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汉,纵然是人类的活动已经扩展到了一定程度,但是许多地方的环境么,依旧是很多植被,而这么多的植被也就意味着一旦廖化等人进入了山林,曹军就难以追踪。
这几乎是让所有军队头疼的问题,所以从春秋战国那个时候开始就有『逢林莫追』的警示。
大汉的树林,真有的是遮天蔽日的那种,若是不明白一些山林技巧,会辨别方向的,绕两圈便会迷失了方向。就像是跟着廖化的二道疤,现在他完全失去了方向。起初他还能跟着廖化等人的印迹在走,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就发现,他似乎回到了原来他走过的地方,而印迹则是变成了两条,四个方向,就像是一个大大的『x』字,使得他完全分辨不出究竟那一边才是正确的方向。
『完了……』二道疤呆立半响,低头使劲辨认着印迹,但是半响过去了,依旧没有办法在浓密的树丛投下来的点点光影之中认出那一条路究竟是自己来的方向,那一条才是应该走的方向,看了半响之后就感觉自己头昏眼花,精疲力尽,不由得坐了下来,心中顿时一阵悲凉。
然后他发现其实悲凉的不仅是心中,还有脖颈上……
『别动!老子的手容易抖!』
正在二道疤恍惚之时,猛然间耳边响起了低喝之声,然后一柄锋锐的短刃抵在了脖颈上,锋锐的刀锋刺骨冰寒,就像是扎进了骨头里面一样,让人毛骨悚然。然后就有人从一旁伸手拿走了他的战刀,旋即草中和树上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多出了几个人影,像是猿猴灵巧的活动着,然后聚集了过来。
『呦呵,这小子胆子够肥啊……』
『我看看,是个什长……』
『啧啧,才是什长啊!』
『什长也不错了,多少算是个首级……』
『别!我,我要投骠骑!』二道疤丝毫没有反抗,也不敢妄动,只是拿眼尽力的往左右看,尽力吼道,『昨天我带队在山里的时候看见你们了……我要投骠骑!』
『嗯?』廖化伸出手示意了一下。
『看了,后面没有人……就这小子一个……』有人顺着二道疤来的方向检查了一遍,走了过来对廖化说道。
廖化歪着头,『就这一个?呵呵,有点意思……』
廖化转到了二道疤面前,上下打量了一下,『昨天看见我们了?这么说来……带队的就是你?嗯……为什么?』廖化问为什么,一个是说既然发现了为什么没有上报,另外一个也是问二道疤为什么要来投骠骑。
二道疤说道:『我是徐州人!我的家……我要杀曹贼!可是我在曹军之中,根本见不到曹贼……我已经在曹军两年了,终究没有机会……』
廖化盯着二道疤,片刻之后,并没有见到其目光回避,便笑了笑,摆摆手,示意手下将刀放下,『所以……你觉得可以利用我们去替你报仇?』
『是……不是!我要自己报仇!』二道疤下意识的就低吼出来,但是很快就低下了头,『是……我想说……我……我也不知道……』
廖化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说道:『你的刀我让人先收着,到了地头再还给你,真想要投骠骑,我们也欢迎,若是怀了歹心,呵呵,小心你的狗命!』
二道疤连连点头,还待说些什么,廖化也懒得听,再次确认了后续并没有人员跟着这个家伙,也没有发现什么潜藏的标识之类的东西之后,便带着人走出了林地,然后绕到上游一处水湾,从芦苇从中拉扯出了一些木筏出来,然后又在泥水里面摸了半天,扯其了两三条的绳索,便开始横渡汉水。
若是曹军还有船只巡弋,那么廖化等人只能是偷偷摸摸的在夜间横渡,但是现在么,曹军自顾不暇,战船也是被损毁了大半,根本无心到上游来找廖化等人的麻烦,因此廖化等人自然就在白天光明正大的渡过了汉水,然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跋涉,在黄昏降临的时候,从樊城北面吊进了城中。
曹军一整天,都没有动静。嗯,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动静,曹军只是在营地之中收拾残局,整理器械辎重,也就自然顾不上对于樊城的进攻……
樊城城墙之上,徐羽诸葛二人正看着远处的曹军营地。
『曹军会退兵么?』徐羽扒拉着城垛,一边向远处眺望,一边问道。
诸葛亮摇了摇头说道:『曹贼岂可轻退……』一方面是有些人就是不到黄河心不死,另外一方面么,是曹军当下也无路可退。
夏侯惇选择继续硬抗,诸葛亮也多少能猜测得到,毕竟樊城太过于重要,以至于曹军退无可退。或许在曹军看来,樊城依旧是缺兵少卒,即便是偷袭了曹军南营,烧了一些辎重和船只,但是曹军大多数兵卒所在的北营却基本没有受到多少的损伤,当然不怎么甘心就此撤兵。
『不过……』正待说些什么,却听见脚步声传来,诸葛亮转过头笑道,『元俭来了,这一场大火,烧得甚好!』
稍微收拾吃喝了一些的廖化,闻言哈哈笑了两声,谦虚了两句,然后也反过来称赞了徐羽和诸葛亮,一时间城头之上都是欢笑声。三个人的心情显然都不错,自然也影响了周边的普通兵卒,即便是值守的时候,多少也带着笑容。虽然说曹军的威胁依旧在眼前,但是这些兵卒并没有感觉到像是之前有那么大的压力,甚至有些觉得自己这两三千人,不仅可以守住城池,甚至还可以击溃曹军。
胜利总是能带给人新的希望。
人总是需要希望的。就像是二道疤,他也觉得骠骑的人马能战胜曹军兵卒,自然就有更多的复仇希望,至少比在曹营煎熬要更好。
说起来这也是廖化等人第一次碰上主动找上门来要投诚的曹军兵卒,说完全一点兴趣都没有,自然是假的。
『汝姓甚名谁,籍贯何地?』诸葛亮看着二道疤问道。
二道疤在众目睽睽之下,毕恭毕敬的说道:『在下原是琅琊郯城二徐庄人……在下原本也是姓徐,贱名……不足挂齿……』
不足挂齿?
诸葛亮目光一动,旋即笑道,『郯城?二徐庄?』然后稍微停顿了一下,『汝可曾去过郯城?对郯城可算是熟悉?二徐庄西南高山之处,是否有个望山亭?』
二道疤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郯城倒是去过几次,说熟悉么,倒也谈不上……可这望山亭,在下确实是未曾听闻……』
诸葛亮笑道:『那便是某记差了……壮士欲弃暗投明,吾等自然欢迎……』诸葛亮笑着,没有讲完,但是意思大家都能明白,又是安抚了几句之后,然后询问了一些曹营的具体情况,二道疤都是有一说一,皆是对答如流。
诸葛亮问得差不多了,然后看了看廖化和徐羽,两人也是微微摇头,便是让二道疤先下去休息,当然还是有人『陪同』,不算是软禁,只不过防范于未然罢了。愿意向骠骑投诚的,自然怎么说都是欢迎的,但是也要甄别一下。
『此人来历,倒是略有隐瞒……不过无妨……』看着二道疤走了,诸葛亮呵呵笑了两声,和廖化徐羽二人解释了一下。
很简单,一般百姓是难以出乡四处乱逛的,能去周边县城的,又往往是士族子弟,地方乡绅,而这些人也就称不上什么『贱名』,至于『望山亭』,诸葛亮不知道具体有没有,但是郯城那边是靠近海边的,还有什么山可以望?能望什么山?望海还差不多。
再加上后面的一些曹营情况,也就说明这个人是隐瞒了自己的身世,但是对于曹军的情况倒是没有什么隐瞒。
『如此说来,』徐羽皱眉说道,『此人有意隐瞒,居心叵测?』
诸葛亮摇头道:『倒也不是……多半有些难言之隐……若是真心欲投,这姓名来历,倒是次要……』
大汉这年头,就不说旁人,当年徐庶不也隐姓埋名改了一个什么单福?还有太史慈也是被当地通缉跑到了辽东的?所以过去干过什么事情,其实并不是重点,而是『投诚』这个行为,才是关注的要点。
诸葛亮痛恨曹操,但是对于曹操手下的普通兵卒,其实并没有多少恶感。哪怕是诸葛亮知道这些人当中有一部分曾经在徐州,亦或是其他地方杀人放火屠村灭寨,但是诸葛亮并不会因此记恨这些人,因为这些兵卒在大多数时间之中,只是充当爪牙而已……
就像是杀人者用刀枪,偿命的需是杀人者,有谁会让刀枪去偿命的?噬人血肉的是猛虎是饿狼是凶兽,又有谁会把吃人的罪过归于这些野兽的爪子或是牙齿?
二道疤不肯说名字,或许是因为愧对先辈不愿用其名,毕竟曹操在徐州不仅是杀人,还挖了不少的坟,当然,兖州和河洛的坟头也没少扒拉;也有可能是犯下什么罪行,然后不能提及其名,但是在大汉律法之下,也不是不可以将功抵罪,这个并能算是多么严重的问题。
因此二道疤投诚,诸葛亮也并没有因为其出身曹兵而故意刁难,而是想着要怎样利用这一个事情,来做一些文章。当然,但是如果说假意投诚,暗中使坏的,就自然是不可原谅了……
不过这个投诚的文章要留待后续,眼下还是要继续面对接下来的曹军攻击。
曹军如今是在修整,相信也很快就会发动攻击,而且因为曹军失去了补给运输的便利,必然就会选择更加犀利凶狠的方式来攻伐樊城,不会像是之前那样一板一眼,留有余力。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自然将会产生大量的伤亡。
这种伤亡是双方的,而诸葛亮觉得,他并不想要这种损耗。所以诸葛亮想要另辟蹊径,但是当他说出的下一步计策的时候,结果让徐羽和廖化都有些接受不能。
诸葛亮微微笑着,但是笑容里面多少有些孤独和寂寞。
孤独和寂寞是孪生的兄弟,经常莫名其妙的来,又悄无声息的走。在斐潜帐下,诸葛亮算是荆襄派里面的人物,毕竟是庞德公的学生,又是和庞统同出鹿山木屋之人,但是在诸葛亮心中,多少还是记得他自己是徐州琅琊人。这种感觉有时候来的莫名其妙,即便是在人头涌涌的欢宴中,它也会不请自来。
而一个人,如果是孤独和寂寞时间长了,心就会凉。
心凉了之后,就连眼神也会渐渐冰冷,即便脸上挂着笑意,身处闹市也觉得普天之下只有自己一人。诸葛亮很不喜欢这种感觉,每当他觉得寂寞了,他就会关闭自己对外界的反应,将自己关在心里,细细的忍受和品尝这种能让人发疯的孤独。往往在这个时候,诸葛亮便是最冷静,最为清醒的,孤独的世界里只有他自己,能依靠的也只有他自己,直到他遇到了骠骑将军斐潜……
在长安的那一段时间之中,诸葛亮对于骠骑将军的一些观念,有着特别的认同感,甚至这种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让诸葛亮觉得自己并不是那么的孤单。
因为小时候遭受到了心灵上面的创伤,所以诸葛亮在一定程度上有一些后遗症,比如失眠、抑郁、强迫症等等。只不过汉代的人并不懂得这些所谓的心理疾病,也没有人去给诸葛亮进行治疗,诸葛亮只能是凭借着自己,一点点的修复,但是从历史上的一些细节看得出来,诸葛亮的强迫症是比较严重的,失眠也是常有,至于抑郁么,可能也有一些……
换句话说,诸葛亮历史上鞠躬尽瘁的伟大,归根结底,很有可能是曹操当年屠杀徐州所造成的。
因为这些问题,所以诸葛亮的思考比一般的士族子弟要更多,他开始考虑所谓的『民』究竟是谁,他甚至会想自己是谁,本我真我等等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一旦开始思考,往往就会越发的让人崩溃。
幸运的是,历史上的诸葛亮遇到了庞德公,后来遇到了刘备……
在历史上诸葛亮和刘备抵足而眠鱼水之欢,呸,是如鱼得水的那一段时间之中,诸葛亮发现刘备才是天下诸侯当中唯一一个重视百姓的,是唯一一个顶着所谓中山靖王之后,骨子里却是一个游侠的君主,所以诸葛亮义无反顾的奉献出了一切。
可是,可惜,最后刘备也变味了。
白帝城中,刘备看着诸葛亮,诸葛亮看着刘备,就像是看着镜子当中的自己。临死之前,刘备说的话,或许是试探,或许是威胁,或许是托付,或许……
而更加幸运的是,现在的诸葛亮遇到了斐潜。
遇到了斐潜之后,诸葛亮才发现自己原本很多想法和骠骑比较起来,竟然显得狭隘了!
在进关中之前,诸葛亮原先认为,『民』是大汉子民,是所有大汉的老百姓,并非仅仅是那些士族子弟,而这样的观念,在很多士族子弟当中是不认同的。大多数的士族子弟都是认为,所谓的『民』只是士族子弟而已,至于基层的百姓,连『名』都没有的,如何可称为『民』?
就像是很多朝廷官员地方大吏,常常挂在嘴边说是要『倾听民声』,但是实际上,很多百姓是发不出任何声音的,他们是哑巴,因为他们没有发声的渠道,他们是文盲,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各种的条例和规范,所以,所谓『民声』,究竟是谁的声音?
这种封建王朝的弊病持续了千年,甚至影响到了后世,就像是某些地方『行政复议』了十天半个月,一个月两个月都没有消息,问了就是在走流程,结果媒体一曝光,第二天流程就走完了……
斐潜对于民的概念比诸葛亮的范围还要更大,甚至是包括天下!甚至是那些愿意穿汉服说汉语学汉文的胡人!
同时斐潜对于普通民众的关注度也是诸葛亮所见当中最高的,反正除了斐潜之外,诸葛亮就没有见过还有哪一家的诸侯会为了改进民众劳作的器具去特意设置工房,让工匠进行研究的……
在斐潜之前,所谓农具,不都是偶然某个工匠研究出来,然后才推广使用的么?何尝有君主会主动让人研究这些东西?
与广阔的『民』相对应的,斐潜对于兵卒的爱惜程度,也是所有诸侯里面最高的,这一点,从当下兵卒身上的铠甲就已经足够说明了。斐潜的『费钱』,即便是在富庶的冀州豫州等地,也是赫赫大名,令人咂舌。
兵卒不再是一种无所谓的消耗品,不是随便抓些农夫塞几把刀枪就可以充数的,也正是有这些战斗技能熟练,士气高涨,意志坚强,令行禁止的精锐兵卒,诸葛亮之前的计策才能顺利实施。
否则别说什么配合了,光廖化去南岸潜藏这一件事,在斐潜麾下兵卒这里,基本上没有人觉得困难和不可行,而要是其他诸侯的兵卒么……
因此,诸葛亮在受到了骠骑将军斐潜对于『民』和『兵』的概念影响之下,如果继续在樊城和夏侯惇死扛,互拼损耗,也不是不可以,但即便是最后胜利了,不说是一换五,就算是一换十,在诸葛亮感觉之中,觉得似乎也是有些亏。所以诸葛亮觉得还可以再搞一波,可是当他说完了计策之后,徐羽廖化几乎要跳将起来,『什么?』
『孔明你是疯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