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孟修远一路西行,已经过了成都,周边人烟也就渐渐稀少。 于是他除了每日赶路以外,工作重心便由行侠仗义转变为了参悟武功。 “顿悟”状态的帮助之下,他的进境十分迅速。 原来武当山上学的那些武功每项都精进了许多不说,更是隐隐约约于其中悟出了许多武学道理。 有时单凭练武,孟修远甚至能够感受到师父张真人在创立这门功夫时,出发点是什么、琢磨的思路是怎样,最终又如何将诸多要素融合为一体。 这般招式框架、武学哲学上的领悟,并不能立即提高孟修远的即战力,但却同样重要,算是为他今后的武学道路铺垫下了基础。 或许某日灵感爆发,他也能创出一门独属于自己的神功。 后来武当的武学琢磨得差不多了,孟修远便又开始研究杨姑娘送他那只手帕上的《九阴真经》的内容。 这三篇中,【疗伤篇】孟修远之前便学过,还加以化用、推陈出新,推演出了可以于行进中使用的版本,所以暂时不需要再研究,可以先放于一旁。 剩下的【吐纳篇】和【易经锻骨篇】,要按正常论,肯定是【吐纳篇】相对更为重要一些,毕竟这是《九阴真经》中关于内功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后续一切武功的基础。 可孟修远此时《纯阳无极功》已至大成,一身浑厚内力甚至已经超越了他师父张真人,这【吐纳篇】积蓄内力的法门虽然神妙,对他来说也只能作为参考之用。 毕竟缺少那梵文总纲的部分,九阴真经中的内功还是偏显阴柔了一些,达不到阴阳互生、刚柔并济的最高境界,于孟修远来说补益不多。 唯独是那【易经锻骨篇】,不仅是名副其实,而且还给了孟修远不小的惊喜。 关于这【易经锻骨篇】,原著中提到:“人徒知枯坐息思为进德之功,殊不知上达之士,圆通定慧,体用双修,即动而静,虽撄而宁。”
也就是说,这并不是如往常寻常内功那般打坐的静功,而是需要以动作配合、由外而内的动功。 其作用在于改善练功者的资质,强健练功者的身体,同时也作为辅助可以加快练功者原本的内功进境。 黄裳之所以从中年时才开始练功,最终仍能练成一身绝世武功,他自己所创这【易筋锻骨篇】绝对是功不可没的。 孟修远也是一练上手之后,才知道其有多么神妙。 这【易经锻骨篇】分为六段,每一段由数个动作组成,每一个动作又配合有一整套完整的真气运行路线。 做起动作,于外人看有些像高难度版的广播体操,实际配合内里真气运行,精妙之处全在体内。 孟修远刚练上第一个动作,便只觉得经脉中那浑厚的纯阳真气躁动了起来,一丝一缕都像是有了自己的思想一般,直往他的脏腑、筋骨里钻。 他先是觉得浑身上下瘙痒无比,像是有蚂蚁在爬,又像是有无数种子于他身体之中萌芽开花。随后没多久,这瘙痒还没消失,一股炙热的感觉便又接踵而来,将他浑身像是点着火一般。 这折磨的感觉和他练《纯阳无极功》大成前那一年有些近似,可细细感受,又十分不同。 他练《纯阳无极功》到最后关口那一年,身体给他传达的信号,是逼着他去“繁殖”,去将这满溢的生命力给宣泄出去,不愿老老实实与他的内力相融合。 而他现在练这【易筋锻骨篇】,身体明显却是在贪婪地吸收着他的内力,是在靠着内力蜕变、新生,所有这些不好的感觉,不过是身体蜕变太快所带来的副作用而已。 孟修远认为这种蜕变,或许本就是【易筋锻骨篇】所追求的根本目的。 只是他同样肯定的是,自己身上一定是有些什么特殊之处,才使得这蜕变来的如此猛烈、又如此深入。 毕竟在他印象中,原著里练过这【易筋锻骨篇】的人中,还没有哪一个表现得像他这么反应剧烈。 孟修远心中暗暗推测,究其原因,或许有两点。 一是他那所谓“十倍张三丰内功天赋”的特殊能力,可能同样适用于这【易筋锻骨篇】动功练习的范畴,所以使得他进境神速,才有了这么剧烈的反应。 二是他《纯阳无极功》已至大成,精纯真气当中化用有人身体之先天阳气(生命力),所以可能纯阳真气进入筋骨、脏腑之中之后效果比一般内力更佳。 总之无论如何,这【易筋锻骨篇】于孟修远来说可谓是效果显著,他自然也就练习得愈发用功。 如此过上十几日,孟修远每天赶路的时间越来越少,练功的时间却是越来越多。 到最后,他甚至都不再有意赶路,而只是练功间歇的时候稍稍走上一段,待身体恢复好了,便紧接着继续练功。 如此这般时日一久,效果自然也是极佳。 之前说过,孟修远小时候便被张三丰断定根骨一般,算不上练武的好材料,现在这【易筋锻骨篇】算是刚好对症下药了。 直至他将六段功法全部练完,只觉得整个身体焕然一新,全像是变了个人一般。 筋骨强壮、身轻体健这般外在的改变不必提,就连五脏六腑、丹田经脉,也都被明显地强化过了一遍。 孟修远不知道别人练这【易筋锻骨篇】能不能达到这个效果,反正他自己练功是真的练爽了。 自他《纯阳无极功》大成之后,他再如何努力,大多也不过是招式武学之上的进步,不涉及身体本质。 现如今这次脱胎换骨,实在是让他喜出望外,因为这代表着,他未来能够达到的上限也跟着提高了不少。 如此这般下来,将一整套功法练完的孟修远,只觉得意犹未尽,心中不由得起了“贪念”。 他在想,自己是否可以像推演【疗伤篇】那样,将这【易筋锻骨篇】也推陈出新,更进一步。 想到便去做,孟修远立即便进入“顿悟”的状态,琢磨其中关窍。 以这【易筋锻骨篇】为根基,结合他这十多年来的练功感悟、张三丰对他的言传身教、于道藏之中所读到的哲学理论、甚至是他前世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所学习到的现代医学知识。 好似这么多“材料”统统扔到一口大锅之中,加水搅拌均匀,以大火猛煮,煎熬数日,最终在顿悟状态这个关键的催化剂之下,竟是真的熬出了一锅了不起的东西。 就这日,在孟修远所积存的“顿悟”状态快要消耗殆尽之时,他突然脑内灵光一闪,酝酿多日的纷杂信息瞬间巧妙地组合在了一起,终成了一篇奇异而又十分偏激的功法。 孟修远暂时给它起了一个简单的名字,就叫《健体术》。 之所以说这《健体术》偏激,是因为它不同于原版,功能十分单一,就只是单纯地以最大功率催动真气,强化身体而已。 要知道【易筋锻骨篇】在强健人身体、改善人资质的同时,也同时具有辅助加速积蓄真气的功能。 可谓是将以气养身、以身练气这两点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 而这《健体术》不同,练习它时,非但不能帮助练功者加速积蓄真气,反倒是对真气损耗十分恐怖,几乎接近于缓慢散功的状态。 即便是如灭绝、宋远桥这般江湖一流高手,只需认真练上这《健体术》一两年,也都会变成个毫无真气的普通人,只留下一副根骨厚实的身体。 所以这门《健体术》,对于这世间几乎所有武人来说,都仿佛蚀骨毒药、穿肠砒霜一般,唯恐避之不及。 唯有孟修远自己,凭借“十倍张三丰内功天赋”的外挂,才勉强能够负担这门《健体术》所耗费的真气,长久地发挥其功效,用其无止尽地强化身体。 也正是因此,这门《健体术》虽然副作用明显、效率不高、构想不够完善,对孟修远来说,却是真真的潜力无穷,算是为他打开了一条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