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红说:“有啥好郁闷的,放心,我看得开。”
王秀英看她一眼,笑笑,清白都没有了,她居然跟没事人一样,还真是看得开。
两人坐了一会就起身上路,一路上休息了三次,越来越热,出了一身汗,苏小红也体会到做农民的不易,以后一定要做老板当包租婆,躺着收钱的那种。
快到映台,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多,王秀英在前面开路,避免插到人,要不然还得赔钱。
映台是一个郊区,这里街上的人多,才能卖得掉竹子,在镇上根本卖不掉。
两人来到街上,找了一处空地把竹子放下,等人上来买。
王秀英也把鸡蛋放在旁边,刚刚打开篮子,就有人上来要买。
“姑娘,鸡蛋怎么卖?”一个提菜篮子的大婶问道。
“8角一十,一共有十二个,一起9角6分。”
“我买了。”
大婶把钱给了王秀英,把篓子里的鸡蛋捡进了自己的篮子里。
“姑娘,下次有鸡蛋还卖给我。”大婶走之前说道。
“好。”王秀英点头。
苏小红看得有些瞠目结舌,这就卖了,速度也太快了,这个时代的食物稀奇,好像能吃的食物都卖得很快。
自己得加快脚步种粮食,十亩地的粮食应该也能卖点钱吧?
王秀英把钱收好,问道:“小红,你卖了竹子要去供销社吗?我等你一起。”
苏小红说:“要去买盐。”
两人蹲在竹子旁边等着买主上门,过了好一会也没人来问,只能继续等待。
旁边的一道声音好耳熟,这个声音听着就让人不舒服,苏小红放眼望过去,只望一眼就知道是谁。
一副尖嘴猴腮,刻薄的面容!
她好像正在卖鸡蛋,和人讨价还价!
她的声音,她的长相在原主的记忆里特别深,深入骨髓的那种!
这个女人给原主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原主的抑郁症一多半都是她造成的。
她就是原主上一世的二嫂,是一个喜欢找事吵架的人,她最喜欢吵架,越是有人陪她吵架,她就越高兴,一次吵三天三夜都不会累。
她没事就说自己鸡蛋被原主偷了,或者又是原主家的牛踩她庄稼了,要不是又是鸡掉了,腊肉又掉了,诸如此类的事情太多。
反正她就是找各种借口找原主吵架,原主19岁一个姑娘根本不会骂人,家里除了渣爸爸骂人,其他人都不骂人,所以面对王秋平的谩骂她苦不堪言。
经常被她骂得躲在被窝里哭泣。
后来原主回娘家向队上的赵二婶哭诉,赵二婶就教她怎么骂人,就说:她骂啥,你就跟着她骂,跟着她学就可以。
原主回家果然就学会了骂人,这下可不得了了,正合王秋平心意,她就是要找人吵架,正愁找不到对手,没想到苏小红就会吵架了。
于是乎!
基本上三天五天一吵架,一吵就是一两天,吵饿了就端着饭碗坐门坎上边吃边吵,骂两句又扒一口饭,吞下去又骂!
原主再学会骂人也干不过她,她可是吵架高手!
所以原主经常被她气得想上吊!
李文友有些傻,据说是因为吃奶吃到9岁,吃傻了。
他就一味的劝原主不要和二嫂吵架,有时候还骂她找事,说是她的错!
原主更是被气得死去活来,心里的积怨越来越深!
而且王秋平只是这一家人其中的一个,还有厉害的大嫂和厉害婆婆,别家的小儿子都很受宠,这个家恰恰相反,最受宠的是老大,然后老二,老三李文友就是不被待见的那个。
再不待见也不会骂儿子,就逮着原主骂,各种无事生非!
原主的妈老实巴交,渣爸爸也不敢说什么,是因为这李文友的爸爸是公社支书,惹不起!
娘家人放不出屁,原就在那个家里度日如年。
还有邻居们的嘲笑,原因是原主生了两个女儿,生不出儿子。
在多重的虐待中,原主精神崩溃了,她选择喝农药自杀,不过又被抢救回来了,她就继续度日如年。
有一天她实在受不了了,就跑了,被一个男人欺骗,卖到那种地方,最后凄惨的死去!
“小红,有人出5分一斤卖不卖?”
“啊……哦,卖!”
王秀英打断了苏小红的走神,她收回目光,看向买竹子的人,一个中年大叔在看竹子。
看了看,掂了掂,他道:“小姑娘,这竹子应该有35斤的样子,给你1块8,卖吗?”
“要2块才卖,我大姐都卖6分一斤的。”苏小红赶紧说道。
“这2根竹子没有40斤啊!”
“竹子这么大,肯定有40斤,少了2块不卖!”
“那这样吧,给你1块9。”
苏小红继续坚持,“少了2块不卖!”
大叔看她挺坚决的,便道:“2块就2块,看在你们年轻人来卖竹子不容易的份上,我买了。”
大叔掏出了两张1块的纸币,苏小红接在手里,确实不容易,走了3个小时的路才卖2块钱。
“姑娘,你们要买竹筐,背篓记得来照顾我,我的摊位就在那边。”
大叔指着自己的摊位说道。
“好。”
苏小红看过去,那边摆放着一些竹织品,背篓,簸箕,撮箕,席子等,物品还挺丰富的。
“小红,卖完了我们去供销社吧。”王秀英说道。
“好,走吧。”
再看看那个王秋平,人已经不见踪影,跑得还挺快的,真想替原主收拾她一顿。
算了!
这女人后面也挺惨的,老二去盗墓被抓,坐了十七年牢。
她守了十几年的寡,一个人独自把儿子养大,不过也偷人了,耐不住寂寞也正常。
再一个就是找个男人偶尔帮忙干干农活,毕竟一个女人要把家里的地种完也有些吃力。
原主,她也算得到了惩罚,你就忘记过去吧!
两人来到供销社,里面挺大的,货品也很多,有些瓷杯,锅碗瓢盆,还有胶鞋,布料,被子,等等……
买东西的人不多,有三个人在挑选物品,苏小红看了一圈就对售货员道:“买5斤盐。
王秀英也道:“我买2斤盐。”
“好。”
售货员去称盐,很快就称好盐,放在柜台上,是牛皮纸包装的,一个大包,一小包。
售货员:“5斤的9角,2斤的3角6分。”
苏小红把牛皮包放进背篓里,给了1块钱,找回1角。
王秀英把盐放进竹篓里,给了4角,找回6分。
“秀英,我还要买布和水果糖,还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