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至中军大帐,高道清携数人联袂而入。军帐中正有一中一青两个文士装扮的人坐于右首边,几人进来时也不起身寒暄,一人闭目端坐,一人举茶盏低头轻酌,只对高道清几人视如不见,显是龃龉颇深。高道清自无热脸媚迎的道理,先招呼问云三尊于左边坐下,自己居中于帅案之后,手指轻敲扶手,一般静坐不言,场面顿时显得有些怪异。
片刻之后,中年文士放下茶盏,言道:“高王爷,素闻周平黑狼军军纪严明,北拒妖蛮,功绩炳烈,为西海人族倚之柱石,若言竹山之祸乃王爷制下所为,李某是断断不信的。只是此番北军无故南来,姑且不言有否违犯九境盟约,只这贻害无辜生民之过,便不得不让我辈仁德之士忧心忡忡。此次周平兴兵,付从之国甚众,其间或有奸邪凶佞、祸胎暗结之辈,想必王爷亦不可尽察。我等二人恬为书院巡使,在西海治下竟生千余生民尽丧之惨剧,实有愧文宗圣祖之教诲。而今亡羊补牢犹未晚也,自我等来后,王爷已体察多时,此刻也当有个结果了?”
高道清自是聪明透了的人,闻其一番言语不禁暗叫厉害。一则其意指周平大举兴兵师出无名,乃不义之师;二则北朝十余之国付从,为污合之众;三则暗喻自身用人不明,有失察之过。其间更是提及九境盟约、文宗圣祖,既抢占道德高点,又隐含威胁之意。看似好意为自己开脱,实则是让北朝来背此黑锅。高道清心道:“都说书生出口成刀,端地好生锋利!这一刀下去,不仅坐实了北朝罪名,一个不好,我北朝尽起举国之力,死伤数万之兵,所得的些许战果一朝付诸流水,含在嘴里的肉都得被这一刀剜出来。”
若言师出无名,实不是区区北朝贺安公主无端身死所能轻易搪塞的,高道清正自思忖,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坐于下首的青年文士以为其理穷,此时一睁星目,朗声道:“高王爷,自五圣起,人族绵延数万年,在文宗圣人时,立仁义之道,树君轻民贵之德,方有而今九境气象。黎民百姓,素为天下之根本,然王爷徒然兴兵,实有伤天合,更有昨日竹山满族绝户之事,当真是惨绝人寰!”说到此处,那青年文士又自袖中掏出一册书文,抬手一扬,又道:“今有楚云靖北侯连同南晋国主一齐弹劾周平,历数北军南来之罪,其间竹山之事更有详细劾章,王爷可要一观究竟吗?”言到后来竟义愤满腔,愤然将手中书札一掌拍在茶案上。
一旁中年文士假意斥责道:“胜先,王爷当面,不得无礼!”言罢又自低头饮茶。
“哈哈哈,这位郎君好生气魄!尝闻读书人怀抱生民立命之志,方有浩然弥沛之正心。我观郎君正气满怀,正有浩然蓬薄之象,由内生而外显,指日可待,可喜可贺啊!”却是左边紫云尊者柳云瞳击掌赞道。
此是柳云瞳衷心赞叹之言,只是此时颇显得不和时宜,倒让那青年文士有种观猴耍戏之感,不禁冷哼一声并不搭理。
柳云瞳看着年纪比那青年文士还小,却能在帅帐之中高坐,必非寻常。那中年文士顿生好奇,仿佛此时才看见对面三人,放下茶盏讶异道:“未知三位是?”
及至此时,高道清方才找了个台阶下,一拍额头起身说道:“哦,却是小王疏忽了,这三位乃是北国问云宗赤云、青云、紫云三位大尊,亦是高某多年好友。”北国泛指地域,而北朝指的隶属关系,高道清在三尊面前自然不敢托大,用国而不用朝。
高道清又面向右首边介绍道:“这二位乃是西海天地书院巡察使,李掘李学士与段胜先段郎君,几位当是初识,可多亲近亲近。”段胜先为新晋的举子,此时人族称呼年青的文士为郎君,进士以上为学士。
李掘二人具是一惊,问云大尊非同小可,何况还是三尊?忙起身见礼,双方一一见过后,又各自坐下。气氛稍显缓和,却听高道清言道:“二位院使适才所言,高某好生惶恐。此次我朝兴兵,只为伐罪楚云,以为我朝贺安公主,高某那可怜的侄女讨还公道。北军一路南来,高某深恐枉伤无辜,极力约束各部,若未得小王许可,自是无人敢犯平民分毫的。若说竹山之事,周平军虽曾亲历,却绝非我周平所为。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如此惨案,徒令高某憾然。高某腼颜自辩,徒增世人笑耳!然两位院使亦不可听信一面之辞,冤枉本王事小,姑息元凶事大,于书院赫赫威严有伤。若然有些许旁证,或可释两位院使之疑惑否?”
段胜先冷然一笑,道:“竹山满族尽丧,现场更是付之一炬,屠门绝户,未知又有何人可为旁证?”
“段郎君,未知我等三人可为旁证否?”却是久不开言的青云尊者接口道。
“喔?若是三位大尊之言,自无虚假之理。莫非事发之时,三位道友也在场?”却是李掘讶然道。以对面三位大尊身份,自不好让段胜先独自对答。
“我等师兄弟三人虽未亲历其事,却正是自竹山而来。惨案现场早已探查过,寻到一物或可有些许分说。老七,取将出来!”三尊之中素以青云尊者足智多谋,是以这等场合多以其马首是瞻,此时青云尊者一使眼色道。
“呵呵,段郎君,此一物你且看过再说。”柳云瞳取出那方腰牌向段胜先抛去,其对这青年院使似乎格外关注,有意想看看他的窘迫模样。
段胜先一把接过,看了眼后腰牌上字样后不禁一愣,又递于李掘观摩。却听青云尊者又言道:”此一方腰牌取自一死去村民手中,上有靖北军字样,未知两位院使见之有何感官?“
李掘沉眉不语,段胜先又是一笑,仍是辩道:”周平楚云两军鏖战多日,若只这腰牌,只怕王爷帐内没有一千,也有数百。此一方死物,或可为物证,又如何可翻得铁案?“
”哈哈哈!“此时赤云尊者扯开破喉咙大笑道:”死物为物证,那我这尚有一活物,便可为人证了!郎君可知,竹山村尚存活口?哈哈!“
”尚存活口?“李掘与段胜先二人闻声色变,齐齐从椅中站了起来,便是连高道清亦有所动容。”人在哪儿?“段胜先大声问道。
”傻小子,轮到你出场了!哈哈哈!“赤云尊者对着陈小六屁股一脚蹬过去,将其踹入场中。
陈小六跌趴在地嚎啕大哭起来。
”小子莫哭!我且问你,你是何方人氏?“段胜先急问。
”俺、俺是竹山村人!“小六懦懦答道。
”小孩莫怕!我等并非恶人,你且将你所经之事细细说来。“却是李掘善言问道。
于是陈小六哭哭啼啼的将竹山之事再诉说了一遍,其间李掘又问了几个,皆一一回答。待其语毕,段胜先一屁股跌坐于椅中,背脊冷汗涔涔,恍入呆滞。童言最是真挚,是否虚假以几人的眼力一看便知。若强言此孩童年幼,其言语做不得数,徒让人笑耳。
事件转换之快实难以想象,帐中又一时沉默,忽而段胜先拍座而起,怒声道:”靖北侯丧心病狂,竟敢做出这等恶事!段某定要将之恶行公诸天下,让他在九境之内再无容身之地!“语声铿锵,竟无丝毫作伪。
”胜先!坐下!”一旁李掘沉声呵斥道。
凝思片刻,李掘对高道清道:“高王爷,其间或真有误会,得罪王爷之处,还请海涵!“
高道清摆手道:”事情不辩不明,况且此等大案?两位院使职司所在,自然需要详细排查,高某无以见怪。“
李掘又问陈小六道:”除你之外,竹山村可还有余人?“
陈小六一抹鼻涕,答道:”哑郎还在村子里,他们只带俺来此。“说罢一指赤云尊者,赤云当着众人面好不尴尬。
”喔?还有一人?何不带其一同前来?“李掘抬首看向问云三尊。
”另一孩童本是个哑子,只因竹山村中尚有许多后事须打理,是以不愿随我等前来。“青云尊者答时,暗下心道:那哑小子已经死了,哪还有活人?
陈小六本待分说,却被赤云尊者的眼珠子瞪了回去。事情本已尘埃暂定,此刻看似随意问答,其微妙处较之先前犹有过之,是以几人都是暗捏分寸小心应对。
李掘捻须又对问云三尊道:”此孩童为此案关键,干系重大,李某须带回书院看护?“
青云尊者正欲应允,帅座上高道清突然说道:”本来院使所言当是正理,只是此孩童已经拜于赤云尊者门下,而今已是问云宗的弟子。院使所求稍惜晚了几刻,他日院使须对人证,只管命问云宗遣送过来便是。“此言虽客套,语气却不容置疑。在高道清看来,书院与楚云共处南国,根连错结,此等重要的人证如何可轻易置于人手?如若稍有闪失,不定哪天便翻案了!是以接过话头,一头堵死,只此一语便定了陈小六的命运。
问云三尊闻得高道清之言并无异议,转而点头首肯。
同时开罪威信王与问云宗,虽愚者亦不为。”如此便恭喜问云宗又添高徒了!“,话已经说得这么明白,李掘自也不再强求,再看向高道清道:”竹山惨案或已了然,然终因刀兵而起。在书院尚无最后定论之前,王爷须得暂息兵戈?”。
兵者贵速!若是一缓恐怕便就此驻步了!李掘欲一语而逼退周平大军,此一言却显得过分了,问云三尊闻之亦暗下连连摇头。
却听高道清思忖良久后,答道:“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