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这位孙大混混住在建邺城中,依然操心天下大事的时候,忽然有一天接到好消息,说是西蜀诸葛丞相,派邓芝出使东吴,此时已经到达武昌,不日即将到达建业,过来拜见吴国大皇帝孙权孙仲谋。
孙权一听,估计诸葛亮派邓芝过来出使,目的是想着两国修好之意。以后接见邓芝的过程中,到底如自己所料。
于是,两国签订睦邻友好合约,孙大皇帝又派张温为使者,陪同邓芝返回蜀国,同时向西蜀皇帝丞相表达通好之意。
从这以后,孙大皇帝心情就轻松了一半——他知道,西边的蜀国已经结盟,吴蜀两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就不会发生战争了。
他只要关注北边的魏国表现就行了。
之后一两年的时间,没听说吴国和蜀国有什么摩擦。
原来诸葛亮派邓芝过来结盟以后,带兵到南方平乱去了。
又住了些日子,听说诸葛亮要起兵讨伐中原,此时已经调兵遣将到汉中集结,不日将兵发祁山。
这可是一件大事情。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诸葛亮讨伐魏国成功,下一步必定是过来算计孙大皇帝东吴的天下。
孙大皇帝心中明明白白的——诸葛亮和我结盟,只不过是暂时的安排我不要乱说乱动,以便于他自己腾出手来安内再攘外!
想到这一点,孙大皇帝就觉得必须正视面对现实,做出最有利于自己国家的决策来。
于是,传命大将军陆逊,马上来建业面君谋划国事。
只从大将军陆逊在夷陵,把刘大耳朵打得屁滚尿流大败而逃之后,整个吴国里边,没有一个人不对陆逊翘大拇指点赞的。
就是孙大皇帝,心中也是明明白白的知道,幸亏吴国出了一个陆逊,不然的话,这次刘大耳朵带兵七十多万过来进攻,非把吴国灭了不可!
灭了吴国倒是没话可说,最没法面对的是,刘大耳朵带兵占领了建业,活捉了孙大皇帝,下边的事情,其实不用多说了,谁都可以预想到,刘大耳朵这个满口仁义道德的家伙会怎么样收拾孙大皇帝——割耳朵,剜眼睛,这是一定的了。
后边呢?为了消除新恨旧仇,非撅了孙大皇帝的三辈祖坟不可!
所以,陆逊带兵取得夷陵之战全胜之后,孙大皇帝就把陆逊差一点当做亲爹供养起来。
后来觉得把陆逊当做亲爹供养不太合适,就把全国所有的大事,都交给了陆逊处理,还封了陆逊两个最大的官,一个是吴国大将军,另一个是吴国丞相。
从此以后,不论吴国国内有什么大事,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事情,孙大皇帝都找陆逊商议。
这不是吗?这些日子听说蜀国天下第一正经人,诸葛大先生要带兵进攻魏国,就觉得这事情尽管不是进攻吴国,孙大皇帝也觉得这事情非同小可,就下旨把吴国的救星陆大将军调过来了。
听说陆大将军一到了建邺城,孙大皇帝就亲自出宫迎接。
陆大将军一见孙大皇帝,还没有等着行礼,孙大皇帝就扯着他的手说:“陆伯言不必须行礼,有要事商谈,马上进宫说话吧。”
进宫以后还没有坐定,孙大皇帝就说了,说是:“陆爱卿,你在武昌没有见说过,蜀国诸葛亮要带兵讨伐魏国?”
其实,陆逊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但是,他不能直接回答。
胡闹嘛,要是比皇帝早知道重要消息,又不及时过来汇报,这对孙大皇帝的属下来说,绝对不是一个令皇帝满意的做法。
所以,陆大将军听了孙皇帝问话,装着不知道,说:“皇上,微臣在武昌并没有见到这个准确消息,只是听经风言风语的街头巷尾传言,所以不敢禀告皇上。”
“嗯!朕听见了准确消息。这是我们驻成都的使者传回来的。
说是诸葛亮平定了南蛮叛乱以后,休息了一年,又要起兵讨伐魏国。
早些日子,已经向蜀国皇帝刘禅献上了《出师表》。
嗯,据说这《出师表》写的很是感人呢!刘禅已经批准了诸葛亮,命令他择日奇兵!”
陆大将军听了,故作惊讶的问:“到底有这件事情!诸葛亮自恃才高,呵呵呵呵,皇上,您觉得,诸葛亮这次带兵讨伐魏国,有几分胜算?”
孙大皇帝也不是一个没有头脑的人,要是长了一副猪脑袋,哪能当上皇帝?就是当上了皇帝,也坐不长久。
为什么呢?张着猪脑袋的人,像猪一样笨,不就早早被手下这些能臣武将蒸熟吃了。
所以听见陆逊这样问话,孙大皇帝就说:“依朕看来,诸葛亮实在是多此一举!
为什么这样说呢?爱卿你看,蜀国现在被刘备那样一闹挺,还有多少东西了?
兵没有几个,将没有几员,粮草资源更没有多少。
诸葛亮就凭着自己的那点智慧,想着空手套白狼!
呵呵,魏国现在,那可不是一只白狼啊,简直就是一头猛虎。
诸葛亮这样过去找事,被猛虎一口吞下去,那是必然的了。”
陆大将军听了,赶紧恭维道:“皇上圣明,分析的透切。
蜀国现在就像一个年迈的病人,能够强支着身体,苟延残喘几年,也就不错了。
现在不安分守己,想着违抗天命,嗯哼,去讨伐什么魏国,正如皇上您说的那样,诸葛亮一出门,必定被打败。
呵呵,恐怕连逃跑的机会也没有!”
话说到这里,孙大皇帝和陆大将军二人就说到一块去了。
于是,孙大皇帝就说:“既然这样的话,我们就在家里按兵不动,好好观察着那边的局势。
要是诸葛亮打赢了······哎,他不会打赢。
要是诸葛亮失败了,我们是不是沿江而上,直取成都——不能让曹睿自己独吞了蜀国!
陆爱卿,你说,是不是应该这样打算?”
陆逊听了,心中暗想道:“你这个傻帽的皇帝!一开始见识还是不错的,怎么说着说着就糊涂了?
我们现在和蜀国的实力差不多。要是两家联盟起来,共同对付魏国,还能多生存一些日子;要是有一家被魏国收拾了,另一家马上就要倒台。
所以,我不想着让诸葛亮失败,等等看,等着诸葛亮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是最好在这边起兵呼应一下,使魏国不敢囫囵吞并了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