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尉迟敬德的府邸。
李承乾直接在尉迟恭的带领下来到偏殿。
这府邸可不是一般的府邸。
这可是亲王规格的府邸。
占地非常大。
相当现代的一个小区。
见到巢王妃以后。
尉迟敬德告退。
这里就剩下李承乾与巢王的家眷。
这些女子都穿着新衣服。
上面有些褶皱。
看样子平时不是这么穿。
这些衣服应该是从箱子里面拿出来的。
杨惠带着女儿给李承乾行礼。
李承乾回礼。
神色有些复杂。
三年了。
迟到了三年。
小女孩有些怕生。
怯生生的抓着母亲的手。
杨惠把李承乾请进房间。
什么都有,看样子不缺任何东西。
开始给李承乾煮茶。
没有说话。
恬静的让人心疼。
“殿下,妾身这里没有好茶。”
李承乾喝了一口。
淡淡的开口。
“你给我写的信,我最近才看到。”
杨惠低下头。
自己也没有办法。
这里什么都有。
就是孩子不能学东西。
自己会的有限。
三年前打算让李承乾帮帮忙。
把女儿带出去。
三年错过很多。
女儿没见过外人。现在怕生了。
一定要把女儿从这个地方弄出去。
咬着嘴唇。
有意无意的触碰李承乾。
这是自己唯一的优势。
再过几年这个优势都没有了。
她有心。李承乾可没有意。
自己可不缺媳妇。
“茶不错。”
杨惠见李承乾不为所动。
“殿下,妾身不求名分。把小女带出去就行。她也是你的妹妹。”
李承乾深深的看了她一眼。
确实漂亮。
“可以。”
杨惠直接坐在李承乾的大腿上。
浑身发颤。
李承乾急忙起身。
这可不行。
“我会再来的。”
转身离去。
杨惠趴在李承乾坐过的地方呜呜的哭。
这也不行吗?
.......
李承乾心事重重的回到东宫。
直接去找李世民。
李世民今天没有在立政殿。
而是在太极殿偏殿。
李承乾对着李世民行礼。
“父亲,儿臣有事想跟您说。”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奏折。
“你想问元吉的事吧?”
李承乾点头。
李世民示意李承乾坐。
给儿子倒一杯茶。
大儿子很不错。
这事知道找自己这个父亲说。
如果他自己偷偷的办,李世民一定会失望。
自己就算再不好也是李承乾的父亲。
别人再好也跟李承乾没有关系。
李承乾能这么做,证明心里把自己这个父亲放在第一位。
哪个父亲不喜欢这样的儿子。
“你叔叔,长得不好看。”
李世民谦虚了。
李元吉不是不好看,那特么就是丑。
出生以后都被丢了。
李渊要给他送人。
这也太丑了。
所以小时候不受家里人待见。
只有李世民不嫌弃。
可是这个弟弟不争气啊。
自己对他这么好。他居然还是帮着大哥。
只能说他二。
自己打仗都是带着李元吉。
就是为了让弟弟懂事。
可他不懂自己对他的好。
以为自己是在拉拢他对抗大哥。
兄弟二人开始离心离德。
李建成是什么人?
吃喝玩乐样样精通。
李元吉第一次过上大少的生活。
李世民会什么?
就会打仗。
李渊要把他送人是有原因的。
长得丑,可以用背景替代。
二逼,这谁也帮不了。
一顿花天酒地就被李建成拉到自己的阵营。
只能说该死。
随着李世民的诉说李承乾懂了。
叔叔这是自己找死啊。
李承乾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父亲的为人。
秦叔宝是什么人?
那是最正直的人。
他跟着李世民为了什么,还不是被李世民的人格魅力吸引。
秦叔宝的路可是非常宽的。
只要是反王就没有不想拉拢秦叔宝的。
如果不是秦叔宝中毒。
玄武门之变秦叔宝一定参加。
李承乾听的入神。
“父皇,那巢妃怎么办?”
李世民瞪了李承乾一眼。
“你自己看着办,为父不想再背锅了。”
李承乾也不想背锅。
“我那个妹妹挺可怜的。”
李世民也是无奈。
把府邸送给尉迟恭就是为了让她们母子好过点。
尉迟恭与元吉有旧。
他们可是一起比过武。
李元吉虽然二,但武功很不错。
能跟尉迟敬德打得不相上下。
爱屋及乌,尉迟敬德一定不会为难那母女的。
......
出了皇宫。
李承乾走在去往尉迟敬德家里的路上。
心中无奈。
父皇不背锅了。
这锅咋整。
自己背?
这名声可不好听。
再次来到尉迟敬德家里。
尉迟敬德已经准备好了酒席。
李承乾不得不暂时放下杨惠的事。
开始与尉迟敬德喝酒。
酒后吐真言。
“殿下,杨氏很不容易,末将也没办法啊。总不能让他们自生自灭吧。”
李承乾也喝的有点多。
与尉迟敬德勾肩搭背。
“我能理解,唉,就怪我那死鬼叔叔。”
尉迟敬德一脸的追忆。
叹息一声。
“你叔叔也不容易。”
李承乾点头。
从小被父母看不上。
被人偷偷的议论。
长得丑。
没人搭理。
自己刚刚穿越过来不就是这样吗?
"都在酒里了。“
二人开始对饮。
尉迟敬德的酒量能喝倒三个李承乾。
李承乾已经醉了。
站在大殿中央开始唱歌。
“舞女也是人,心中痛苦对谁说...”
尉迟敬德后悔跟李承乾喝酒了。
这家伙酒品不好。
还不能阻止。
让他唱吧。
侍卫通报。
“将军,巢王妃求见。”
尉迟敬德神情复杂。
看了看李承乾。
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杨惠的意图他是知道的。
当初就是求自己把奏折送去给李承乾的。
“殿下,我出去一下。”
李承乾哪里有时间搭理他。
出了宫殿。
巢妃急忙行礼。
“大哥,我...”
尉迟敬德点头示意。
他们以兄妹相称。
这事只有三个人知道。
尉迟敬德、杨惠、李世民。
这是尉迟敬德自己跟李世民说的。
李世民无所谓。
“弟妹,你想怎么做?”
“我不求名分。”
尉迟敬德懂。
这事只有找李承乾。
李世民都不行。
大臣们不会同意的。
李承乾这么干没人会管。
大臣们的想法有些奇怪。
李承乾干啥都行,因为李承乾做的事大臣都认为那是对的。
李世民不行。李世民做啥大臣们都找毛病。
这成了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