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爹我不当皇帝 > 第124章 出发

第124章 出发(1 / 1)

李承乾道,“说出来听听,如果办法可行,本太子一定全力支持你。”

许敬总很激动。

开口道,“臣打算高价收购高句骊的鱼?”

李承乾脸黑,他以为是什么好办法呢,原来是买鱼。

许敬总见李承乾这个表情。

急忙继续道,“多买鱼,让们以养鱼为主,这样就会没人种地了。等世家成熟我们大唐的水师封锁他们的海域,这样他们就没吃的了。那时我们再一句进攻,定能拿下。”

李承乾站起身,来回的踱步。

高句骊会傻到放弃粮食吗?

许敬总继续道,“殿下,只要钱到位他们一定会的。”

李承乾道,“预算是多少?”

许敬宗从怀里拿出账本。

双手呈给李承乾。

李承乾一边翻看一边点头。

许敬宗在一旁解释道,“这事花不了多少钱。”

接着开始说好处。

第一,有了鱼,万一蝗灾一发不可收拾,我们百姓也有鱼吃。

第二,幽州的厂区可以与高句骊以物换物,这样咱们也花不了多少钱。

李承乾满意,这个许敬宗还是有本事的。

幽州的商品本来就卖不出。

这个鱼还能应对蝗灾。

李承乾满意的拍了拍许敬宗的肩膀。

开口道,“很好。按你说的办,我会通知幽州那边配合你。”

许敬宗需要道,“殿下,我们最好先打他一下,拿下绿江以西,把高句骊与突厥彻底分割。”

为什么要打一下?

因为不打就不能拿下通商的话语权,不打一下直接就去谈通商,有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李承乾点头。

对着侍卫道,“告诉王元,五百辆万箭齐发送去幽州,再送五百去夏州。”

许敬总激动。这事成了。

李承乾对着许敬宗道,“这事不需要在朝堂上说,你直接去办,我会让李绩配合你。”

许敬总应是。

李承乾又许诺一番好处。

许敬总这才一脸喜色的回去了。

李承乾沉思一会。

对着侍卫道,“让卢景祚来见我。”

见到卢景祚,李承乾制止了他要行礼的意图。

开门见山的道,“新罗你们控制的怎么样,听话吗?”

卢景祚急忙道,“殿下放心,绝对听话。”

李承乾点头道,“你们通知新罗建设一个港口。”

卢景祚应是告退。

第二天早朝。

李世民时隔一个月,李世民重新坐在龙椅上。

打量着大臣们。

“各位爱卿这一个月做的不错。该赏。”

太监开始念赏赐清单。

东西虽然不多。但这是回头钱。这是认可。

大臣们行礼谢恩。

李承乾则是在那撇嘴。

这要是换成他,上去就来一手罚款。

大臣们见李承乾这表情都是无语。

这李承乾太黑了。

只进不出,还好有李世民。

这一刻他们觉得还是李世民好。

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也是无奈。

软硬兼施才能控制人心啊。

李承乾不想继续站着了。

开口道,“父皇,儿臣请旨担任江南道行军大总管。”

李世民道,“准。”

大臣们没有意见,他们现在很忙。

厂子正式开工了,还有收购蝗虫。

李承乾想去哪跟他们无关。只要不耽误他们发财,无所谓。

散朝以后。

李承乾直接去了盐湖。

与程处默一起开始研究马车。

这关系到他这一路上能否舒适。

他可不想骑马过去,他怕把毛磨没了。

程处默对着李承乾道,“殿下,这马车不能做的太大,马匹最多用两匹。”

李承乾好奇的道,“为什么?”

程处默指着轱辘道,“太大轱辘会陷进土里。”

李承乾起身就走。

找到长孙冲。

开口道,“把牛皮都拿出来。还有树脂。”

又对着侍卫道,“把番邦进贡的橡胶都要来。”

李承乾开始做轮胎。

指导长孙冲大致的方向,剩下的就靠长孙冲自己了。

李承乾回到铁厂,开始指导程处默制造轮毂。

不需要刹车什么的,重量很轻。

李承乾道,“模具再大点,轮毂要宽,这样才能在泥泞的江南行驶。”

李承乾在盐湖忙的火热。

李世民却是郁闷的不行。

自从回来以后,世家们又开始找茬。

隔三差五的就恶心李世民一下。

太极殿,崔健一脸正色的道,“陛下,蝗虫万一控制不住怎么办?您得拿个主意啊。”

那模样就像在说天下是你的,你不拿主意谁拿。

大臣们集体附和。

魏征他们不言语。

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事一直是东宫处理。

李世民黑着脸扫视着众人。

愤怒的道,“你们说说吧,怎么办。”

站在前排的大臣低着头。

站在后面的就差没蹲下了。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

对着太监道,“宣太子。”

李承乾来到太极殿。

所有人都呆住了。

这是掉煤堆里了吗?

怎么这么黑。

李承乾对着李世民行礼道,“参见父皇,父皇叫儿臣来什么事?”

李世民瞪了李承乾一眼。

“蝗虫怎么解决?”

李承乾道,“无解,暂时只能控制,加大对各地的巡查,发现有蝗虫泛滥立马清理。”

大臣们点头。

这样场景与第一章的时候形成鲜明的对比。

李承乾还记得那天自己被委任救灾,结果没人吊他。

今天胡说八道大臣们还附和。

男人啊,没有实力真的是白费。

李世民点头。

“按太子说的办吧。”

蝗灾确实没有办法。

历史上的蝗灾。李世民就是吃几个,然后让各地随意处理、

那个年代真的是靠天吃饭。

李承乾突然想到什么。

兴奋的行礼道,“父皇,幽州有新的农作物,只要培养成功,大唐不怕蝗灾。”

李世民欣慰的点头。

李承乾继续道,“儿臣这次去江南也会就地筹集粮食。”

李世民道,“传旨,幽州增兵,农作物培育刻不容缓。”

大臣们行礼道,“陛下英明。”

一个月后。

今天是李承乾出发的日子。

李承乾的马车有几分现代的意思了。

李承乾坐在马车里,再也没有当初的颠簸,好像在坐蹦蹦床。

随李承乾去江南的是武顺姐妹。

苏氏他们走累了,不想去了。

东宫卫队全部换成轻装骑兵。还有千辆马车,一办是各自肉干,剩下的不知道是什么。

马不停蹄,直奔江南。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我家后院是唐朝 两位皇兄请上路,大唐有朕照顾 男儿行 极品驸马 十国千娇 红楼:我的姑姑是元春 大唐虎贲 崛起美洲1620 我就是要做皇帝 混在初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