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武七年,二月初三,长安未央宫。 “陛下,请您三思,身为一国之君,非到必要之时,岂能御驾亲征?”
“陛下,金川之地固然地势险要,可有张义朝将军坐镇戍边,又有哥舒翰将军巩守陇右道,勃纥人绝对不敢起大规模冲突,何须陛下亲领蜀地督军呢?”
“陛下,如今我大汉各地百废待新,经数年治理方才有一副新气象,断不可能因为意气用事而置万民重入轮回啊陛下!”
百官不住规劝刘策,各个面带忧色。 因为经过半年多时间准备,刘策认为收复金川失地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御驾亲征,亲自督军一线。 这可让百官们急的团团转,连续三天前来劝诫刘策打消这个念头。 然刘策心意已决,说什么也要亲自前去蜀川西南督军指挥。 就在三个月前,勃纥派来一个使臣前来与汉廷交涉。 来使十分霸道,直接要求刘策割让整个蜀地,并将陇右道交给勃纥军队接管,不然勃纥大军定当恢复往年一般,年年袭扰蜀地各州郡。 这可直接把刘策的怒意点燃了。 勃纥使臣怕是不知道,这位从尸山血海中走出来的铁血帝王,最不怕的就是战争。 他当即告诉来使:“如果勃纥人觉得大汉如同前朝那般不堪,那你们只管放马过来,回去告诉你们的主子,若是胆敢再伤我蜀地子民一人, 朕定要两千勃纥人陪葬,你若不信,那就派兵来试试,正好,这几十年你们对中原犯下的罪,那就一并清算到底!”
说完,直接命人将来使轰了出去。 这也代表勃纥高原与中原王朝沉寂数年的战争,即将再次打响。 但刘策也不是口嗨而已,他是真的打算灭掉那群狗娘养的玩意儿! 即便现在无法应对高原地区特殊的气候,也一定要把勃纥人打残,打到无力下山为止。 这一年,京畿和远东兵工厂加快了火炮制作,因为砂型铸模工艺的完善,六到十二磅的火炮产量已经达到了四百二十七门,十八磅火炮四十七门,二十四磅火炮十九门,另有虎蹲炮位千门,各式臼炮二百七十六门,有半数全都发配到了中央军内。 因为冶铁工艺、金属加工工艺再度提升改进,尤其坩埚炼钢法和转炉炼钢法的投入应用,产出的高碳钢制作而成炮胎,能承受更大的膛压,意味着可以装填更多的火药,让炮弹打的更远。 还有,炮身重量也开始大幅减轻。 除了二十四磅炮一门连同车架重量为三千五百斤外,十二至十八磅火炮连跑车吨位都在两千三百斤以下,六磅炮更是降低到只有重约四百斤,八磅炮位五百斤不到,足以适用与各种野战或者攻坚,方便了运输。 外加因为江户城成为大汉殖民地,汉陵商会的船队借此为休整点,终于从南洋印拉岛带回了大汉工业心心念念的战略资源——橡胶! 有了橡胶后,蒸汽机的普及如山洪一般爆发,逐渐有盖过了水利设备的趋势,让火炮火铳制作流程更加快捷稳定。 当火器、铠甲、后勤物资,各种配备就位后,选择良帅出征是个问题。 但目前汉军中虽然良将如云,但有成为主帅资格的却不多。 这一次,刘策是抱着灭敌国态度出兵的,绝对不允许出现任何岔子。 可选来选去,硬是没有选出任何能主导一面的主帅,很多将领还需要经过战火的淬炼。 所以,刘策决定亲自挂帅出征,一来去体察下蜀地以及南方民情,二来便是能借助这次出征,带出一批新的帅才良将。 毕竟,军校的知识再有效,还是需要残酷的实战来检验,否则跟纸上谈兵又有什么区别。 但朝廷百官得知刘策要挂帅出征后,立马上书表示反对,无非就是怕刘策有个意外,这偌大帝国该怎么办? “不用多言,朕意已决,朕这些时日想的很明白,补给敌人一个血的教训,他们是不会懂得害怕的!”
刘策不顾众人反对,执意准备前往蜀地督军。 秦墨等六部眼见实在劝不动,只能选择退一步。 公羊高第一个站出来:“既然陛下心意已决,那六部也当给予支持,但是陛下,臣还是有个疑虑,若是陛下能明示,臣等也可安心。”
刘策:“说!”
公羊高眉头一皱,犹豫片刻,看了四周六部官员一眼,随即鼓起勇气说道:“敢问陛下,您若离朝,留哪位皇子监国?”
刘策眼神一寒:“公羊尚书,您这是什么意思?”
公羊高索性豁出去了:“陛下,国不可一日无君,您不在期间,若是留一位皇子辅助监国,朝野上下也会安心一些。”
“你的意思是,没有皇子监国,这大汉王朝就无法运转了?”
刘策语气逐渐有些冰冷,“你们忘了朕平日里是如何与你们说的?国家运转靠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官僚机构!”
公羊高:“陛下息怒,您的意思臣等明白,但国朝至今不过七年而已,想要朝野接受无君之日,那不是一朝一夕的,请陛下留守一名皇子,那大汉子民自然也可安心一些。”
刘策太明白公羊高的意思了,留守一名皇子监国是假,确立下任储君是真。 一旦自己有个意外,监国的太子顺理成章就会成为大汉下一任皇帝。 也不能怪他们玩这手心机,实在是大汉王朝发展的太快了,无论朝野上下都觉得这一切太不够真实,就怕一个突发意外,将这一切打回原形。 刘策在,也许大家都还安心,若是他哪一天不在了,这个帝国还会与当初规划的一般稳步发展么?会不会又成为前朝那般不堪? 除了刘策,谁也不能确定。 因此由刘策亲口确认储君人选,大家才能安心。 “你们先回去吧,这件事,朕会好好考虑考虑,过几日给你们一个答复!”
“臣等告退!”
百官退下后,刘策独自一人陷入沉思。 为了大汉未来能平稳发展,有些事他也必须做出一些妥协才行。 但自己不在留谁呢? 目前最适合的人选只有刘澈跟刘骢,尤其刘澈,身世显赫,母亲为姜若颜为姜家嫡女,姜氏一族也是一直都坚定站在刘策身后支持自己。 相比之下,刘骢就有些尴尬了,其母薛如鸢在嫁给刘策前,就曾被胡人几番折磨糟蹋,早已不是清白之身,这个世界的人还是很看中身家跟清白的。 但抛开家世层面,这两人目前也不是合适的储君人选。 刘澈性格太过仁厚,虽然的确聪慧,可在大局层面严重缺乏决断。 刘骢性格倒是比较稳重,但也许因为听闻过一些母亲的遭遇,对人总是唯唯诺诺,至少目前跟他兄长刘澈同样难挑大梁。 剩下的皇子中,刘轩、刘昭、刘洵、刘栎等人一样不合适,因为他们太过年幼,其中刘昭还是胡女拓跋雪之子,刘栎为胡姬雅若之子,从血统上来论已经不可能成为监国人选,而且都才五六岁,能有什么用? 这时,刘策悲哀的发现,有时候老子如果太过强势,似乎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盖过了子孙的风光,把他们本该吃的苦都受了,无法再导致他们在逆境中成长。 “父皇,你在发什么呆啊!”
就在刘策一筹莫展之际,放学归来的刘瑜奔奔跳跳步入了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