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第一百五十八章 你们的研究是错误,但你们的研究太重要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你们的研究是错误,但你们的研究太重要了!?(1 / 1)

“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难度才只有S级?”

  王浩确实感到非常的惊讶,他之前一直都认为世界顶级的数学难题,难度都会是S+级,就比如NS方程。

  但仔细想想,也可以理解了。

  NS方程可不单单是一道数学难题,而且是一个系统性的研究,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才能入选千禧年七大数学猜想之一。

  哥德巴赫猜想非常有名,却没有入选千禧年数学猜想,原因之一就是,它就只是一个和素数有关的数学题目。

  当然也不能以千禧年数学猜想,来评判一个研究的难易程度,毕竟里面存在一些人为判断的因素。

  换个角度来说,对比角谷猜想就可以理解了。

  角谷猜想只是S级研究成果的‘附带研究’,研究主要是解决一类问题的数学方法,其中就包括了角谷猜想,也包含其他的猜想和问题。

  这个研究主要成果是数学方法,而不是方法能解决的问题。

  哥德巴赫猜想是素数有关的题目,比角谷猜想的难度稍微高一些,但终究来说,只是一个数学题目而已。

  从这个角度来说,S级的难度已经很高了。

  哥德巴赫猜想之所以知名度高,主要原因就是它很容易理解,即便是小学生都能够弄懂,甚至还可以深入思考一番。

  另外,就是猜想已经流传了两百多年,并不断被数学界提出,自然会变得非常有名气。

  以此,王浩也对于系统对于研发项目的难度判断,有了更细致化的了解。

  简单来说,D级以下难度就是普通的题目。

  D级难度,已经达到了科研级别,都可以说是创新式的研究。

  C级难度,已经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或者难度高很多,达到了普通SCI级别,有些优秀的应用研究,会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B级难度,都可以说是顶级期刊水平,研究不一定有多大的应用性,但难度肯定是非常高的。

  A级难度,不是一般能解决的问题了,就像是大数相乘算法的创新,类似难度的问题也许十几年,二十几年没有进展。

  S级难度,已经是最顶级的研究,难度最高的题目,每一个S级难度的研究都可以说是震惊世界的。

  S+级别难度,就很难做出判定了。

  王浩对S+级难度的理解,就是系统性的工程,或者可以带动理论或科技取得巨大进步的研究。

  在确定了要做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之后,王浩也开始了先期工作。

  他首先找到了一大堆的相关资料和论文。

  然后,开始研究。

  这些论文都是和哥德巴赫猜想有关的论文,其中也包括陈景润先生对于‘1+2’的证明论文,论文的名称是《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1+2,指的当然不是1+2=3。

  哥德巴赫猜想出现在1742年。

  当时哥德巴赫给欧拉的信中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于2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

  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它,就写信请教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帮忙证明。

  然而一直到死,欧拉也无法证明。

  不过欧拉还是进行了很多研究的,他在给哥德巴赫猜想中的回信中提出了另一个等价的版本,也就是现在流传最广的版本,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

  正因为如此,才会有‘1+1’的说法。

  1+1,说的是两个质数之和。

  陈景润证明的‘1+2’,则是‘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二个素数的和,或是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的和’。

  他所利用的方法就是最经典的‘筛法’。

  历史上,所有哥德巴赫猜想相关证明进展,利用的都是筛法,筛法,也就是筛选法,理解起来很容易。

  首先把自然数按次序排列起来,从数字1开始,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要划去。

  第二个数2是质数留下来,而把2后面所有能被2整除的数都划去。

  2后面第一个没划去的数是3,把3留下,再把3后面所有能被3整除的数都划去。

  3后面第一个没划去的数是5,把5留下,再把5后面所有能被5整除的数都划去……

  这样一直做下去,就会把不超过N的全部合数都筛掉,留下的就是不超过N的全部质数。

  这个方法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因为筛选过程是无穷尽的,就必须要用到数学分析方法,涉及到的是组合数学问题。

  组合数学,一定程度上就可以为离散数学。

  广义上来说,组合数字的分析就是离散数学,但实际应用来说,狭义的组合数学是离散数学除去图论、代数结构数理逻辑后剩下的部分。

  离散数学,就是王浩的‘拿手好戏’。

  所以对于陈景润的研究论文,王浩很容易就读懂了,了解了其中的方法逻辑。

  同时也做了一个判断--就像是数学界普遍的看法,陈景润先生已经把筛法运用到了极致,也只完成了‘1+2’的证明。

  换句话说,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就好像是对于π的确切数值的研究,哪怕是用计算机计算几百亿位,也不可能得到精准的π数值,π,依旧只能用符号表示,而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

  换句话来说,单纯用计算的方法,不可能解出一个无理数,而用‘筛法’也不可能证明‘1+1’问题。

  王浩放下了手里的论文,不由得感慨一句,“哥德巴赫猜想,要证明好难啊!”

  他发出感慨,另一个原因则是,看了好几篇相关论文,结果任务灵感值,就只增长了可怜的1点。

  这说明‘筛法’根本就走不通。

  哪怕是看再多类似的研究论文,也对于解决哥德巴赫猜想没有任何帮助,甚至会影响自己的思维判断,对研究起了负面作用。

  “看来还是要找新方法,群论就是个不错的起点方向。”

王浩思考着。

  旁边张志强听着王浩的小声念叨,忍不住用力撇了撇嘴,“哥德巴赫猜想很难?我还说黎曼猜想很难呢!”

  他有些好奇的凑过来问道,“王浩,你怎么开始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了?”

  王浩郁闷道,“因为找不到方向啊,我一直在研究NS方程,结果研究卡住了,没什么进展,就想换一个方向。”

  “这跨度也太大了吧?”

张志强扯了扯嘴角,“NS方程、哥德巴赫猜想,从偏微分方程到数论,我总觉得你应该专一些,奔着一个方向去研究。”

  他说着似乎代入了情感色彩,感慨的说道,“这就和人生一样,感情专一,才能够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爱情。”

  “你也一样啊,王浩,怎么样,不考虑找个女朋友?你张哥我是过来人,要是你有什么情感问题,问我准没错。”

  王浩怪异的看着张志强,仔细打量着他,问道,“你有女朋友了?”

  “这个……”

  “有喜欢的了?正‘专一’的展开追求?”

  “这个……哈哈……”

  王浩一下子明白过来,点头道,“所以说,还没追到,对不对?也就是你还没有女朋友。”

  张志强顿时郁闷道,“不用这样打击人吧?你不也没有。”

  “这不一样。”

  王浩道,“我是主动单身,你可是被动的,而且你比我大十岁。”

  “即便你说的再好听,也还是单身!”

张志强坚定的反驳。

  王浩不在意的耸耸肩。

  这时候,门口有个戴眼镜的女博士生,敲了下门走进办公室,满是崇拜的看着王浩,以极其温柔的话音,开口道,“王老师,您的湮灭力理论真是惊人,我拜读了您的分析研究,完全被里面的描述所吸引。”

  “我相信那肯定是物理界最惊人的预言,会成为诺贝尔级的发现。”

  张志强听的浑身发麻,满是羡慕嫉妒恨的坐到一边。

  “哦……”

  王浩倒是有些奇怪了,其他人说起他的研究,一般说的都是数学,怎么就突然谈起湮灭力了?

  湮灭力,就只是他做的一个‘小分析’,连数学基础都没有搭建起来,相关的论文是一篇都没有的。

  “我叫王悦,跟着肖新宇老师做超导研究。”

  王悦做了个自我介绍,随后才说道,“对了,是肖老师让我过来,问一下您什么时候有时间,去一趟物理实验室,说是……”

  她深吸了一口气,才道,“我们可能发现了湮灭力存在的证据!”

  “——??”

  王浩都听的惊住了,这个消息实在太意外了。

  张志强也跟着惊讶起来,满是好奇的开口问道,“你们物理实验室,发现了眼湮灭力存在的证据,你不是开玩笑吧?”

  王悦瞥了一眼张志强,说道,“这是肖老师和何教授得出的结论,所以我才特别来一趟。”

  她语气平淡的解释一句,随后又满脸崇拜的看向王浩,“王老师,您什么时候有时间?”

  “现在就有。”

  听到这种情况,王浩肯定坐不住了,他干脆就和王悦一起去了物理实验室。

  张志强看着两人的背影,不由郁闷道,“现在的女人,真是没有眼光,王浩长得也就一般吧,就是年轻一些。不是说吗?三十男人一枝花,越成熟才越有吸引力。”

  他说完看向罗大勇,似乎是在寻求支持。

  罗大勇不知道从哪里又找来一面镜子,摆在了张志强的面前,张志强看了一眼,发现镜子里面的自己头发稀疏了好多。

  张志强越看就越郁闷,问向罗大勇,“你什么意思?”

  “送你了。”

  罗大勇很淡定的说完,似乎刚才走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就继续转头看向窗外,嘴里还哼起了歌--

  “我没有方向,怎么会有力量。我没有梦想,又何谈什么实现,谢谢你戳穿我懦弱的一面……”

  张志强感觉有些莫名其妙,他带着好奇搜了其中一句歌词,看着搜索结果顿时满头黑线。

  歌名是,《看清自己》。

  ……

  物理实验室。

  何毅、肖新宇、颜静等人,正在讨论着刚过去的实验。

  王浩敲了一下办公室的门,立刻被热情的迎进来。

  肖新宇介绍说道,“王教授,这次让你来,是因为我们在超导实验中,可能发现了你说的‘湮灭力’。”

  “……什么实验?”

王浩的语气都带上一点不相信,因为实在是太奇怪了。

  如果是在粒子对撞等微观实验中,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能够发现湮灭力存在的痕迹,倒是有一定可能的。

  但是,超导实验?

  超导实验可不是微观物理实验,又怎么可能在实验中发现微观的力?

  肖新宇解释起来。

  他们刚刚完成了‘交流重力’实验。

  ‘交流重力’理论是三十年前李宁博士提出的。

  李宁是阿迈瑞肯阿拉巴马大学空间等离子体与高层大气物理学研究中心的物理学家,他认为处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中的离子,在被困在具有变磁场的高温超导体盘中时,就可以实现反重力效应,它的晶格结构可以储存大量的能量,理论上说这将产生一个类似重力的场,它可以增加或减少重力的影响。

  李宁把其称作是‘交流重力’。

  实验在圆盘上方产生了类似光束的效应,在一定距离内影响了物质。

  这支持了交流重力的理论。

  当李宁提出了这个理论以后,根本就不受重视,因为反重力实在是太超前了,交流重力的理论听起来,甚至可以说有些科幻。

  但是,在20年前,荷兰团队在磁场中进行反重力实验的过程中,很意外的发现圆盘上的物体,受到重力影响降低了2%。

  这表示反重力作用,取得了新的成果。

  之后国际物理界,就再没有相关消息了,据说是阿迈瑞肯国-防部接手了相关研究。

  一直到现在已经有20年,也再没有其他消息传出来。

  物理实验室,就是想对‘超导反重力’做研究,他们希望能够看到‘重力减小’的现象。

  当然,最终失败了。

  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但失败也是在预料之中的,因为相关的实验,除了已经公布的一些资料以外,就没有任何可参考的内容。

  国内来说,还没有在超导实验中发现‘反重力’现象。

  即便是一次失败的实验,也带来了很多的成果,物理的大型实验,每一次可以说都是进步,不管是有结果,还是没有结果,都可以依照实验数据、分析,研究一些相关的成果。

  不管是经验总结,或者理论推导,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比如,这次准备了好几个月,耗费了五十多万经费,精工减料才完成的‘失败’实验,也足够总结完成好几篇论文。

  当然了,耗费了五十多万经费,只是写出几篇论文,绝对可以说是‘亏了’。

  物理实验室做实验数据总结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实验前后超导材料的‘质量偏差’。

  虽然实验后的超导材料质量偏差非常微小,正常来说,一般不会特别注意到,但联想到王浩所说的湮灭力,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湮灭力发挥作用,导致了超导材料质量偏差’?

  何毅、肖新宇希望能够这么去理解。

  当然,连他们自己都知道,这种说法实在站不住脚,实验测算数据误差的可能性更高。

  所以肖新宇走出了解释以后,有些期待的看着王浩,但更多的却是‘不自信’,“王教授,你怎么看?”

  王浩默默的摇摇头。

  他一听就知道根本不可能,湮灭力针对的是质量单位,即便是电子,相对于质量单位,或许也是非常非常庞大的。

  一个超导材料会因为实验损耗大量的电子,造成质量减轻吗?

  或许有可能,但绝对不是能够检测出来的。

  这就好像是用普通的秤,称一头牛的重量,走过去拔掉一根牛毛,是根本称不出来的。

  不过,肖振宇和何毅这样去理解,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们对湮灭力没有个清晰的概念,最多就是看过王浩发表的叙述文章。

  那篇文章的介绍很模糊,并没有说的很确切,只有联系谱仪探测超子衰变信号消失的数学分析研究,才能够对‘湮灭力’的推测,有个更加深入的理解。

  王浩正准备摇头做出否定,忽然间收到了系统提示--

  【任务三,灵感值+13。】

  【灵感值:29。】

  “??”

  他顿时愣住了。

  因为没有能找到确切的方向,湮灭力相关的研究,都已经很久没有获得过灵感值。

  现在竟然上涨了这么多?

  再结合脑中得到的信息,就能肯定湮灭力的发现,和超导还是存在一定关系的,或者说,超导实验也是发现湮灭力的一种方法。

  王浩顿时用力点点头,“肖教授、何教授,你们这个研究太重要了。”

  “虽然超导材料的质量损耗,肯定和湮灭力无关,但我认为,你们这个实验有可能和湮灭力存在一定的关系。”

  “——?”

  这次轮到肖新宇和何毅惊讶了,他们说是发现了湮灭力,但只是分析一种非常微小的可能而已。

  结果王浩否定了他们的可能,却依旧说超导实验和湮灭力有关?

  这是什么逻辑?

  是给我们一点安慰么…………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收魂人 麒麟术师 人类摆脱AI的控制 我刺青,技如解牛庖丁 惊悚:我只卖凶宅 我进化出史诗级血脉 诡墓见闻录 全球觉醒,我进化成了史诗级凶兽 3010年的地球 成为废柴后,我屡破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