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余佑诚和韦济源达成的合资协议,西川维宾计算机工业公司今后制造的产品,内销都是由北京维宾科技公司负责的。而这个“维宾科技”实际上就是由顾长顺承包的947厂驻京办。何小山是个大学生,又不是走正常的参展程序,所以赴港手续比较麻烦,办下来起码要半个月。这半个月时间,何小山就尽量出现在课堂里。因为前两个学期,何小山比较另类,上课时间一半都没到,虽然考试成绩还在中上游,不过同班同学和他都不怎么熟悉,除了405的舍友,其他人和他都没怎么说过话呢。“山哥,你都是要到港岛去见世面的人了,还上什么课啊!”
说怪话的是吴琦,他四仰八叉地瘫着,“我们都被你指使得像条狗,你倒轻松自在,连不计成绩的公共课都有时间去上啊!”
吴琦这几天真忙的像条狗。一开学课时比较紧,他是一下课就赶去录像厅,和两个电子系的“帮工”几乎是轮班转,这才拆装好一半的设备。录像厅只有一间大厅两间小厅能正常放录像,而新的录像厅那边又没准备好,前来看录像观众都怨声载道的。秦虎也急的嘴上全是泡。吴琦在寒假里吃出来的膘都已经瘦下去一圈了,也难怪他要说怪话。耿朝阳正在喝粥和煎饺,也是一脸的疲态:“小山,等我吃完,我也过去上这节时政课。”
何小山点点头,也就没搭理吴琦。吴琦摸摸肚子,叹息一声,还是爬了起来。宿舍里其他人都已经出去了。吴琦抢过筷子,吃了三口煎饺,一抹嘴也准备出门。看他视死如归的样子,何小山都想笑。时政课的李老师是个不熟悉的老头,有些斑秃,看着很严肃,不过上课的时候倒是非常放得开。原本按照大纲,是需要讲最新的时政动态,李老师说了几句农村改革开放之后的变化,突然转移了话题:“最近清华那边出了一期农村问题的专刊,其中有一篇《论贫困山区分田到户的实践》,很有内涵,说的都是大实话,大家可以看看,顺便写点读后感。”
咦?何小山一愣,这不是哥哥写的论文吗?何小林的论文都已经发表,并引发热议,何小山一阵汗颜。倒不是妒忌或者其他,而是约好各写一篇论文的,而何小山的那篇却只完成了大半,回校之后他都几乎忘了还有这件事。得想办法在出国前完成它。下课之后,何小山就想办法去找来这期的清华的学刊。何小林的文章已经不是在家乡拟定的那些纲要了,而是更加深刻,字里行间能看出来何小林的观点经过高人指点,不过还保存着何小林质朴的思路。文章首先简述了五岭村分田到户的现实困难,地少人多,土地贫瘠,即使付出最大的努力,收获也不尽人意,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分田到户并不能让农民脱贫致富。因为口粮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也就没办法加大投入,对荒山进行开发,只能简单的进行开荒,以及进行养鸡之类的简单开发,最关键的是没有办法打通交通瓶颈,造成农副产品滞销。另一个在实践过程中,分田引发了诸多的矛盾,诸如田地的划分散乱,只能分成诸多小块,各家各户种植上也没办法提高利用率,最终的选择是维持现有的种植方式,以至于山区分田到户并没有让农民获得更多好处。最后得出的结论,这样下去,失望的人们会跟倾向于出外打工,或者迁入乡镇生活,加剧抛荒和人口流失……又因为国家人口和户籍政策,山区虽然暂时能够提升一些生活质量,长远来看却仍是拉大贫富差距的趋势。建议是行政上尽可能合并村落和乡镇,想办法引入企业,将富裕人口集中到县一级城市。然而里面隐晦地提到了粮食问题,解决方案里对这种山区是否能够保证粮食产量持悲观态度,认为即使城镇化、工业化成功解决贫富问题,也没办法解决粮食问题,所以人口还是会不可逆转的流向平原地区。论文有编者按,更有若干的响应,清华社科方面的学者跟着写出来很多的评论,争议主要集中在分田到户是不是适合这种山区,另一个就是贫困山区的出路问题。在图书馆看完整本刊物,何小山才发现天快黑了,自己不仅中饭没吃,连下午的专业课都漏掉没上。赶去食堂,果然一片狼藉,啥也没有剩下的。何小山只能溜达到小卖部去看看,居然看到了方便面。不过这不是后世他熟知的牌子,而是上海和北京的两种袋装方便面。何小山买了几包。不过没找到什么火腿肠之类的佐餐小食,也没有小包装酸豆角、辣白菜之类的,只买到一瓶辣椒酱。不过,他买了这两样东西,手里拿不下,小卖部的老板娘就给何小山找了一个小纸箱装下。何小山抱着纸箱子,叼着笔记本,走到宿舍楼前,一个大喘气,笔记本就掉地上了,何小山刚把纸箱子放到路边,准备转身回来拿本子的时候,发现一个穿着猎装的女孩子正在翻看。“新形势下的农民合作互助机制探讨?这是回应何小林的论文吗?”
女孩抬起头来,露出一副惊讶的表情,随后才说了句,“对不起,正好翻到这页……”她合上本子,将它递还给何小山,却看到扉页上“何小山”,惊呼出声:“何小林是你哥哥?”
何小山一呆。在北大,居然有人认识何小林而不认识何小山吗?自己不是好歹也是“北大”的名人吗?女孩显然没想这么多,开口问到:“何小山同学,我是学校学刊助理编辑何薇,你这篇稿子成稿了吗?”
何小山突然有了个想法:“其实,这是我和哥哥之间的一次约定……”他就把家乡的情况大致说了一下,也谈到了和哥哥的分歧,直把何薇听得眼睛越来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