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点。郑仪贤专门在县衙设置了问询处,若是觉得自己符合免费领取粮食的条件,却被地方干部压下去落选,那么便可以到问询处申请由县衙面评定。若一经评定,附和标准,自然补上可以免费领取的粮食,地方干部也会遭到责问彻查。但若是有人蓄意拿问询处寻开心,家里的情况与免费领取粮食的条件相差太多。或是心中不愤,想对地方干部进行报复,一经查出来便给予二十大板。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公共资源的浪费。在确定之后郑仪贤便发布了布告。布告先是到了各级地方干部的手里,他们各有心思。但郑仪贤对这件事情极其看重,他们也不敢明着耍耍手段。每一地的布告全部是由衙役亲自送到各级干部的手里,要求他们立刻召集百姓,亲自将报告上的内容念于百姓听,以免有些人钻了空子,刻意糊弄下面不懂情况的百姓,将粮食占为己有。百姓们听到布告,无一不是欢呼高兴。不少家境困难的百姓们直呼青天大老爷,随后便找上各自的村长,镇长或是里长报名申请免费粮食。这一布告引起了全县人民的讨论和热议,将县衙旁边的粮铺推上了高潮。人人都对县衙跟粮铺竖起了大拇指。不少百姓在粮铺买粮食的时候,会带上自家做的美食如糍粑,扣肉,年糕,等等分给县衙里的伙计们。甚至还有家中不缺钱的百姓,专门来给粮铺的伙计们送鸡蛋。慢慢地,粮铺背后的老板薛蕙的名字也浮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不知从何处传来消息,说是粮铺里的粮食都是薛蕙想办法与供货商谈到的,可以说若没有薛蕙,便没有眼前的粮铺。有人向县衙求证,郑仪贤便趁机在县衙门口的公示墙上贴了一篇文章,那文章便是他亲手所写,用于表扬薛蕙为全县人民百姓做的贡献。这无疑是直接承认了市井上的传言。薛蕙种出了千百年来人们都没有种出的菌子,这本已经叫人们记住她的名字。再加上这粮铺之事,薛蕙的名字,更加传之甚广。一提到薛蕙这名字人们便都是交口称赞。又因市井传言薛蕙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妙龄女子,有沉鱼落雁之资,能力出众。才华横溢,更引得许多人追捧。随后济源书院的文院长亲自写了文章,代表全书院的学生们以表示对薛蕙的感谢。文院长是谁?那是整个宜春县的文学领军人物,无数书生以他马首是瞻。见文院长如此表态不少书生专门为薛蕙写了颂文。薛蕙的名声得到了空前的赞扬美评,也不再以商人身份出现在人们的口中。而民族英雄。原本市井上便有人对薛蕙嗤之以鼻,认为一个女子应当在家中相夫教子,而不是抛头露面做生意,但现如今他们也不敢冒头,只要一提此事便会受到一众百姓的攻击。某次在一茶馆中,百姓们议论此事时,对薛蕙赞赏有加。有人非常不屑,便遭到许多人的回怼。其中一人说,“你是谁?你是什么身份?你凭什么瞧不起她?就因为她是个女子?但是她比你强百倍。”
另一人说,“你就是再瞧不上她,也有更多的人支持她。单是这份大义就是你根本做不到的。”
“也不看看现在有钱人倒是很多,能做到薛蕙这份儿上的,除了她还能有谁?你看看那徐家张家的粮食,价钱都涨到哪里去了?到现在还做梦赚大钱呢。”
“只要薛蕙为百姓们着想,那我就不允许别人说她的坏话。”
“……”那人被怼地说不出话来。薛蕙后来知晓此事,不免觉得好笑,看来这些百姓们跟网络小斗士相比一点也不差。而薛蕙与谢家包子铺的关系只要稍微打听一下便能知晓,于是在谢家包子铺开门的那日,外面顿时围了一大圈人。凡是买包子的人都要上前跟吴氏谢秉恩夸一夸薛蕙。就是包子铺的生意也比之前好了不少。这一天准备的食材不到半下午就全部卖完了。正巧这一日菇房的菌子收成,各处的菜贩子都进了一批水灵灵的菌子,方一到县里便被百姓门纷纷抢光,比菌子刚上市的时候还要受欢迎。那些跟薛蕙的合作的菜贩子,无不庆幸自己抓住了机会。这便是最初代的追星族的状态,也是名人效应的结果。这一切,也都是薛蕙乐意看到的。作为一个现代人,自然知道现代网络上舆论的杀伤力。舆论能让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瞬间变成网红,年入百万甚至千万,也能随随便便地杀死一个人。现如今虽然没有网络,但人们交口相传,同样有着一定的杀伤力,只要善用,便是一把非常锋利的利剑。当然,这一切自然也有薛蕙自己在暗中引导风向。只要她占着民族大义的制高点,不做出违法之事,那么任谁也不能跳出来指责她,最多在背后酸几句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