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武曌的未来(二)
朱元璋问道:“仙人为何这么说,难道不是既得利益者嫌疑最大吗?”
江晨笑道:“确实是既得利益在嫌疑最大,可是也得有前提啊。”
“什么前提?”
“首先王皇后已经失宠了,皇帝几乎只是宠幸武曌一人,其次。
虽然王皇后还是皇后,但是已经没有什么权力了。
第二,武曌想要拉下王皇后下台,其实有很多的办法,完全没有必要杀自己的女儿。
第三,既得利者不仅仅只有武曌,还有一个人。”
“什么人?”朱棣问道。
朱元璋却想到了什么,立马说道:“不会吧,难道是他?”
嬴政问道:“老朱,是谁?”
“明皇的意思是李治皇帝?”诸葛亮问道。
“怎么会是他?为何会是他?他可是皇帝,拥有天下的人。”嬴政说道。
他实在想不明白,李治为什么要这么做?
朱元璋说道:“应该是想对抗那些大臣。”
江晨颔首道:“不错,能杀了公主的人只有三人,王皇后,李治和武曌。
王皇后不会那么蠢,一旦杀了小公主,后果将非常严重。
武曌也不会动手,因为,她是既得利益者,她的嫌疑最大,一定会被人冠上杀女之罪。
而李治不同了,虽然这是她的亲身女儿,但是他的儿女很大,对于大唐来说,皇家的亲情反而是最脆弱的。
这跟大明朝不一样,大明朝虽然也有藩王谋反一事,但是皇家还是很讲亲情的,就算是谋反之罪,也会网开一面。
但是大唐就不同,唐太宗李世民就是杀了他的两个亲兄弟,软禁了他的父亲,才当上了皇帝。
李世民也因为玄武门之变,一直耿耿于怀,所以他要尽力当一个好皇帝,证明自己。
第二个就是太子李承乾谋反,被李世民抓住后发配了岭南。
这也可以说是李世民不会教孩子,这跟老赵一样,否则扶苏也不会傻傻地因为一个假诏而自杀。”
嬴政的脸上顿时出现尴尬之色,嬴政的手下们也有些羞愧。
其他人则是想笑又不敢笑,始皇帝的面子还是得给的。
“是朕不会管儿子,好在遇到了仙人,这一切都不会再发生了。”
“没错。”江晨说道。
“为什么。”武曌气愤地说道,“为什么他能下得了手,那可是他的女儿啊。”
“为了你,也是为了对付朝臣。”江晨说道。
“为了我?”武曌愣了一下,旋即怒道,“就算是为了我,我也不会原谅这样的男人。”
“仙人。”刘禅问道,“为什么说是为了对付朝臣,他可是皇帝,难道还对付不了一个臣子不成?”
“刘禅。”江晨笑了一下,“你说得不错,皇帝还真的不能随意地对付一个臣子。
你要对付臣子,起码要有理由,没有理由随意地杀害臣子,你让其他臣子怎么看?
他们会不会怕你,怕你之后,他们还会对你忠心吗?
不对你忠心的臣子,你会放心用吗?
然后就陷入了死循环,皇帝和臣子相互不信任,皇帝下达的命令,臣子们只会阳奉阴违,最后受苦的就是百姓。
时间一长,就会爆发农民起义,最后,王朝就会被人给推翻了。
所以,当了皇帝之后,不要以为自己就可以为所欲为。
真的要杀臣子,那就要学老朱,找借口杀,但是不能学老朱,杀太多了,太多了只会让大臣们害怕,最后官员们也不忠心皇帝,并且和皇帝成为了对立面。
而这个顾虑在老赵那里没有,秦朝讲究的是王至上,王的命令一定要服从。
直到百姓们真活不下去了,爆发陈胜吴广起义后,世上的人才知道,百姓的力量其实很恐怖。
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将民比作水,君比作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能泛舟,亦能覆舟。”嬴政轻声说了一遍,随后大声喊道:“好,说得好,朕回去后,一定要人将这一句昭告天下,让世人都知道这句话,让官员们能善待百姓。”
刘禅微微点头,他非常赞同嬴政的做法,刚刚他在心中也默默地说了这句话,说得实在是太好了,怪不得能成为千古一帝。
“陛下的话当然是极好,但是,这跟李治杀亲生女儿有什么关系?”武曌问道。
“因为李治不想被朝臣们管着,一开始我说了,李治的性格比较懦弱,就算人聪明,又有政治手段,但是太懦弱了,导致他不是朝臣的对手。
可是你不一样,说得难听一点,就是你心狠手辣,说得好听一点就是,你能勇敢,敢对抗那些臣子。
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李治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
李治想废王立武,遭到这群元老反对,于是李治就利用这次机会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
而你,武曌此时没有后路可走,再加上在皇宫中有人加害你女儿,肯定也会加害你。
于是,你开始成为李治政治上的“盟友”。
正所谓有人反对,就有人支持。长孙无忌等人反对,却得到另外一群官员的支持。
最后李治废了王皇后和萧贵妃,把他们打入了冷宫,家族削去爵位。
你顺利成为了皇后。
从此你开始慢慢地接触朝廷政策,经常帮助李治批改奏折。
等到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你就彻底帮助处理朝政,而且甚至跟李治一起上朝。
天下就出现了两个声音,一个称赞你为贤后,一个是骂你为妖后。
这也让你跟李治产生了矛盾,一度想要废了你,可是你只是怼了李治几句,李治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在李治的心里,你始终犹如他母亲一样,爱你,更怕你。
过了几年后,李治成自己为天皇,你则被称为天后。
第二年,李治更是病入膏肓,欲要禅位于你,可是被丞相给劝解了。
于是召集了大批文人学士,大量修书,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少阳正范》、《维城典训》等书;且密令这批学者参决朝廷奏议,以分割宰相的权力,被当时的人称作北门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