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帝王之术(1 / 1)

最后只剩下大约三十多个骑兵,怎么也不愿投降。  “国公爷,您让我们进去吧,我们一定会誓死杀敌的。”

“算了,国公爷是害怕打开城门,郑匪一起冲进城去。我们就别给皇上添乱了。”

“可是死在自己族人手上,也太憋屈了。”

三十多个骑兵进不能进,退不能退。  最后纷纷拔出腰间的弯刀,对准了脖子。  “皇上,来世小人再向您效忠。”

三十几名骑兵纷纷拔刀自刎,鲜血染红护城河。  康熙站在墙垛之间,偷偷看了城下的场景一眼,也红了眼眶。  “对不起,将士们,朕没有办法,真的没有办法。”

……  韬塞率领大约一千骑兵来到项羽阵前,翻身下马。  “小人韬塞,拜见将军,满清气数已尽,小人愿意归顺大明,还请将军引荐。”

韬塞赶紧向项羽伏地请降,见身后士兵没动静,回头恶狠狠瞪了自己的亲兵一眼。  韬塞亲兵赶紧向项羽拜倒,其他骑兵这才不情不愿地下拜。  “岂有此理,韬塞身为大清辅国公,竟然如此卑躬屈膝,无耻至极。”

康熙在城墙上看得韬塞率领满清骑兵向项羽请降,又惊又怒。  虽然他设计让韬塞和叶克书相互掣肘,以掌握兵权,但从心底,他还是认为叶克书和韬塞,一定是效忠满清的。  要不然康熙一定不会派韬塞去山海关。  可是他完全没想到一向标榜忠义,论起效忠大清往往义正严词,慷慨激昂,天天怀疑这个对大清不忠,那个是民族败类。  还是自己亲叔叔的韬塞,竟然投降得如此干脆利落。  康熙这才明白皇祖母曾经说的一句话,大忠似奸,大奸似忠。  和平无事时期,谁满口爱国,举着民族大义的大旗,滔滔不绝给别人扣帽子的人,往往在民族危亡时,第一个投降叛国。  因为正常人在和平时期,是说不出那样的话的,能说出那些冠冕堂皇的话,一定是将无耻演绎到极致的人。  如果皇祖母还在世,一定会看穿韬塞的小人心性,会派更得力的大将进驻山海关,说不定是不一样的结果。  “皇上恕罪,韬塞身为臣的弟弟,背叛大清,臣有管束不力之责。请皇上从重责罚。”

常舒一看康熙表情,就知道康熙已经震怒。  如果康熙眼看作为叔叔的韬塞,如此靠不住,会不会也怀疑他的忠诚?  毕竟自己也是康熙的叔叔。  “哦,常舒皇叔。”

康熙猛地清醒过来。  皇祖母的教导自己又忘了,帝王应当喜怒不形于色。  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已经跑了韬塞,绝不能让常舒心生疑虑。  “韬塞叛降,有他的道理,朕不允许他进城,使他退无根据,不得已而为之。  说到底,这是朕这个当皇帝的过失。  如果盛京能守住,朕连韬塞都不会降罪,更何况是常舒皇叔。”

“皇上真是宽宏雅量,常舒惭愧无地,定当誓死效忠。”

常舒没想到康熙如此仁德,感动至极,连忙向康熙下拜。  康熙也赶紧扶起常舒。  “常舒皇叔,如今形势已经万般危急。  我们原来的打算是,守住山海关一个月,守住盛京一个月,守住兴京一个月,最多再退到吉林乌拉。  如此,罗刹和准噶尔汗国对明郑的征伐,肯定已经开始,只要两国军队进入长城以外,我们的压力就会大减。  到时候以宁古塔为后方,未必就没有反败为胜之日。  可是如今山海关竟然只守了一天,不但没起到拖延时间的作用,反而让盛京和兴京缺少了征调新兵的时间。  如今重任全在皇叔一个人身上,皇叔一定守住盛京一个月,这关系大清生死存亡,可以吗?”

康熙双手抓住常舒肩膀,一双眼睛紧紧盯着常舒的眼睛。  常舒看见康熙眼眶中饱含热泪。  这一刻,常舒动容了。  这位少年天子,此时是承担了多大的压力?他对大清又是怎样的热忱?  此时此刻,面对天子的殷殷寄托,作为臣子,岂能不誓死效忠。  常舒双手抱拳。  “皇上放心,一个月内,常舒定不让郑匪踏足盛京半步。  一个月后,郑匪也只能踏着常舒尸体进城。”

康熙再也没忍住,泪水滑下脸庞,感动地望着眼前的血浓于水的皇叔。  “皇叔安心守城,朕就在后方,将不惜一切代价支援皇叔。  城在,皇叔在,朕也在。  国家危亡,民族存续,皆在我们叔侄。  朕誓与皇叔共生死。”

望着康熙远去的背影,常舒紧握战刀。  虽然盛京如今防御力量薄弱,但他已经决定豁出性命了。  他相信只要有康熙这样的圣明天子在,大清一定还能复兴。  太监赵昌扶着康熙回宫,此时康熙的脸色,已经寒若冰霜。  “赵昌,立即传命盛京全城。  每家每户,必须出两名劳力,为城上守军输送物资。  青壮年劳力不足,就让老人和大岁少年顶上。或者青壮妇女顶上。  家家都得拆瓦拆柱拆石阶,为城上输送足够的滚木雷石,所有桐油全部上缴官府。  猎户家有狗的,也一律征集上城。  此令不分百姓贵族。  告诉他们,郑匪一旦破城,老少不留。  不但大清会灭亡,女真族也将彻底从历史上消失。  他们家里的男人会被杀,女人会沦为郑匪奴隶。  为了大清,为了女真族存亡,更为了他们自己,他们别无选择。  告诉他们,朕将坐镇崇政殿中,与他们同在。  倘若城破,朕身为大清国君,必然为国殉葬。”

“皇上,您真要与盛京共存亡吗?如今的盛京,满打满算,只有八千守军。  要么是匆忙召集的猎户,要么是征调的贵族子弟,要么是发配宁古塔的奴隶和罪犯。  基本都没经过训练。  如果郑匪只是骑兵到来,或许还能抵挡。  但假如郑匪的火枪队,火炮营,攻城步兵到达,几乎不可能守住。”

康熙回头看了一眼城上的常舒,以及稀稀落落的守军。  “赵昌,施琅现在在哪?”

“正在宁海湾休整。”

康熙冷哼一声:“这年头,连亲叔叔都能背叛,还有谁能靠得住?  朕看常舒也不是个好东西。  或许如今只有施琅可信了。”

“皇上为何会觉得一个汉人会忠心大清?”

赵昌不解。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超品姑爷 乱世武夫 父皇,请退位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