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书院补录(1 / 1)

第一名赵乙、第二名陈傲霜、第三名滕长生……”滕长生见自己榜上有名,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他继续往下看榜单,只见第四名竟然是李清照。滕长生暗自嘀咕道:“东京第一才女李清照?”

旁边一个女扮男装的白净书生反驳道:“怎么可能是东京第一才女李清照,肯定是重名。若真的是她,她的名次肯定在我之上?”

滕长生问:“你叫什么名字?”

白净书生道:“我叫陈傲霜。”

滕长生道:“原来你就是第二名陈傲霜?我是第三名滕长生。幸会幸会!”

书院里面,苏轼看着补录的学生名单,有点哭笑不得,暗道:“怪不得皇上说补录学生,不分男女,唯才是举。原来皇上是想让李格非之女李清照来书院读书。”

李府后院。李清照坐在大树底下边乘凉,边刺绣。这个时候,父亲李格非朝她快步走来。李清照听到脚步声,抬头一看,是父亲。李清照问:“爹爹急匆匆而来,有什么事情?”

李格非问:“你前几天是不是偷偷溜出去,参加了孔子书院的补录考试?”

李清照道:“没有呀,不知爹爹为何会有此一问?”

李格非拿出盖有皇帝玉玺的录取通知书,说道:“既然没有参加补录考试,那你为何会被孔子书院录取?”

李清照道:“这个我也不清楚。爹爹,我可以不去吗?”

李格非道:“这次补录,非同寻常。所有考生,都是朝廷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嗣。录入通知书盖有皇上的玉玺,由宫中的内侍送到考生家里。若是不去,乃是欺君之罪。”

李格非是学部侍郎,从三品,且李清照已满十八岁,所以李清照符合书院补录的条件。只是令李清照怎么都想不明白的是,自己没有参加考试,为何却被录取了?李清照道:“既如此,那我去。等一个月后,嫁给皇上,进了皇宫,我便如笼中之鸟,再也出不来了。不如暂且到孔子书院享受一下美好的读书时光!”

五月二十一,补录的学生纷纷到孔子书院报道。赵籍(赵乙)、陈傲霜、滕长生、李清照,分在甲班。陈傲霜和李清照女都是扮男装来到书院。孔子书院门口,李清照和赵籍不期而遇。李清照原以为元宵诗会上他们既是初识,也是永别,没想到还能再次见面。她大喜过望,轻启朱唇,带着几分羞涩,说道:“原来你也在这里读书。”

赵籍笑道:“相逢的人还会再相逢!”

上午第一堂课是策论。策论原指议论当前朝政、向朝廷献策的文章,但在孔子书院作为一门课程,相当于21世纪的思政课。策论课由院长苏轼亲自教授。苏轼阐述何为策论,只听他轻咳一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说道:“所谓策论课,策指的是朝廷政策,论指的是学生议论。自古以来就有士子聚会、将官言事、百官奏折、朝廷议政,无不是言来论去,讨论为纲,谈天论地,以见解评高低。”

苏轼讲完策论的含义,又讲到今年以来朝廷的改革变法。只听苏轼说道:“今年二月,朝廷追封王安石为舒王,配享孔庙,与颜回、孟子并列。半个月后,皇上到孔庙祭拜了孔子和王安石,向天下人表明了改革变法的决心。假如朝廷任命你为开封府治下的东明县知县,你如何把改革变法落到实处,造福百姓?接下来大家议论一下!”

半晌之后,苏轼见无人回答,于是只好点名说道:“赵明诚,你来说说!”

苏轼认为,赵明诚出身官宦人家,从小目濡耳染,应该多少懂得为官之道。哪知赵明诚却道:“学生刚来孔子书院,只懂经学和诗赋,不懂如何为官。”

苏轼又将目光投向其他人,但大多数人低头不语。似乎苦思冥想,又似乎羞愧难当。苏轼道:“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大意是读了很多书,如果不能学以致用,还有什么用呢?突然陈傲霜站了起来,说道:“老师,假如我是东明县知县,我会做以下几点。第一,兴修水利,鼓励耕种。民以食为天,作为父母官,首先要让百姓吃饱肚子。第二,建立银行,鼓励贷款。商人贷款可以扩大经营,农民贷款可以度过青黄不接之时。同时此举还可打击民间高利贷,增加朝廷收入。第三,扫黑除恶,维护正义。黑恶势力是社会毒瘤,严重破坏社会秩序,不除不足以平民愤。”

陈傲霜虽是一介女流,但回答问题却头头是道,令赵籍十分赞赏。从建立银行这一举措来看,她善于接受新鲜事物,能够紧跟时代潮流,是一个可造之材。说不定未来的陈傲霜是大宋的第一个女官。苏轼道:“说得好!你叫什么名字?”

陈傲霜道:“学生陈傲霜!家父十分喜欢老师的诗词。学生的名字,取自苏院长的一句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问道:“不知令尊大人是谁?”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超品姑爷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乱世武夫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父皇,请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