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年,就双双考上了秀才。这在当时的柳家,当时的镇上,那可是不得了的大事儿。但是,即使再像的两个人,随着时间慢慢长大,随着他们接触的事物不一样,当然就开始慢慢不一样了起来。即使他们长相上还是分不清的,但是性格上,却开始有了细微的分别。哥哥柳问风更加外向一些,平日里除了日常的功课,反而是对军书军阵产生了兴趣。而弟弟柳涵水呢,对比起哥哥来说,就要相对文静不少。毕竟对于弟弟来说,他其实一直生活在哥哥的光环之下,自己每天都在拼命追赶。堪堪赶上都已经耗尽了力气,哪里还能去管自己喜欢什么,有什么爱好。所以,当时考上秀才之后,弟弟才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不管怎么样,还是追上了哥哥的步伐。毕竟两个如此相像的人,周围的人难免就会将他们二人拿出来比较一番。哥哥确实是不在意的,但是哥哥的不在意,在弟弟眼中,就是成功者对失败者的鄙视。弟弟觉得,就是因为哥哥认为他比自己优秀,所以才能那么轻而易举的说出自己不在意。考上秀才之后,正常的发展顺序,应当是他们再接再厉继续往上,踏上进京赶考的路程,当然,弟弟也是这么打算的。弟弟也更加努力起来,想要在进京赶考时一鸣惊人,得以将哥哥甩在身后。但是,事情总有意外。毕竟考上秀才,对于哥哥来说,其实就是随手的事儿。那个时候,哥哥还处于探索自己的阶段,在没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之前,他还是随大流的去考了秀才。在接触到军书军阵之后,哥哥就豁然开朗,明白了自己喜欢什么,想要做什么。所以,他开始有了不在科举的念头,他想进军营,想要体验战场上那种热血沸腾的生活。他对军阵的研究甚至到了一种痴迷的状态,经常废寝忘食。但是他也知道,军阵这个东西,光光是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某一天深夜,他从书案前坐起身来,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去边关,去军营里磨炼自己。第二日一早,他便迫不及待的去找了父母,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但是可想而知,这个决定并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可。毕竟在赵国的这个大环境中,还是秉持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认知,虽然大家也没有说看不上军队里的人,但是就是觉得那不是最好的出路,当然也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去军营里受苦的。更不要说,柳家本就算是大户人家,而且他们兄弟二人,还是家族中最有可能考上状元的两个人。哥哥当然也是不肯就这么轻易放弃的,同父母据理力争了许久,都没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弟弟在得知哥哥的想法之后,第一个念头居然是:他怎么可以抛下我去军营中?弟弟当然是没有这种想法的,他同大多数读书人一样,就想着高中之后,在朝堂之上谋求个一官半职,若是能继续往上做上大官,那也是光宗耀祖的事情。若是没有那个命,在朝堂上当个小官,也是许多人一生都企及的生活了。再说了,若是哥哥去了军营,那他就放弃了科举,若是哥哥放弃了科举,自己又如何能打败他,将一直比自己优秀的哥哥踩在脚下?不行,他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就算是要,也要在科举之后,自己将他打败之后,管他去哪儿,都不重要了。这么想着,弟弟找到哥哥,表面上是站在哥哥这边,实际上就是为了自己的私欲。他给哥哥出主意说:哥哥,你先假意应付他们,说是想通了,要努力学习进京赶考,爹娘肯定就不会拦着你了。等到日后,我们兄弟二人结伴上京,科举结束之后,那你不是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到时候爹娘离我们那般远,又如何能管得上你?当时的哥哥,也是满脑子都是进军营完成抱负的念头,再加上他也从未想过与自己这般亲密,从小一起长大的弟弟会算计自己。还开心的感谢弟弟给自己出了一个这么好的主意。谢过弟弟后,便迫不及待的找到爹娘,按照弟弟给自己说的,同爹娘认了错,借着备考的由头,继续闭关研究军阵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