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从重塑汉家这一方面来讲,朱元璋是起到了存亡继绝的作用。”
秦宇道,“如果说秦始皇的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对汉文化有开创之功。那么朱元璋就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 没想到父皇竟然有如此丰功伟业!人群闻言都不禁动容。 “夺燕云,占朔漠,咱当时也只是想为大明江山多占点土地而已。”
朱元璋心中想道,“至于不纳贡,不和亲,则是咱心高气傲,不屑向那些胡人低头。”
“如果一个王朝又是和亲又是纳贡又是割地,被欺负了还不敢打回去,岂不是连卵子都没有了?咱大明可是站着撒尿的主!”
“什么重塑汉文化,咱起初没想的那么深远。”
“可恨那衍圣公,一开始还不尊奉咱的大明统治。要不是咱你家老祖宗都要变成胡人了。不过嘛,咱当初一道诏令下去你还不是乖乖的修了降表。”
“至于尊奉儒学,摒弃胡化,刘伯温宋濂高启等大儒倒是向咱说起过。只不过当时都不知道此举,竟然有如此重大深远的意义。”
“上位果然是一位不世帝王!”
徐达听了心中感叹。世人都只知道称颂皇帝是真龙天子,谁又能像秦先生那样,说出他们的真正功绩?咱之前也是目光短浅,也觉得上位只是拯救了万民与水火而已。 “朱皇帝果然和别的帝王有些不同。”
张老道则是心中想道。以前的他并不觉得朱元璋有什么了不起的,朱元璋几次想见他都没见到。 现在听秦宇一说,才知道原来是自己小看他了。以前的张老道,只是觉得朱皇帝和陈友谅那些枭雄一样,只不过是成王败寇而已。 张老道对朱元璋的印象,已经有了不小的改变。 …… “也许你们会问,如果没有朱元璋,其他英雄豪杰难道就不能再造汉文化吗?比如陈友谅,比如张士诚,或者是其他任何一个人。”
秦宇继续讲述道。 “我可以告诉大家,其他人很可能没那个能耐,也没那个魄力。”
“能耐、雄心、和魄力,是衡量一位帝王是否是不世帝王的重要标志。”
“从陈友谅和张士诚的以前所作所为和秉性来看,二人夺得江山之后,大概率会选择像刘邦一样休养生息,安居与长城之内。不停的给异族纳贡,送宗室之女和亲。他们建立的王朝只能是弱宋,而不是强大的大明。”
不错!以渔民枭雄陈友谅,私盐贩子张士诚的那德行,他们建立的王朝,大概率不行。朱元璋极为赞同,他对这两个老对手的秉性,是了如指掌。陈友谅在采石矶杀老主公徐寿辉,命将士将其头颅击碎,导致将士不服,纷纷离散。虽然是枭雄行径,你倒是做的隐蔽点啊。之后更是不知收敛,率先称帝!江山一半都没打下来就称帝,和淮南袁术率先称帝是一个鸟样。 至于军事能力,六十万大军进攻只有三万军的洪都,八十五天都没有打下来。鄱阳湖大战,兵力是咱的三倍,照样被打的满地找牙,兵败之后更是被射死。 这样的人能建立一个强悍的王朝? 至于那张士诚,就更加不成器了,陈友谅邀约他共同进攻金陵然后瓜分其地,咱派出一支队伍攻了他两次,他居然连动都不敢动。 纵观二人,陈友谅还好一点,张士诚完全是狗肉上不了筵席。 “开国皇帝的魄力和眼光,对一个民族的走向还是有很大影响。如果当时中原建立的王朝只是弱宋的话,那么汉文化就危险了。”
秦宇道,“因为这段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这个时间节点,西方马上就要进入大航海时代,他们的文化高于我们。一旦被他们打开国门,汉文化会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因为汉文化同化不了他们的先进文明。”
“请问秦先生,为何汉文化同化不了西方文明呢?我们以前不是同化了很多民族吗?”
黄标站起来问道。 “因为那是的西方文明太先进了,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他们正在进行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刚刚结束的十七世纪,他们就进行了工业革命。”
文艺复兴? 我们现在不也正在进行文艺复兴吗?人群心中想道。 秦宇不知道他们真是古人,继续讲述道:“清末到民国那段时间,华夏被西方国家打开了国门。面对西方如此先进的文明,再看看自己的国家,是那么的贫穷、落后、愚昧。巨大的反差,让当时的国人差点绝望。无数试图为落后华夏寻找出路的先驱,全都在强大的文明面前迷失了方向。”
“那个年代,谁都不知道正确的道路在哪里,只能各种尝试。”
“就拿汉字为例,大量的文人都想该用西方的拉丁文字。谭嗣同说:尽改汉字为拼音文字。蔡元培说,既然汉字不能不改革,尽可直接用拉丁字母,鲁迅先生也说过,汉字不灭中华必亡……” “那个时候,我们的呼吸仿佛都是错的。”
“如果不是大明,谁也不敢保证,我们今天的语言不会是英语,谁也不敢保证我们就不会变成胡人?今后谁还会记得我们的孔子,老子,唐诗宋词……正因为大明稳固了近三百年的汉人江山,才让汉文化再次深入汉家人心,让满清摇摇欲坠却没有彻底倒塌。”
这一段历史人群没经历过因此没听懂,心想莫非这也是秦先生预测到,后面五百年即将发生的事情? 虽然不知道历史,但大致也明白了其中的意思。那就是如果不是当今皇上建立的强大明朝,汉家很可能被胡化,或者是被西方同化。 “单凭再造华夏这一方面的攻击,朱元璋在历代皇帝中,就足以跻身前三。”
秦宇道。 “其实在老师心中,朱元璋其实是可以排第二的。能够和他相争第二排名的,就只有一个唐太宗李世民,下面我们再来分析分析这二位帝王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