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路南下,到了南洋海岸,他们遁入海外,十分害怕汉土上的人族,想必他们不敢再出现了。”
黑寇自告奋勇道,“王爷想来是洞悉了那权贵的图谋,追寻而来吧,我们二人愿效忠王爷,找到那些鱼凫族人,并命人驾船去往南洋宫势力范畴,找来更多这些鱼凫海外遗种帮忙。”
蜀地鱼凫海外遗种这些词眼,立马令得刘弈想起了卢夫人。
卢夫人懂得巫术,手下无数巫女,足见她和蜀地和蛮族关系很深。
“那他们为何那么惧怕汉土之上的人族?”
鱼凫遗种之说真伪,姑且弗论。
要说蜀地昔年建立蜀国的鱼凫王,那是无穷年月之前的事情了。
这些鱼凫人,那么杯弓蛇影,恍如惊弓之鸟,远远看到岛上来人,便二话不说开溜。
这举动太过令人迷惑。
“他们畏惧来自大陆的人族,或许不止因为他们是被流放吧,毕竟这么些年过去,有什么仇怨都应该淡化了,况且这里是南洋,而非蜀地,我们明显不是鱼凫后裔。”
刘弈说出心中疑窦。
“巫人擅长咒术巫术,他们祖先被放逐时,被另一脉诅咒了。当然,他们这一支精擅降头术,则也对驱逐他们的另一支下了血脉性的降头咒术。”
红寇告诉刘弈,“这些鱼凫人告知我们,祖先被诅咒以后,他们和他们的后人,全部变得畏惧陆地与阳光,喜水湿江海环境。相反,被他们祖先诅咒的那一支,则被被禁止在内陆,地下,惧见骄阳与汪洋。”
“诸位怎么看?巫蛊之事,武帝时候一度祸害宫闱,这些咒术和降头术是虚张声势,还是真的如他们所说,影响深远,能遗传给后代?”
“其时陈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令女巫楚服,对卫子夫下巫蛊,酷吏张汤严办其案,女巫被枭首市井,受此牵连的人,太监宫女,数百人之众,全然处死,陈皇后也被打入冷宫。”
“后来和太子有隙的江充也以巫蛊陷害太子,武帝以为太子真的反了,龙颜震怒,导致太子一脉近乎被一网打尽,已成为皇后的卫子夫,也落得自尽谢罪的收场。”
陆炳对汉室事熟稔于心,“主公,这便是巫蛊之祸,可怕之至。但以属下所见,那女巫楚服不过是装神弄鬼之人,巫女没法相提并论。”
“巫族代表的是上古力,人族得上古力为巫族,兽族得上古力为妖族。”
“巫族力量,和现在的道法相类,但比之更历史深邃,这种力量源自天地,作用于无形空冥之中。”
“巫族的力量,表现在肉身强横,操弄天地伟力。传言他们有的突出变现在勇武无比,譬如刑天蚩尤大羿等。也有些尤其精擅法术,神通广大,如风伯雨师这些,能呼风唤雨。当然,更有一些,能以巫蛊之道伤人害命,端的令人防不胜防,他们会操弄影缚术,血怨咒这些可怕的巫蛊术。”
“古人诸如或许现世的道法,也只是其中一个巫蛊术的变种罢了。毕竟夏禹铸造九州,就是为了镇压山海河川,令其各循其道,海清河偃,上古力渐渐消褪,洪荒时代走向末路。人族渐渐崛起,成为天地间的主宰。”
“到了如今,巫族大族本不能衍生。但相柳,金鹏,还有卢夫人,他们的出现,说明曾经被大禹镇压的地脉,出现了变故,再加上洪水泛滥,想来这个世界又要不得安宁了。”
“道士,阴阳家,巫师这些,其实就是掌握了秘法,能盗用被镇压的太古力的一类人。”
“盗用必然导致力量虚空,压胜物松动。”
他忠告刘弈,“地震火山洪水,诸般乱象,可能是因为九州鼎从鼎镇地松动所致,主公找寻九州鼎,宜应郑之慎之。毕竟属下从前到处收集情报时候,就风闻其鼎拥纹刻案,上应天文星象,下覆山海河川,象形而征义,有鬼神莫测功能。”
他说的不无道理,陆炳绝不可能背叛自己。
刘弈很是迷惑,自己从系统得到的部属,提醒自己警觉系统给出的任务。
这是个矛盾的迹象。
但亦说明,陆炳确实一心为自己,端的可靠。
既然寻宝任务蕴藉山河变幻的风险,导致灾难不绝,那找寻九鼎和宝物又是为什么呢?
若果汉土没有四分五裂的危险,反而要遭遇天灾地祸,却又是何道理?
他询问系统。
系统告知,“不要尝试问本系统任务的意义何在。任务都是自动生成,既然你背负系统,任务贯穿你生命,你要的答案,很可能就是你活着的意义和人生的使命,只能自己去找寻。没有谁能提前告诉你宿命的走向。”
刘弈并没纠结这个问题。
事实上,接下来他也没有时间和精力纠结这个问题。
白虎已经打探到,有个天竺和尚已经到了交趾,到处找寻鲁王下落,甚至已经在和士燮士壹几兄弟交涉了。
而黄尔赫传书告知,说有一个海女,轻纱笼面,坐乘黑豹,到过朱崖洲,经过了徐闻,合浦等地,向着交趾方向而去。
“这该死的袁术,肯定是他泄露消息,导致此二人都风闻而动,来得这么快。”
刘弈心头问候了袁术祖宗十八代,然后心头有了大致猜想。
“看来这位不肯泄露底细,只令手下和你们交接,委托你们寻宝的大汉权贵,便是袁术了!”
刘弈命黑红二寇加紧找寻和联系鱼凫族人,并且和大汉权贵继续联系,商议打捞宝藏的日子,套出宝藏所在位置。
他自己则在海边滞留,和那些海港工人,往来聚散货物的船只,船只保养和维修工人,造船匠,舵手船员等等,做交流。
听他们天南地北的扯着话题,从而了解航路上的诸事。
他心头时而生出强烈冲动,想要如他们一般,浪迹海上,往走诸国列域。
但这仅是他心头诸般心愿之一。
正如之前北落师门驳狂和尚,人生可以参悟和领略的妙理确实很多,有些人沉醉一隅,也有些人众览而博取,不拘泥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