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时间慕徽音与沈云旗的感情也随着时间越来越深。
一个多月转瞬即逝,慕徽音的及笄礼也到来了。
清晨慕徽音刚刚让小桃为她梳洗穿戴完毕,走出房门。便看见沈云旗站在院子的树下,背影如松。阳光倾泻而下,给他镶嵌上了一层光晕。
转过身来,他那黑色的长发和精致的五官,面带着灿烂的笑容向我一步一步的走来。
“音音,生辰快乐。”将背在身后的手伸到她的面前,手中正放着一支玉簪。
“你怎么这么早就来了呀!你看我今天好看吗?”说着便冲进来他的怀里,然后抬起头来。月牙般的眼睛直勾勾的看着他,嘴角也露出甜美的笑容。
二人对视间,仿佛世界就只剩下他们两人了。
“因为想要让你第一个收到的,就是我的礼物。”说着将手中的发簪戴到了慕徽音的头上,将她揽入怀中,紧紧相拥。
(宿主,这支玉簪目标自己做了两个多月呢!)
慕徽音傻笑,心里冒开了花的跟小七说,“嘿嘿,那是。”
在依依不舍当中时光飞逝,“你先准备下,我在前厅等你。”走之前虔诚的在慕徽音的额头上轻吻了一下。
慕徽音听见了小桃的招呼背冲沈云旗走远。
当快要转弯时,猛地转身回头微笑招手,因为她知道他在看她。
见她消失在视线里,沈云旗低声,像是说给自己听的,“我的公主殿下终于长大了。”
他现在要去前厅看着他的“公主”耀眼夺目了。
当天皇上,太子,公主,各府小姐、少爷均纷纷前来。场面盛大,一时风光无限。皇上也因为亏欠,把最好的都给了慕徽音。
等结束这场及笄礼后,慕徽音整个人都瘫在床上。这时传来敲窗户的声音,打开窗户发现来的正是沈云旗。
看着她关心道,“我看你一天都没吃什么东西,见你盯了这个烤鸭许久。特意找人又给你做了一份,还热着呢!你吃完再睡吧!"
语毕,便离开了。
朝堂上。
臣有本要奏,泉州吴县天降暴雨,百姓流离失所。臣恳请派兵赈灾,为百姓重建家园。
臣附议。
臣也附议。
齐旭眉头紧皱,嘴唇紧抿。“那众爱卿,认为谁去最为合适。”
朝堂一时寂静,毕竟这乃天灾,谁也不想趟这趟浑水。
朝堂之上一时想不起来谁去更为合适,便退朝了。
(宿主,泉州发生暴雨,上一世就是贪官污吏官银,百姓暴动。进而从侧面的影响大战士兵的忠诚度。)
那我们先去皇宫,跟皇帝舅舅商量一下,我能不能带银两去赈灾。以免贪官作乱了。
当天下午,慕徽音便前往御书房。
“舅舅,我听说泉州暴雨,徽音想请缨前往泉州赈灾。”
“胡闹,你一个女儿家,怎么能管的了一群大男人,吃亏了怎么办?”皇上大怒。
“如今泉州地处中原,是边关与京城的重要纽带。如今百官都不愿趟这趟浑水,太子哥哥身子不好,煦浅妹妹还小,只有我去最为合适。”
又紧接着说道:“您是我的亲舅舅,我娘是齐国的长公主,我爹是镇南将军。我是除了太子哥哥,和煦浅最能代替大齐皇室的人了。恳请陛下恩准。”说完便跪下行叩跪之礼。
齐旭看着面前阿姐的女儿,跟她当时一样倔强。有些不忍心,但看到她如此的坚定,最终还是答应了她。
又忍不住的关心道。“你要保护好自己,舅舅会暗中派人保护你。”
“是,舅舅,徽音一定会处理好泉州暴雨的后续问题。明日清晨便可出发前往。”
当天晚上,御书房内沈云旗主动请缨,前往赈灾。
“臣会维护秩序,好好保护郡主。哪怕是用自己的命,也会护郡主周全。”
“准奏。”
(宿主,目标也向皇上请命前往泉州赈灾了。)
嗯。我猜到了。
(你是怎么猜到的?)
他今晚听说我明天要去泉州,而今晚却没来,那么他肯定也是向皇上请命一同前往了。
第二天一早,慕徽音便前往城门口,那里慢慢聚集了很多士兵,而那些将领最前面那人,正是沈云旗。
赈灾军队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前往泉州。
在行军途中,沈云旗来到了慕徽音的马车中。让小桃跟着流枫一同在外乘马。
“音音,就不好奇我怎么会来的呢?”沈云旗满脸期待的,等待着慕徽音的回答。
“因为我相信你,不会放心让我独自前往。但最重要的是你本就想去,我只是帮你更加的下定了决心。”
“你怎么这么了解我啊!”沈云旗有些惊讶到,慕徽音对他的了解这么清楚。
经过三天三夜的昼夜奔波,终于在第四天到达了泉州的吴县。
瓢泼的大雨倾盆而下,天地间都一片模糊。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百万匹战马从天边卷来。
过了不一会儿,暴风雨便又歇斯底里的到来。顷刻间,天昏地暗,乌云笼罩着田野、房屋。闪电划破了长空,轰轰的雷声震耳欲聋,狂风刮断树枝和茅屋。
慕徽音和沈云旗带领着赈灾等人刚到便看见了这番景象。
百姓流离失所,有的在屋顶等待救援,有的却被卷到水流中。
“时间紧,任务重。传我命令所有官兵即刻前往救援,由沈将军指挥。剩下的人都跟我走。”慕徽音当机立断下来命令,随后看向沈云旗,二人会心一笑。
县令看见慕徽音等人的也急忙迎来,“吴县县令陆志远参见嘉成郡主。”
看见县令迎来,慕徽音随即吩咐:“现令城中强健的男性跟我走,女性趁着下雨拿出家中可以装水的器皿,用雨水清理干净后都接满水。”
县令不解道:“郡主,这是为何?”
"暴雨洪水过后,便是大疫。凡是接触过洪水的都必须清洗,食物也不能吃了,河水也被污染了,这段时间便不能再饮用了,接雨水以备水源。“
随后,慕徽音开始安排一大半人手,在地势较高的空地、衙门等未被淹没的地方建立临时简易住宅,为百姓提供安置场所。余下一小半人搭设施粥棚,解决百姓温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