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大半导体生产大国。日本企业不太喜欢搞那种要冒大风险、花大代价的开拓性独创研究,而总愿意搞那种容易成功的第二手的应用研究。这种方式实际上就是将别人开拓的成果产业化。日本企业有一句口号带着强烈的产业化意识进行研究”,这种“吸收再创新”的研究路线确实使日本IC企业在集成电路迅速发展中占了很大便宜。就好比这次,见到天正科技的汉字显卡,立刻提出了合作意向。而且一下子日电、日立和富士通这三家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合作意向。日本的IC企业垄断是出了名的,十几家搞IC的大企业垄断了全国IC产业90%以上,其中特别是日电、日立和东芝这三家垄断了全国IC生产的一半左右。而在计算机产业方面,富士通则是四强之一。现在日电、日立和富士通都表明了态度,唯独少了一家东芝……何小山冷眼旁观着,日本代表团各个成员和王立志、韩明益分别谈合作。他一直都在关注着舛冈富士雄,他是东芝的人,在石谷、武贺、崎田等人面前他却一言不发。不过,仔细观察之后,何小山发现舛冈富士雄并不是不想说话,而是插不上嘴。他小声地用英语问了舛冈一声:“舛冈先生,难道你们东芝……就没有和我们合作的想法吗?”
“有啊!不过,只是我个人……我的身份也无法代表东芝公司参与这样的话题呢!”
舛冈也没想到何小山会主动地直接和自己交流,可当他明白了何小山这句话的意思之后,却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说道。原来,这次的访华代表团里,目前在座的就只有舛冈富士雄一个人是来自东芝公司的。而他只是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不像石谷重太郎身为日电公司的高管,可以直接代表日电发言。由于这次座谈交流会仅仅只是一个初步的接触,王立志和韩明益也不可能立刻就对合作事宜作出决定,将近两点半的时候,由于韩明益马上还要回学校上课,会谈也只能就此结束了。“对于各位的提议,我们会尽快研究做出决定的。当然,这次你们来还要在国内待一段日子,这样的交流机会还有很多……”看看时间差不多了,王立志做了一番总结,就此结束了会谈。和何小山一起回北大的路上,韩明益对何小山说道:“小山,你觉得……日立公司的条件怎么样?”
刚刚韩明益和日立公司的代表武贺隆一直接进行了交流,武贺隆一对与天正科级合作的态度甚是迫切,甚至已经提出了初步的合作条件。何小山想了想,微微摇了摇头说道:“我们之前说好的,技术版权可以授权或交换但绝对不卖。可……韩老师,你看那帮日本人,他们提出来的意向大多还是买技术的套路,即便是武贺隆一提出的所谓人才交流,无非就是给一些免费去日本旅游的机会罢了,没多大意思!”
虽然武贺隆一和韩明益交谈的时候,何小山正在和舛冈用英语聊天,但他一心多用,其他人的谈话他也都保持着关注。武贺隆一提出的合作条件是,日立支付一亿日元的技术转让费,另外邀请韩明益去日本交流访问,一个月的全部费用都由日立承担,可以带五位随行人员……其他还包括了一些双方技术交流的条件,这些条件看上去的确是挺诱人的,但如果仔细一分析,和何小山说的一样——没多大意思!何小山之所以在一开始就提出了双方的合作原则,只交换技术或技术授权,就是因为这汉字显卡技术到了日本人手里之后,他们能靠这个技术发展出多大的市场,大家心里都没底,何小山也没底。如果是技术转让,那就是一锤子买卖,开价太高可能把日本人给吓跑了,但开价太低又很有可能卖亏了。如果是技术交换,那就看日本人能拿出什么样的技术来交换了,在这方面日本人占不了便宜,而如果是技术授权,那就更简单了,日本人卖多少,中国人按比例收授权费,大家发财!至于那些附带的条件,什么邀请访问啊,人才交流啊……说白了就是大家一起吃吃饭喝喝酒交流交流,都是虚的,没多大意义。虽然提出合作邀约的有三家,日立、日电和富士通,但在何小山心里却另有目标——东芝!1875年,75岁高龄的日本发明家田中久重在东京创立的田中制作所,1904年更名芝浦制作所。虽然芝浦以生产日本第一台洗衣机和电冰箱闻名于世,但实际上芝浦是以发电机、电动机等重型机电起家,后来才逐步拓展到家电、电信等领域的。1939年,芝浦制作所与日本最早生产白炽灯泡的东京电气株式会社合并,更名为东京芝浦电气株式会社,简称“东芝”。二战期间,东芝是日本五大军工企业之一。战败后,东芝开始全面转战民用领域,经过朝鲜战争美国订单提振、60年代“官产学体制”联合技术研发、70年代美国技术扶植后,东芝已经是一个拥有员工十几万人,经营范围涵盖基建、制造、发电、核能、半导体、家电、计算机、家电等领域的超级巨无霸。据说,日本人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都离不开东芝。除了半导体业务在国内和日立日电并称“三强”,其彩电业务与索尼、松下等并称“六巨头”,此时的东芝俨然是“日本制造”名副其实的代表。当然,如果仅仅只是实力原因,日电和日立包括富士通这三家也一点都不弱。而真正引起何小山兴趣的却是一个人——舛冈富士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