘴上吃的油乎乎,自己看着心里疼。
以己心度人心。
吃过饭后,焦师又去大哥和二哥家问问,看能借到多少钱。这钱,是凭本事的借的,能借多少就借多少。就像现在买房子,大家都是在银行贷款买的,少有人全款买房。
人嘛,越活越精了。
“大哥,吃饭了吗?”小焦进门就问。随手掏出口袋里装的熊猫香烟发出去。
“刚吃了,你进来坐,这次回来准备盖房?”
“对,到时还得麻烦我大嫂做饭。我今天过来,就是问问你,手底下了宽裕不,能借多少钱?”
焦家大哥想了想:“行,我给你借10000万。这是这几年卖苹果存下的钱。不够了你再说,我给你介绍村里的人,发话让你借别人的钱。不过,那是高利贷,就看你借不借。”
“应该差不多了,我媳妇她爸答应到时还借给你一笔钱。”
这时,大哥大嫂在家,儿女都出去打工了,不在家。
这小焦的大哥是个能人,将家里所有的土地都栽上了苹果树,这些年,通过一家人努力,也赚了些钱。再说,他结婚结的早,分家时分了他一个人的土地,后来,跟上了村上按人口分地,他老婆和儿女也分得了土地。
人数在这儿摆着,自然就分得的土地多。
这些年,儿女出去打工,他俩个人种着四口人的地。别的不说,全种了苹果树,儿女在外打工,在外吃饭,省下了口粮。日子自然过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