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小这把小提琴很快就在德国出名了,本来报名的是一个普通班,一个初学者竟然拿着一把瓜尔内里小提琴?这也太牛了吧?顿时,一些乐团里的高手纷至沓来,他们首先鉴定了那把琴以后,认为的确是一把好琴,然后,这群人就开始打听刘小小的父母了,他们想着看能不能从刘小小这里买走这把琴。
德国,是个爱好音乐的国度,大大小小的乐团可谓是星罗棋布,哪怕是一些小城市,也有不少业余的爱好者组成的乐团,只要是周末和节日,这些乐团就会到一起演奏,就会举行各种比赛,这有些如同国人跳广场舞的大妈们,乐此不疲。
刘小小所在的训练班,其实也就是法兰克福当地乐团的小崽,类似三产的意思,一来是培养和发掘新人,二来是给一些上不去下不来的琴师多个捞补贴的机会,自打刘小小拿了把琴来以后,这里就热闹喽,先是,那把琴经常被一些“老师”借去演奏,参加当地的一些中高层乐团的选拔赛,接着就是法兰克福的顶尖乐团前来借用,拿去参加联邦范围内的比赛和选拔,弄到最后,刘小小抱怨,自己的琴怎么自己就没多少机会用了?老师塞给她一把“一点都不好”的琴。
刘道源在欧洲那边与一些音乐人掰扯,这边y大学音乐系的王教授也在与一些乐团的人掰扯,既然那十几把琴不能给,那你给我们搞其它的。一些沙龙里的朋友几乎就是在眼前这个“小王”面前倚老卖老的耍赖了,好在,石大庆已经把作坊开起来了,一些学生和系里面的普通员工已经开始制作小提琴,第一把小提琴还是被褚老半买半要的拿去了,用褚老的话说,“这琴真便宜!”
小小的乐器作坊,要是按照石大庆的干法,一个月多了不能出,出上个十来把小提琴不是啥问题,可李凡却是叮咛他,“千万别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你那样出,会招来许多麻烦的,一把上好的小提琴,哪里可以那么随便就弄出来?”于是,各种理由就冒出来了,一个月最多二把,而售价也从最开始被褚老讹去的伍万元上升到五十万元,对此,石大庆是心服口服,反正在作坊里干活的学生也不多,不像正规的企业,还要定点上班啥的,都是利用业余时间过来。至于那些员工们,也就是管管材料,做做打下手的工序,关键的环节还得石大庆自己来。
石大庆是个闲不住的人,既然那边不能“大干快上”,他的心思就转移到了制作其它乐器了,第一个完成的就是长笛,这次使用了纯银材料,吹出来的效果就不一样了,但是,石大庆还是不满意,于是,又将按键等材料也全部换成了纯银锻打的,再经过仔细加工,反复的检测各个零部件的共振频率,做到完美的**统一。经过如此折腾,拿出来的长笛声音就不一样了,尤其是一般长笛很难避免的高低音之间的不平衡,在他这里获得了解决,这让王教授欣喜若狂。
说起西方的长笛来,人们很少听过“长笛协奏曲”“独奏曲”之类的曲目等,人们看到的往往是其在乐队里的演奏,在一起交响曲中,偶尔会冒出一段两段的独奏,似乎这乐器就没有人专门为它写曲子,国际上有这样那样的小提琴大师,钢琴大师,满世界的开演奏会,却是很少有人见过长笛大师出来单独玩一把。
事实上,长笛也有协奏曲的,不仅有,还有不少,早在十七世纪,就有近百首专为长笛创作的“协奏曲”“奏鸣曲”“组曲”等等,只不过限于长笛的表现能力,无法做到像民乐笛子那样去演奏诸多脍炙人口的曲子,简单点说,许多竹笛的名曲随便拿出一首来,用长笛去演奏就不是那个味道了,这几乎是长笛从胎里带来的毛病,由于是通过按键打开音孔,竹笛上常用的滑指技巧等就无法使用,没有笛膜,音色上也被固定了,而竹笛至今始终保持着原始的形态,根本原因就是,如果改成也用机械按键,那许多技巧和特色就全没了。所以,竹笛可以独立的开演奏会,长笛却是很难,如果小提琴也是那样呆板的使用,怕也不会辉煌。
有人就会说了,西方乐器几乎都是那样的,钢琴不也是一个键一个音吗?为什么钢琴就那么有魅力呢?其实,别看钢琴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可是在键盘上也是可以使用滑指、连指、多指等技巧的,通过两手或者多手的配合,通过与踏板的配合,再加上钢琴那广阔的音域,其表达能力是其它乐器赶不上的,这也是为什么被成为“乐器之王”的原因。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乐器之王的钢琴,还是乐器之后的小提琴,他们都具有广泛的表达能力,有着令人咋舌的宽广音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那就是乐队里的一个打杂的配角。
说起配角来,就让人想起某表演大师的成名作,事实上,在社会任何一个角落里,配角看上去不起眼,可却是万万少不得。乐器也是一样,交响乐队里往往有不少一般人都叫不出名字的乐器,可这些乐器却是乐队不可或缺的。
石大庆做完了长笛就又去研究单簧管、双簧管等乐器了,这些乐器对石大庆来说稍微简单一些了,有了制作长笛的经验,再上手这些管乐的确简单多了,毕竟,制造用的材料比小提琴的好找多了,放置多年的紫檀和乌木都可以用上了,而石大庆干脆用阴沉木去做了一套,因为,他发现,这两种乐器产生的音频震荡需要非常坚实的材料才能拢得住共鸣,最后传出来的声音更纯更大。
方丹的秋拍再一次获得轰动性的成功,别的不说,光是两把瓜尔内里小提琴就卖出了天价,竞拍场面的激烈和最后的高价,让许多本来信心满满的人都铩羽而归了,在资本面前,个人的那点小钱还真算不得什么,最后,两把小提琴还是落入了某名琴收藏协会了,谁要是想用,首先你得是演奏高手,得在业内有名气,其次就是你得与协会进行沟通和商议,最后用授权的形式去使用,至于给多少租金,那都是不公开的,反正大家也都清楚,那是乐团高层与对方协商的秘密。
两把琴带来的轰动效应也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要不说,现代营销的手段厉害呢。第一个获得小提琴使用的是柏林爱乐乐团的小提琴手诺亚巴克利,在获得小提琴的第二个月就开始举办小提琴演奏会,尤其是乐团别出心裁的用这把小提琴演奏了大型协奏曲《梁祝》,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这样的安排可谓是别出心裁,也让去听音乐会的德国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欣喜。
演奏《梁祝》带给人的感觉是“美”是“情”是“如泣如诉”,让那把瓜尔内里琴的优美音色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坦白说,为了练这首曲子,诺亚巴克利还专门把华裔演奏家梅朱莉请去指点,毕竟,文化背景不同嘛,这首曲子让诺亚巴克利又用自己的感觉做了调整,结果,二十八分钟的曲子,硬是让这位首席给拉出了足足三十三分钟,不能不说,诺亚也在演奏中加入了自己的创作。
而演奏贝多芬那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却是向公众展示演奏者的技巧和使用提琴的能力,据说,贝多芬的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是最难演奏的,演奏者技巧达不到水准肯定不行,小提琴的好坏也决定了演奏效果,两者缺一不可。而这次诺亚巴克利的演奏获得了完全的成功,不,是获得了轰动,本来只安排一场“示范”演出的,结果,乐团根据民众呼声,立即又追加了三场演出,票价也上涨一倍。
都说,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这话没错,好听的音乐谁都喜欢,而这次音乐会节目的编排也是煞费苦心的,从一开始传统简短的“开幕曲”开始,就奔着别出心裁来设计,成心让这次来听音乐会的观众在心态上大起大落,受点刺激。
观众都以为是老一套,前来听音乐会也不过是想看看那把被吹的神乎其神的小提琴,所以,一上来的心态是“听也可不听也罢”的心思,所以,开幕曲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相应,就好像是餐前的一道仪式,那开胃酒你想喝就喝,不想喝就摆在那里好了。可今天的开幕曲似乎短了点,而且戛然而止,此时,就见坐在第一排的诺亚巴克利站了起来,微笑着向观众鞠躬,然后扬扬手上的小提琴。
不露面的解说员立即就用纯正的德语解说起来,“这是刚刚从拍卖会上得到的瓜尔内里小提琴,在过去的二百多年里,这把琴经历了无法想象的磨难,可它一直留在我们德国,今天,将由诺亚巴克利先生为大家带来美好的声音享受!”
随即,指挥都没摆什么架势,长笛和双簧管的引奏就出现在人们的耳膜里,正当一群观众搞不清是啥状况的时候,诺亚巴克利半闭着眼睛就开拉了,哎哟!那音色,那情感,顿时就把观众给吸引了……美,实在是太美了!
《梁祝》这曲子在演奏上可以说没啥难度,一般上手的演奏家都能演奏,可从另一个角度上看,这曲子又非常难拉,因为,在这里体现的不是演奏技巧,而是演奏者的情感,是对故事的理解和诠释,这也是演奏的人不少,可能够得到观众共鸣的却凤毛麟角的道理,而越是这样的曲子,对乐器的要求就越高,越需要纯美的音质去表达演奏者的情感,许多人最后演奏不了,就是没有一把好琴。
当观众被震撼的琴声带入后,音乐表达的内容自然而然也就被理解,尤其是柏林爱乐乐团可是世界顶尖的乐团,整个乐队在指挥情绪的感染下,都很投入,演奏者什么时候最容易把情感带入?就是难度不高的乐曲,难度抬高的乐曲时时刻刻惦记着别出岔子,情感的带入自然就打折扣,而有难度又有故事的音乐是最容易把演奏者的情感给激活,这也是为什么现如今华人音乐在海外流行的道理。
说西方音乐没故事吗?也有,比如,贝多芬的几个交响曲就多少附有故事,尽管在称呼上还是按照序列号排,可后世在理解音乐和创作背景后,往往会加上《英雄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的别称,而这点与东方的创作是不同的。
华人在创作音乐的时候,得先有故事,先有内容,然后才有乐谱,哪怕是民间小调,那也是一样,不像西方的创作,动不动就是啥啥调奏鸣曲、交响曲,连个提示的名称都没有,直到柴可夫斯基后,才出现了标题音乐,西方人在音阶等细节上研究的很透彻,可在音乐内容和反映社会上,比起华人来说,相差太远。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古典音乐始终是小众人群的喜爱原因,而最近这些年,华人音乐大举进入西方,虽然交响乐在华人这边出现的晚,可却已经占有一席之地。八壹中文網
音乐是想通的,听众被感动了,正当他们还沉浸在凄美的故事里的时候,跟着来的就是他们熟悉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那是另一种刺激,熟悉的旋律却是不熟悉的声音,那把小提琴特殊的音频顿时把台下的音乐老饕们给镇住了,他们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音乐,他们不知道熟悉的乐曲还可以这样演奏……
乐团搞的这次演出本来就是投石问路的,希望借刚刚到手的瓜尔内里小提琴来刺激一下市场,没想到最后的效果如此轰动,他们也知道,节目的编排也是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编排这次节目单的就是一位华人,他给乐团的理由就是,要充分向公众展现那把琴的特色,在他看来,那把琴是主角,其它的都是配角。
柏林那边闹出的动静自然也让另一把琴很快就有了下家,为此,菲尔德还别出心裁的向议会提交了一份提案,要求这两把琴在今后不得给德国以外的乐团,确保两把琴的归属在德国,这荒诞不经的提案居然还获得了全票通过,弄得那个竞拍获得所有权的古琴收藏协会最后只落了个“挂名权”和收钱发份,否则,这边就有可能向法院提出,那次竞拍无效,两把琴将会由德国相关部门收回……
德国那边闹得风生水起不说,在燕城,经过石大庆连续四个月的“攻关”,总算是给y大学音乐系乐队配齐了家伙事,小提琴就不说了,连中提琴大提琴都给配上了,还有各种木管和铜管乐器,都是那个小小作坊精心打造的,在元旦迎春晚会上,这个业余乐团一鸣惊人,先是在学校里演出,跟着就被中介公司拉到音乐厅里是显摆,演奏的技巧算不上高明,配合也将就,可音乐效果却是久久的回荡在燕城的乐坛,“这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著名指挥家于德伦惊愕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