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求贤令(1 / 1)

第、出身,只看才能。”

秦宁闻言,并没有做出选择,而是沉声道:“对于三策,你如何评价?”

李九道回答道:“回禀陛下,下策最简单,但是,若采用下策,选拔的人才依然不能为陛下所用,所以,不可选。上策最难,但是,一旦实施,必然会动老氏族的利益,更何况,短期之内还无法制定一套完善的制度,所以,在陛下您没有彻底掌权之前,不宜施行,否则,会适得其反。综上,依奴婢愚见,中策最为合适。”

说罢,李九道立于一旁,等待着秦宁的批示。然而,秦宁并没有直接答复他,而是独自一人向着内堂而去,留下陈公公和李九道二人大眼瞪小眼!“陈公公,陛下这是何意?”

李九道有些忐忑的问道。“嘘!”

陈公公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走到李九道身边,轻声道:“陛下这是认真思考你的建言呢。你先回去吧,不要打扰她。”

“小的告退。”

李九道微微拱手,离开了勤政殿。望着李九道离开之后,陈公公跟随着秦宁的步伐,也来到了内堂。“陈公公,你说的不错,这个小李子还真是无所不能!”

秦宁轻轻一笑,道。陈公公愕然,道:“陛下,您这是打算采纳他的建言了?”

“嗯!”

秦宁重重的点了点头,道:“即刻拟旨,在京三品以上官员,在外二品以上官员,让他们每人举荐三到五名贤才,所选人才,必须在三月内到咸阳,朕要亲自面见他们。”

“另外,发求贤令!朕要在大秦境内广招贤才,强我大秦!”

秦宁确实听取了李九道的建议,不过,她的做法更加全面。她是同时采取了下策和中策。这叫顾全大局。这是一个帝王的取舍之道。陈公公拱手道:“陛下,官员举荐的贤才,自有官员自行招待,但是,求贤令求来的人才,如何接待?如何考核?如何任职?”

秦宁大手一挥,道:“此事,就交由小李子,不,李玄,亲自负责。”

“可是陛下,李玄只是一个内官,负责人才选举之事,合适吗?”

陈公公担忧的道。闻言,秦宁霸气道:“朕的随侍内官,亲自负责贤才选举,还有比这更合适的吗?”

“这……陛下,老奴明白您想让小李子承担更大责任的厚望,但是,若直接将他推的太高,在这宫墙之内,还有您的庇护,若到了宫墙之外,怕是会遇到很多人的刁难。”

陈公公略微有些担忧的道。“……”秦宁闻言沉思了片刻,才道:“即刻下旨,着太傅上官鸿任招贤馆馆主,负责大秦人才招募事宜!”

秦宁说的太傅上官鸿,乃是秦宁还是太子时候的太子太傅,即秦宁的老师。“可是陛下,太傅卧病在床,已经多日未出了,他的身体怕是难以……”秦宁直接打断陈公公的话,继续下旨道:“另外,即刻下旨,着纠察司副司李玄兼任招贤馆主簿,协助上官鸿处理招贤事宜,并随时将结果呈报于朕!”

闻言,陈公公嘴角一阵抽搐:“陛下,您这是让小李子以主簿之名,行馆主之事啊!”

“没错,拟旨吧!”

秦宁霸气道:“朕就是要告诉天下人,朕想重用他。”

“是,陛下!”

————第二天,几道求贤的旨意从大秦皇宫开始,向着整个天下传檄!天下震动。所有人都知道,大秦小皇帝要搞事情了。————再一天后。十五日。李九道离开皇宫,秘密向着终南山灵隐寺而去,与沈映雪约会。昨日的时候,李九道已经和秦宁汇报了沈映雪夫君王彦的事情,秦宁自然是同意了。李九道此次去灵隐寺,约会是一方面,谈合作,是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李九道不知道的是,在他刚刚离开皇宫不久,秦宁、陈公公二人在暗卫的秘密保护下,也悄然的离开了皇宫,向着灵隐寺而去。……梅邬。“相爷,据我们得到的消息,小皇帝已经离开皇宫,向灵隐寺而去。”

管家汇报道。“很好!”

赵德大笑道:“小皇帝应该好久没有去灵隐寺了吧?他终究还是憋不住了。马上就要亲政了,他应该去一趟灵隐寺!只是,他去了,就不要回来了!通知死亡凝视,务必将小皇帝杀死在终南山。另外,传信给鬼王,他,也该动了!这一次,务必将小皇帝杀死!”

“是,相爷。”

……灵隐寺,位于咸阳城南五十里处。灵隐寺与少林寺,并称华夏两大古刹,同为华夏七大圣地之一。而华夏五大圣地,分别是昆仑山、神农山、逐鹿书院、小圣贤庄、灵隐寺、少林寺,以及圣女宗。李九道离开皇宫之后,特意去了一趟城南,看望了一下濮尚、妞妞和薛栾。之后,才策马来到灵隐寺。来到山脚,李九道看到了无数的善男信女正拾阶而上,准备去寺院祈愿。人特别多,由此可见,佛教在这个世界的秦时期已经很发达了。“好高的山啊!”

望着高耸入云的山脉,李九道砸吧了一下嘴,感叹道:“这终南山,好像和原先的终南山不太一样啊!竟然这么高。”

“也是,毕竟不是一个世界。”

跟随着人群,李九道向着山顶走去。半个时辰之后。“好熟悉的身影。”

走到一半的时候,李九道发现,视线的尽头,有两个人的背影很熟悉,好像是秦宁和陈公公。“不可能,他们怎么可能在这儿呢。”

李九道甩了甩脑袋,将这种荒唐的想法抛掷脑后,继续往前走去。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父皇,请退位 乱世武夫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超品姑爷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