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傍晚大伯才回来,后面跟着几辆推车上面装满了很多大缸子小罐子。
大伯让人把东西都卸下,放到宋三娘家的院子里。卸完货后,这些工人就推着车离开了。
阵仗太大了,村子里有不少人都围了过来看。
每个村子里都有一个搅屎棍一般的人物,在桃花村里这个人就是柱子娘。
柱子娘并不是她的本名,而是她有一个儿子叫柱子,所以他叫柱子的娘。在村子里很多人都是这样称呼别人的。
她围着几个罐子摸摸这个摸摸那个,转过头问大伯娘:“这些都是你家买的?你们家这是闹哪样啊,是不是想出了什么挣钱的法子?说给大家伙听,让大家伙也挣几个钱呗!”
大伯娘可不惯着她,拍开她的手,胡乱的敷衍她道:“家里最近不景气,我让老宋买鞋刚才回来腌咸菜,看看能不能卖出点补贴家用?”
柱子娘一听马上没了兴趣,转头就走了:“腌破咸菜能挣几个钱啊”
这话虽不好听,可到底说出了大家伙的心声。还以为要干嘛呢?这腌咸菜,家家户户谁不会呢,还用出去买?看来宋家这回是要亏本了
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大家都散开各回各家了。
还有几个脸皮厚的不肯离开:“老宋啊,你这罐子多,分我几个呗。”
“分你几个?你怎么不把你家的鸡分我几个?张口就来!”大伯还没出声,大伯娘就抢先回答,那人见大伯娘强势,占不了便宜,灰溜溜的离开了。
宋三娘在心里忍不住给大伯娘竖个大拇指。大伯娘太厉害了,几下子就把这些人打发走了。
回头看大伯买回来的缸子,大伯买回来了一百斤的大缸十五个,三十斤的罐子二十五个,还有十六个十斤的坛子。
“这种大缸十六文一个,罐子九文。”说罢,大伯又指向那堆小坛子,“这种坛子不好卖,店家看我定的多,便宜卖给我了,一个只需三文钱。”
宋三娘他们定睛一看,果然看到坛子上的盖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小缺口,确实挺影响美观的,但并不影响使用。
“买这些东西一共花了五百一十三文,还剩下四百八十七文你收好。”
大伯把钱袋子递过来,宋三娘接过收好:“谢谢大伯。”
“都是自家人客什么气,你们三个来帮三娘把这些搬进去。”
宋家三兄弟收到指令后,撸起袖子,把一个个大缸放进地窖里去。一个个空缸子摆放得整整齐齐,就等着宋三娘用粮食把里面填满了。
看到这些空空的缸子罐子,宋三娘仿佛看到了自己躺在粮食堆里,瞬间觉得充满了动力。
又卖了几天糕点,宋三娘算是把买罐子的钱赚回来了,存够一两银子,就把这一两银子放到了灶房那个破洞里。
要忙着秋收了,是卖糕点的营生得先暂停了。
分家时,大伯给她分了一亩水田,一亩旱田。这两块地上面分别都种了稻谷和红薯。大伯说这两亩地上的粮食归她了。
抢收时没有中午休息概念,全家都要出动。虽说宋三娘和大伯分家了,可活儿还是混在一起干。
从早上开始全家一起出动割稻谷。时间差不多了大伯娘就回家煮饭,午饭还是在田埂边上解决的呢。
割完稻谷还得脱粒,脱完粒又要晒干。宋三娘每天忙的跟狗一样,天一早就把稻谷晾在院子里,晾完谷子还得赶去地里挖红薯。总之,宋三娘忙得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宋三娘的一亩水田大概收了四石谷子,一石约一百斤,折成大米2.4石,相当于二百四十斤。不仅仅是宋三娘自个的,还要纳税十分之一。
有些人家里困难的,舍不得吃白米饭,就会把谷子卖掉,每天吃些黑面度日。等到谷子晒干的时候,宋三娘打算直接从农民手上收购,这样价钱会低很多。
除了谷子,地里的红薯挖完后大约有一千斤。把红薯收久了会坏掉。忙完地里的活,宋三娘还不敢休息,用刀把红薯切片,然后把片好的红薯铺在地上让太阳把它们晒干。
也不是没有别的保存好手方法,只是那些方法的损耗量太大了,就像做成红薯淀粉,一百多斤可能也就做出十几斤红薯淀粉,而那些红薯渣就浪费了。
太平盛世这样吃也无妨,可马上就要旱灾了,哪里还敢这样浪费呢?
红薯片因为害怕会坏,所以晒得很干,保存个几年都没有。这也导致了红薯的大小大大缩小了,一千斤的红薯晒干了只余四百多斤。
这红薯片要吃的时候先拿出来泡泡水,洗干净,然后就可以煮来吃了。
红薯片填满了四个大缸和一个小罐子。而是那些谷子并不需要额外拿东西装,在地上铺一块板,直接把可以谷子堆到地窖的角落里。
因为谷子的保存时间是三至五年,而大米过了一年就变成隔年陈米,严重的还会发生霉变,吃了发霉的米,可能还会导致生病。所以
宋三娘并不急着给谷子大量脱壳,只了六十斤谷子脱壳,脱出三十六斤大米。
留了多出来的十二斤。其余的交给大伯一起带去镇上交给衙役。除了交粮成年男女每年还要交一百二十文,连孩童也要交几十文。
这是宋三年第一次纳税,以前都是大伯帮忙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