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回到上郡之后,立刻去的不是军中,而是来到了上郡制造兵器的匠坊。战国后期的七国,已经开始逐渐使用铁制兵器,青铜剑、铁剑并用,只是技术还不成熟,难以对青铜兵器形成取代作用。
如今则是不同,扶苏带着两千多年的智慧,自然可以加速冶铁技术的进步。
本来扶苏忙于进行政治方面的斗争,如今要建立骑兵,青铜兵器硬而脆,优于切削弱于砍劈的特性便已经不适合高速冲锋的骑兵。
单手施力的秦青铜长剑固然仍能直刺敌人,予以重创,但冲力之大也足可把骑兵拉下马来,陷入挨打的困境,因此,马上的短兵显然要特重其切削的性能。
如今骑兵武器的改良已经迫在眉睫,扶苏最先盯上的是“环首刀”这一简易的铁制武器,剑首成扁圆的环形,一般称之为“环首铁刀”,没有明显的剑格,柄以木片夹束,再紧缚粗绳,因长于砍劈,十分适合骑兵使用。
不是扶苏不想用到后世更好地铁制兵器,只是如今冶铁技术刚起步,距离炼铁为钢的技术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只要能提升锻铁的质量,不必成为百锻钢,能坚韧锋利便能满足如今骑兵的使用,使之可以适合环首刀的制造,不会因为劈砍而轻易折断便好。
扶苏到来之时,负责此处的工师已经召集好了所有丞,来此处等候扶苏,今天一早接到上郡守的命令,说是扶苏要过来安排事情,工师不敢怠慢,便早早召集好人在此等候。
“劳烦各位在此等候,今日是想跟大家讨论一下,铁器的制造。”
工师和工丞连忙说不敢,扶苏未在耽搁,便走进工坊,看着正在挖来制造农具的铁矿石,扶苏说道:“今天我召集大家,是为了说一下我曾在楚国一次偶然见到一位打猎老翁的拿铁来制作枪头,锋利无比,寒光慑人心魄,我当时见到老翁的炼铁之法。”
看到众人好奇的脸色,扶苏没有先说炼铁之法,而是看了一圈众人,“各位从事锻造已经有些年头了吧,颇为不易,扶苏已经跟郡守商议,在重兵防卫的工坊不远处,为各位安置,家小,十天之内,会专门有人接各位的家属过来。”
工师和丞脸上露出一丝惊恐,说是保护家属,实际上是为了拿捏威胁他们,防止泄密。
扶苏看到众人的脸色,知道起到了警示的作用,但是不能仅靠威胁便能保证此事之秘,便说道:“各位不必多想,其实迁各位的家属过来,实际上是为了让各位无后顾之忧。”
扶苏没有多说,迁这些人的家属过来,一方面确实是为了让他们死守冶铁秘密,扶苏仁爱不假,但是上位者只靠仁爱没有手段会死的很惨。
另一方面将这些人的家属保护起来,也能让他们不必担心别人拿家属来威胁他们。
最重要的还是靠防卫来做好保密政策。八壹中文網
“我们接着说楚人老翁的炼铁之法。”
“老翁当时打造矛头时,先采用木炭作燃料,在土炉中将铁矿石灼烧冶炼成固体块,待熄火炉子冷后取出。”
说到冶铁技术这些人抬起精神来,开始全神贯注的听。
“然后再用此时的铁块作原料,在碳火中加热,提高含碳量,然后经过锻打,再放入炭火中灼烧。”
扶苏说完大致过程,其实是前世看他爷爷在锻造铁锥开山石时的冶炼过程。
应该是为了脱碳吸炭成钢。
“给你们两个月时间,钻研此法,锻造出比青铜剑韧性强,砍劈不易折的长剑。”
众人精神一震,齐声应诺。
扶苏回到上郡,开始令人在大河边合适地点取址,着手建造新的高炉锻造坊,用水利风箱来鼓风,提高炉腔温度。
扶苏这边锻造坊建立完成时,收到咸阳方向的来信。
始皇帝迁徙三万户人家到北河、榆中地区,每户授与爵位一级。
原因是:咸阳使者从关东走夜路经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手持玉璧拦住使者说“替我送给滈池君”,并说“今年祖龙死”。
使者问拿玉璧之人是何意思,那人忽然就不见了,放下那真玉璧离去。
使者捧回玉璧向始皇帝陈述了所遇见的情况,这让迷信的始皇帝心中生出一种不好的预感。
始皇沉默了好一会,说:“山里鬼怪本来不过能预知一年的事。”当时已是秋季,始皇说今年的日子已不多,这话未必能应验。到退朝时他又说:“祖龙就是人的祖先。”
故意把“祖”解释成祖先,祖先是已死去的人,因此“祖龙死”自然与他无关。
始皇帝让御府察看那块玉璧,竟然是始皇二十八年出外巡视渡江时沉入水中的那块。
看完信,扶苏静默良久,如今已经是始皇帝三十七年,始皇帝因为“荧惑守心”,“陨石刻字”,“东南现天子气”,加上此次祖龙死事件。
始皇帝内心如今已经十分敏感,迫不得已要开始再次巡游,镇压破解王者气。
如今要加紧招募训练自己的骑兵,这将成为自己最坚固的铠,最锋利的剑。
扶苏去往北部寻蒙恬,蒙恬作为总管几郡修建长城之事,如今长城历时近五年,已经基本完工。
募兵之事,还需要蒙恬的协助,这样才能快速拉起一支骑兵。
而且扶苏还想让蒙恬和王离在有空闲之时,可以帮助训练一下这支骑兵。
“公子何事如此匆忙,未曾跟我打招呼便过来了?”
蒙恬看到扶苏骑马过来,立刻走出来问道。
“君父已经授权与我秘密建立骑兵,如今我是来请教蒙卿和武成候(王离),何地适合我秘密建军练兵?”
扶苏也没多寒暄,便直接切入正题说到。
蒙恬已经知道始皇帝让扶苏建立一只特别的骑兵,点了点头,说到,阴山南侧有不少山谷,地势里面开阔平整,不易被人发现。
“甚好,我们今日敲定地点,明日便放令附近各郡,开始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