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玉的一句话让在场的人都沉默了。
陈璘自然知道这话说得有多沉重,多辛苦。
是啊,摆在明军面前的还有别的办法么?
继续耗下去,只怕用不了几天,朝鲜水师就要被倭军彻底抹杀了。
到时候,整个局势只会更加艰难。
李如松转过头去,回道地图边上,他用双手尽力的支持着身子。
良久之后,无力的抬起胳膊,李如松像是驱赶苍蝇一样挥了挥手。
“你既然想去,那就去吧。”
语气之中带着几分落寞。
陈璘不太明白这两个人是什么情况,不过他也懒得猜测,只继续按照自己的思路问道:“秦将军打算带多少兵马前去支援?”
秦良玉摇了摇头:“不能多,如果被倭军发现了我们两军已经联手,可能就不会发起进攻了。所以……我就带100来个人,一艘船去就行了。”
“那你……都打算带什么人?”陈璘又问道。
“带一些熟悉手工制作的,尤其是我知道有一些浙军兄弟们,他们精于我刚才所说的水雷之制造,而且最好能够在咱们的军营里也生产一些,到时候我走的时候带着。”
陈璘当即满口答应下来,他看了看仍旧垂首不语的李如松,也不知道是该走还是该留。
“陈将军……你去安排一下吧。”
陈璘点点头,转身离开了议事大厅。
“你打算什么时候走?”李如松沉声问道。
“明日一早,到时候,我准备一艘船只,带着咱们制作好的水雷,离开这里。”秦良玉说的语气很轻松,可是谁都知道,这是九死一生的局面。
即便是能拖住倭军,那也是用命来拖的。
经过了之前几次合作,李如松只要自己即便是劝阻或者不许她去,她一样会想办法去。
结果不会有任何改变,还不如顺遂了她的心愿,所以这一次,李如松没思考太久就答应了。
秦良玉看这边应该也没什么自己的事了,便打算回去收拾一下行礼,然后清点一百个跟自己随行的人。
抱了抱拳,正准备离开,却听到身后传来李如松的一个询问。
“你……你的水性如何?”
秦良玉回过身来。
李如松生怕对方没听清楚自己问的问题,又重复了一遍。
“我是问,你的水性如何,如果……意外的话,你能跑的了么?”
秦良玉展颜一笑:“在蓬莱的那几年里,人称浪里白条的,就是我了。你放心就好了,这朝鲜的水,淹不死我的。”
看着秦良玉的轻松表情,李如松也觉得心中稍稍宽慰了几许。
“那就好,那就好……记得,不要做死斗,若是形势不对,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咱们大可先回防光州,再从长计议。”
听到这话,秦良玉只轻吁了一口气,笑而不语。
这个从长计议说的轻松,如果真的还有别的办法,那本身也不需要这样去打啊。
离开了明军的议事厅,秦良玉马不停蹄的点齐人马,又去找了陈璘,挑选了一艘看上去有点像板屋船的福船。
虽然船型不同,可能会让倭军水师起疑,不过只有一艘的话,应该还好。
只要隐藏于朝鲜水师之中即可。
第二日,秦良玉和她精挑细选的一百人,乘坐着明军的一艘福船离开了光州港口。
李如松没有出现的送别的人群之中。
他孤身一人矗立在光州城的城墙上,看着孤帆远影逐渐消失在海面上,心中说不出的滋味。
紧接着,明军水师也开始了积极的备战。
他们的计划是在三日后,离开光州港,埋伏在距离古今岛不足十几里的周围。
静静等待倭军水师来犯。
此外,李如松也派出了大量的斥候侦察兵,沿着海边观察倭军水师调派的动向。
事实上,他们得到的消息跟秦良玉的猜测差不多。
斥候回报,倭军水师也在积极动员中,随时都有可能大举出动。
其实在同一时间里,釜山城里的倭军陆军也是坐不住了。
他们感觉很窝囊,也很躁动。
开战初期,使他们陆军节节胜利,欢天喜地占领了朝鲜半岛大部分地方。
那个时候,倭军水师被打的七零八落,不敢冒头。连当时的水师总指挥九鬼嘉隆都被丰臣秀吉撤换掉了。
其实如果朝鲜国王不整幺蛾子,倭军水师谁来都不好使。
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不得不说丰臣秀吉能从一个无名无分的底层人士,爬到日本统治的最顶点,他是有两把刷子的。
虽然一开始的时候由于远程操作比较麻烦,导致战争进展不利,但是现在局势已经扭转了一大半。
甚至于,丰臣秀吉都在考虑,要不要再次提起亲自去朝鲜督导战争的事情。
这个想法其实他一开始就有,不过被日本天皇拒绝了。
日本天皇以关白身体贵重为由,不让丰臣秀吉离开日本。
虽然日本天皇内心应该是讨厌死这些大名了,不过表面功夫还是要做到,劝阻了丰臣秀吉去朝鲜的计划。
那些好战派又一次受到了鼓舞,尤其是蔚山的那两个。
福岛正则和加藤清正,这两个人一个比一个好战。
两个人凑在一起,整天没别的事儿了,就是商量着怎么杀回去。
而且这两支军队并未受到过真正意义上的挫折,之前是丰臣秀吉下令让他们撤军的。
没挨过板子,所以欠揍,所以更加的猖狂,一直在跟德川家康嚷嚷着不能丢陆军的脸。
要求出战,继续原先的攻打计划。
先水原,再汉城。
德川家康不傻。
他知道现在这种情况下,自己这一边贸然行动,就是给对面送机会。
双方僵持,其实对于日本是有利的。毕竟从九州到对马岛再到朝鲜的海上线路已经打通,畅通无阻。
现在只要等一阵子,明军按耐不住出来进攻的时候,自然可以报一箭之仇。
这也是德川家康厉害的地方,他在跟明军的战役中损失了两员大将,丢掉了未来争夺天下的很多底牌。
他的心比谁都痛,都恨明军和李如松。
然而即便如此,德川家康仍旧可以冷静分析局势。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德川家康,那就是他是始终贯彻着一句话。
小不忍则乱大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