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322章 当皇帝,一定要够狠(初四加更)

第322章 当皇帝,一定要够狠(初四加更)(1 / 1)

“二百三十万两。”

夏元吉摊摊手:“打一仗就没了。”

他特别注重说了那个“一”字,这是提醒朱棣,陛下你再打一仗,就没钱了。  “。。”

朱棣。  夏元吉见朱棣那模样,只好道:“今年夏粮,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收上来,江南一带,都在拖延。”

群臣哗然,这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事情。  今年的夏税,各地都在拖延。  为什么啊?  因为在打仗啊。  夏元吉不说还好,朱棣一听,感觉更要跑路了。  江南这些士绅不靠谱,都是支持逆子的。  朱棣想了想,挥挥手:“此事容后再议,退朝。”

当天廷议匆匆结束,朱棣事后,回到武英殿,召集了姚广孝等一群心腹密议。  今天的武英殿人比较多,朱棣召集了姚广孝、袁珙、谭忠、王聪、徐理、唐荣、房胜、房宽、郑亨、郭亮等人。  火真和王聪败退湖广后,先退长沙,后退武昌,然后王聪被朱棣召进京,两人近五万兵马被火真带着,留守襄阳和承天府,策应武昌西翼。  张武现在还和宋晟在一起,退往关中,暂时也不敢回来,朱棣也没让他回来。  成安侯郭亮在靖难后,驻守昌平。  武安侯郑亨在靖难后先守北平,后驻守宣府。  思恩侯房宽在靖难后,还是驻守大宁。  富昌伯房胜靖难后,驻守保定。  武康伯徐理靖难后,驻守北平。  这些人在靖难中的地位不能和朱能张玉比,更不能算燕王心腹,但汉王突然起兵,朝廷在各省大败,损失折将不说,朱棣手中可用的将领也不多了。  而且靖难后,这些人远离京师,与汉王交往不多,且一直驻过朱棣的老巢北平方向,所以也慢慢成为朱棣心中信的过的人。  其中房宽的年纪有点大,与张玉同一时期的,历史上再过两年就要去世,所以现在也算老将,身体不算好。  但朱棣已经没什么人可能,只能先把这些人用起来。  此时朱棣正静静坐在原地,也没说话,好像在考虑什么。  大殿里有些安静,诸将面面相觑,也不敢出声。  袁珙正在看每个人的脸,似乎在看面相。  姚广孝低头垂眉,好像睡着了一样。  许久之后,朱棣缓缓睁开眼睛,姚广孝同时受到感应,也睁开眼睛,看向朱棣。  朱棣似乎心情不错,并没有大败后的气急败坏,好像回到靖难时的那般从容。  当初贵州大败时,朱棣是最生气的,当时听到消息时,狠不得手中有把刀,直接先砍个人才能泄愤。  到广西再败时,朱棣气的说不出话,一夜头发白了很多。  等到四川再败的消息传来,朱棣都好像习惯了。  原来失败也会习惯的。  所以现在看起来朱棣似乎没以前生气,但姚广孝知道,这会宋晟张武要是敢跑回来,估计会被朱棣一巴掌拍死。  即便朱棣知道是瞿能的反水导致官军大败,他也肯定实在无法接受。  “今天你们也看到了,文官们不赞成回北平。”

朱棣缓缓道。  众将不置可否。  大伙都知道朱棣想迁都,但现在这种情况,还在打仗的时候迁都是很影响士气的。  说好听叫迁都,说难听就是跑路。  这种事一般皇帝做不出。  但他们不明白为什么看起来雄才伟略的朱棣能做出来。  如果朱高煦在的话,就能说出原因。  因为朱棣脸皮厚。  他不会在意别人的目光和世人的想法,他只会在意自己的利益和安全。  假如明末李自成兵临城下时,崇祯突然换成朱棣,他绝不会自负神武,带着兵马出京大战,而是第一时间跑向南京。  这就是不要脸和要脸的区别。  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果然,朱棣这时又道:“俺知道大伙心里怎么想,觉的现在这种情况迁都有点不可思议。”

“俺其实就是想借迁都这件事,试试众大臣们的心思。”

“现在看起来很明显,大部份文官啊,心都不在朝廷这边了。”

朱棣说到这里,就有点咬牙切齿。  逆子突然宣布加饷,拉拢天下官员和军将们的心。  朝廷很多官员,已经心不在焉了。  众人将皆是无语,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战时迁都是大忌,俺也知道,今天不过用来试探。”

朱棣这时道:“现在俺看出来了,文官们靠不住,还是现在你们这些靖难老兄弟们,才靠的住。”

这时郭亮率先开口,咱们和陛下同生共死过来的,当然永远跟随陛下。  朱棣大声叫好,然后又道:“诸位都是靖难功勋,逆子反对靖难,要是他打进京师,大伙的勋爵,都要被剥夺。”

众人不置可否,有人表情似乎不甘心。  朱棣看在眼里,便道:“不到万不得已,俺也不会回北平,但万事都要未雨绸缪,先做安排。”

朱棣今天召集这么多人,就是做了两手准备。  朝廷一方面要在湖广再次集和更多的兵马,由他御架亲征,决战逆子。  同时北平方向,加强防守,巩固地盘。  现在朱棣从朱高煦身上也学到了一些,决意巩固自己的老家。  郭亮、郑亨这些人,都是驻守北平附近的大将,朱棣把他们重新分配一番,最后道:“你们都把家属带出京,回各驻守之城,发动民夫,加固城防。”

他已经打定注意,将来朱高煦要是往北进攻,必然要让其一个城一个城蚁附而攻,死伤巨大。  特别是北平的防守,更要加固,因为听说逆子那边火炮比较厉害,同时要求徐理回北平后,在当地多多打造洪武大炮。  徐理连连点头。  唐荣在现场算是比较年轻的,他父亲唐云当年也算最早跟随朱棣的,靖难中多次留守北平,协助世子守城,所以唐荣现在和世子关系也挺好的。  朱棣道,你带家属去沧州,再建沧州城。  靖难时徐凯守过沧州,当时沧州是座土城,徐凯想加固建城,但正好是冬天,士兵和工匠都受不了,而且燕军突然攻到,来不及加固,就被攻破,徐凯也随之降了。  靖难成功后,朱棣给徐凯钞二千锭,署左军都督佥事,基本也是闲置,一直到死,没再领过兵。  朱棣夺下沧州后,怕官军再来加固,所以也没修建,还拆了官军修建的一部份。  现在朱棣又重视起来,因为他知道沧州是山东进入北平的要道之一。  当年徐凯驻守沧州,他如梗在喉,半夜突袭,当年是大概后世晚上二十一点左右攻打沧州的,所以没给沧州修城的时间。  唐荣听后,马上领命,脸色也有点严肃。  此时郭亮正在沉思。  他们诸将的家属,基本都在原守地,只有都指挥司,和总兵官这样的大将,会有部份家属留在京师。  现在朱棣说这句话挺有意思的?  他回想起自己在靖难中守永平时,朱棣来信,让他打不过可以跑,先把家属送北平来。  郭亮看的感动不已,打了鸡血似的防守永平,整个靖难三四年打下来,官军辽东和大宁兵马,完全拿永平没办法。  小小永平,他以几千人,守了数年,保住了北平的东大门,为靖难成功,立下汗马功劳,也成功被封为侯爵,所以现在这个节骨眼上,朱棣说这种话,他马上就想明白了。  “陛下,臣有话说。”

郭亮突然跪下。  朱棣不动声色:“成安侯你说。”

“北平城高大雄伟,便于防护,微臣想让家属们住进北平城,这样微臣可以安心带兵。”

唐荣嘴角一抽,心中大骂,这个郭亮啊,你真是的,干嘛说出来。  朱棣明显就是这个意思,还故意说让各将把家属带到各自驻守的地方。  郭亮一开口,郑亨连忙道,微臣也请求如此。  接着房宽、房胜、唐荣纷纷跪倒。  姚广孝看着这画面,感觉有点不真实。  他在想,若是靖难中朱允炆在真定之战后,杀了顾成全家,不知以后,还会不会有官军投降?  所以说,当皇帝一定要够狠。  姚广孝在想心事,朱棣却还是靖难中一套,他当场大怒,俺又不是想拿诸位人质,俺是相信兄弟们的。  但是,兄弟们一定要把家属,特别是儿子,孙子什么的放到北平,俺也要好好保护。  这么厚脸皮的话,估计也只有朱棣能说出来。  但朱棣现在干这个事也是正好。  官军在广西、四川连连大败,都是因为有人反水和出卖。  所以朱棣搞这手,大伙应该能“体谅”,你要是不“体谅”,那就是你的问题,不是俺皇帝的问题了。  当然,朱棣还是很聪明的,萝卜大棒一起上,说完这事后,又替各人家属中有子侄的升了个官,还赏了银,钞、丝等物。  众将跪拜谢恩后,纷纷离去。  众将离去后,武英殿里,只有姚广孝和袁珙还在。  姚广孝看看朱棣,小心翼翼的问:“咱们能不能天下官员加俸?”

朱高煦宣布给军士和官员加俸,事情已经闹的满城风雨,京师的官员们,翘首以盼,都指望朝廷跟进,学习汉王呢。  刚刚气定神闲的朱棣,此时黑着脸,咬牙切齿:“逆子选的真是时侯,真是奸诈。”

他于今年一月下旨修建北平皇城,按南京皇城规模大小,一模一样来造,工程浩大,动员人力物力和财力无数。  大把钱被他投到北平,朱高煦随后起兵造反,接着又宣布加饷,这把他给恶心的。  现在,他哪还有钱加俸。  而且以朱棣的为人,就算朝廷有钱也不会这么干。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乱世武夫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父皇,请退位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