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家兄朱由校 > 第两百二十七章 大都督朱由检

第两百二十七章 大都督朱由检(1 / 1)

“把总!不好了,四骑卫和顺天二营的人把我们的军营接管了!”

  “你说什么?!”

  十一月十一清晨,当京城百姓还不知道恭顺侯府被废的时候,天策、羽林、龙骧、骁骑四卫联合大兴营、宛平营便接管了五军都督府与京营。

  京城三大营的各支兵马以把总为单位,开始聚集了起来,然而当他们全部集聚后,才发现以往各把总、各营官的勋贵军官纷纷消失了。

  一时间、京营内部人心不安,仅存的十六名无背景的把总更是找不出一个主心骨。

  整个京营陷入了一种惶恐不安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下,他们居然还毫无防备的穿着棉衣和四骑卫对峙。

  “吱……”

  当军营大门打开,所有人忐忑的向着大门望去,而策马进军营的,则是早早准备好的右军都督府右都督,孙应元。

  他骑在高大的战马上,身着甲胄,身后跟着骁骑卫的铁骑。

  伴随着他带人策马进军营,十六名把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该不该行礼。

  倒是这种时候、有一个二十六七出头的把总站出来作揖道:

  “五军营左军左哨把总周遇吉,参见孙都督!”

  “五军营右军……”

  “五军营左军……”

  “五军营前军……参见孙都督!”

  在周遇吉的带头下,众多把总分别开始站队,对孙应元称呼孙都督。

  同时、孙应元微微颌首,便说道:

  “接万岁旨意,五军都督府、京营革新,本都督今日前来,便是来裁撤京营的!”

  孙应元一开口便石破惊天,张口便要对三大营进行裁撤,这让众多把总纷纷不安了起来。

  “不过你们放心,但凡年轻力壮,吃苦耐劳者,都可以留下继续吃兵粮,只是就任的地方便不再京城了。”

  孙应元给他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同时宣布道:

  “我看人也差不多都到了,既然如此,那就开始吧!”

  突如其来的裁撤,让京营数万人猝不及防,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孙应元执行的这么快。

  毕竟三大营号称十四万大军,孙应元带着四卫二营就敢来裁撤,属实有些……

  他们说不出来,因为他们也知道,所谓的十四万听听也就罢了,整个京营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人。

  朱由检更是明白京营到底有所么虚弱,因此他才会直接让孙应元带兵来裁撤,说白了就是没把京营看在眼里。

  京营一向有占役、虚冒的弊端。

  占役就是士兵为诸将服劳役,一个三千人的小营中,这样的士兵能达到四五百人,并且还有卖闲、包操等弊端。

  虚冒就是部队没有这么个人,诸将及勋戚、宦官、豪强以自己家的仆人冒充军队中的壮丁,每个月支取一份厚饷。

  历史上东林党内的能臣李邦华主动请令,对京营加以清查,收回了占役士兵一万人,清出虚冒一千人。

  他在上奏崇祯的奏疏里,更是说三大营兵力虽有十多万人,但有一半是老弱之人。

  按照惯例,京营部队名额短缺时允许百姓报加,而这些老弱之人大都是通过贿赂勋贵进来的。

  李邦华一个没有什么兵权的人,就凭着胆子,便对京营革新,并且对选拔士兵都亲自加以考试,不是年轻力强的一概不录用。

  最后的结果就是,十四万人马的京营里,李邦华只选出了选一万名选锋,七千名辅兵,剩下还有三十六营的老弱没有裁撤。

  也就是说、崇祯年间的京营,十四万兵马里,最少有十万是老弱病残,并且都是走勋臣的关系进门的关系户,能打的只有一万七千人,剩下的两万多人则是没有背景被裁撤的。

  崇祯年间如此,天启年间也不差,这也便是朱由检敢于用四骑卫和大兴、宛平两营对京营裁撤的底气。

  当然、仅仅是裁撤还不行,因为李邦华历史上就是这样被坑的。

  崇祯二年,京城郊区受到建虏的攻打,对此李邦华选派了自己训练一年的三千亲信去守卫通州,两千亲信去增援蓟州,自己则是亲率各路部队驻扎在京城外边。

  结果不久后兵部传令让李邦华的带着京营撤回来看守女墙,于是哨探不敢远出,内外消息就中断了。

  李邦华这时请朝廷防备土匪,缉捕间谍,解散不法团伙,严禁传播谣言。

  又因为京师外城兵力单薄,李邦华作为文官主动请求出城,凭借石桥固守,而不是以城墙固守。

  但是这种时候、勋臣们为了夺回权力,便开始捏造流言蜚语,传入宫中,让崇祯多疑了起来。

  襄城伯李守锜当时总督京营,也恨邦华压过自己,乘机诋毁他。

  恰好这时满桂的部队在德胜门外抵抗后金的部队,李邦华也下令城上点燃大炮帮助满桂,结果不知道怎么的,平日里训练有素的京营炮手却挑着满桂的军营炮击,误伤了满桂很多士兵。

  这件事情出现后,朝野上下所有言官也纷纷上疏谈论,东林党内部也有人看不惯实干派的李汝华,没有太多人出面保全他,因此崇祯无奈就只好罢官,让他回乡闲住。

  从此接任的人都拿邦华作为教训,大都因循守旧,姑息养奸,兵政也就没法子讲了。

  实际上,炮击满桂军营的那档子事情根本就不难看出,是勋贵在利用以前的影响力下暗手。

  毕竟当时李邦华为了守住通州和蓟州,将自己亲信的五千人派了出去,而剩下的,大多都是和勋臣牵连的军官将领。

  所以朱由检就吸取了这个教训,他给孙应元的传令就是把京营裁撤,随后彻底打散。

  敢有闹事者,枭首于西市!

  有李邦华的前车之鉴,朱由检可不想让军中混入别的人。

  为此、朱由检甚至给了孙应元一条令,那就是必要时刻可以将京营所有士卒全部裁撤,每人按照京营的军饷,发一年军饷后遣退。

  有了朱由检的军令,孙应元做起事情也就更加胆大了,他本就想把京营所有人裁撤,但刚才周遇吉的出现,倒是让他生出了一种莫名的感觉。

  他总觉得,这个周遇吉给他一种亲近的感觉,因此在指挥大军开始裁撤京营的时候,孙应元将周遇吉叫到了跟前道:

  “你籍贯何处、祖上有没有出过什么显贵之人?”

  “标下现籍锦州,原籍为今南直隶睢宁风虎山,祖上未有出过显赫之人,最高不过是锦州卫百户官。”

  周遇吉作揖行礼,老实回答,而孙应元听到他没有什么背景,满意的点了点头道:

  “殿下宣我裁撤京营,随后以将京营分设为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宣武营、皇城营、彰武营……等上直六营。”

  “依你之见,这京营之中能留下多少人?”

  “依标下之见,六千人!”

周遇吉耿直的回答,并且说道:

  “除了六千毫无背景的青壮,其余人都应该全部裁撤!”

  周遇吉不傻,知道孙应元在给自己机会,他也想为自己谋一个出身。

  对于他的上道,孙应元也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道:

  “这裁撤之事便由你着手,若是事情成了,你为三千营参将。”

  “标下谢都督提拔之恩!”

年轻的周遇吉激动地单膝下跪,大声回礼。

  “事情成与不成,还是看你。”

孙应元起身,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周遇吉,随后转身离去。

  “恭送都督!”

周遇吉高声唱礼,随后等孙应元离开后才缓缓起身。

  他转身看向了京营之中被逐渐驱赶集中的各部人马,随后手不自觉的摸向了刀柄……

  “苛责勋臣!私自废黜恭顺侯府!这难道不是对成祖文皇帝的蔑视吗?!”

  当孙应元在为裁撤京营找到了好帮手的时候,皇宫外廷皇极殿内,高攀龙正在对着诸多臣工,以及龙椅之上的朱由校疯狂弹劾朱由检。

  昨夜恭顺侯府的事情发酵了,谁都知道朱由检罢黜了吴汝胤的爵位,将这个传承两百年的侯府直接贬为了庶民。

  之所以消息传递的那么快,也是因为今日一早,张维贤等诸多勋贵都前来上朝。

  他们来的原因很简单,不是想威逼,就是想看看皇帝的态度。

  如果皇帝也支持齐王,那么没有办法,勋贵那点底子,根本就不够那位齐王殿下折腾。

  事实证明,朱由检和朱由校还有诸多文官还是低估了勋臣的废物,都已经被朱由检蹬鼻子上脸,甚至有的伯府再传一代便要被剥夺爵位,但他们依旧不敢放肆。

  朱由检的布置太密了,反应太快了,勋臣唯一的底牌就是京营,然而当他们昨夜召回所有勋贵子弟议事的时候,却不想天才刚刚亮,孙应元就忽的出现在了京城,并且带兵去京营了。

  京营是什么水平,勋臣们能不知道?

  只看人数倒是有十四万,但真打起来,恐怕早朝还没开始,就要被四骑卫全部打趴下了。

  没了京营,勋贵还有什么底牌?

  盐商?

  别说笑了、他们要是真的敢鼓动盐商,朱由检估计得乐死。

  辽商的下场是什么?整个大明已经没有人不知道了。

  朱由检忍受辽商三次通敌的结果就是,这件事情尤为恶劣,一旦商贾犯事,他就可以把这个事情扯出来。

  别提什么小部分人,当初辽商事情的时候,文臣就是那么说的,结果文臣被辽商啪啪打脸,最后还被朱由检上奏的军报里狠狠嘲讽了一番。

  商贾再敢犯事,朱由检可就没有忌惮的可能了,那就是直接拔刀了。

  这次的事情、张维贤等人看得清楚,仅凭勋臣的势力是斗不过朱由检的,他们也不可能倒向文臣,因为他们手上的本钱太少了。

  文臣也根本看不上即将被废的京营。

  但这倒不是说文臣不会管他们,相反、文臣一定会大管特管。

  无他、再让朱由检革新五军都督府、裁撤天下卫所、改组京营,那文官就真的只能引颈就戮了。

  即便眼下朱由检已经掌握了天下六成以上的兵权,但最少还有三成是站在文官那边的,剩下摇摆不定的也可以拉拢。

  原因就是、五军都督府根本没有威信可言,大明自土木堡之变以来,原本是五军都督府后勤管理处的兵部异军突起,早就夺了五军都督府的兵权。

  现在朱由检要求革新五军都督府,革新的要求是什么文臣们不知道,但他们知道一点。

  五军都督府如果死灰复燃,那兵部又要沦为后勤处了,甚至连后勤处都排不上,因为御马监包办了一切。

  没有了掌控兵权的名义,那文官手里的那三成兵权,也不过就是几个调令就消弭的事情罢了。

  造反的事情,他们是不会干的,因为推不出一个主心骨。

  他们只是想遏制朱由检,让他别太过分了。

  不过从他们的想法也能看出,他们对朱由检渐渐已经开始畏惧。

  从一开始想要让朱由检迅速就藩,再到朱由检一离开京城他们就恐慌,连续数次上疏让朱由检奉京就藩。

  再之后还想拿下朱由检的兵权,结果再到现在,他们已经不可能卸掉朱由检的兵权,只是想着遏制朱由检,保持眼下的均衡局面。

  不过、这样的局面下,总是有些人愿意给勋贵当枪使,而这人便是东林之中只懂得党同伐异的高攀龙等人。

  他在皇极殿上大声弹劾朱由检,浑然不顾朱由校微微皱起的眉头。

  “复辽结束,齐王复辽总经略的官职已经取消,但齐王却还能随意指挥上直、拱卫营等兵马,臣从未听过,有哪一朝的亲王可以不经过兵部和皇帝来私下调动兵马的!”

  “万岁!齐王今日敢废黜恭顺侯府,那明日是不是就要作乱犯上呢?!”

  高攀龙语气悲戚,跪在金砖之上,手持笏板的模样,让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朱由检已经造反了。

  “万岁!臣万言扬附议,请万岁命大汉将军前往燕山大营,请齐王奉京就藩!”

  万言扬也站了出来,而此刻的奉京就藩意味已经变了,可以说是一种变相的圈禁。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这种时候、齐王党的官员主动走出来,持着笏板大声道:

  “谁都知道,齐王殿下一心为公,再说,若是要造反,何不在先皇大行之时?为何要拖到现在?”

  “万岁!臣请治高攀龙、万言扬离间天家之罪!”

  “万岁、臣等附议……”

  一时间、皇极殿数百大臣中,近十分一的官员站了出来,这其中有齐王党、有阉党,总之他们都知道,除非皇帝表态,不然必须要站在齐王这边。

  齐王表现得越强势,这说明他们的选择越对。

  诸党被压制的越惨,那么空出来的位置才有他们坐上去的机会。

  “万岁!臣……”

  “行了……”见高攀龙和万言扬以及一众东林文臣还要说,朱由校不耐烦的喝止。

  他一开口、瞬间众多大臣纷纷闭上了嘴巴,等着看他的表态。

  不过没有让齐王党和阉党官员失望,朱由校在开口后立马说道:

  “恭顺侯府被罢黜一事,吾是知道的,其第三子吴惟华走私军械,盗卖京营火药、甲胄资助北虏也已经坐实,齐王没有做错。”

  “另外、兵马调动一事,这也是吾准许的。”

  说到这里、朱由校准备给这件事情来个总结,因此深吸一口气道:

  “宣旨、从即日起,五军都督府改组,前后左右中等五军,改为东西南北四军、外加海军,以及上直。”

  “四军与海军为五军,与上直一同,各设都督一名,五军都督之上特设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可调动上直兵马。”

  “再论功,复辽一战,齐王首功,暂代五军都督府大都督一职,兼领上直都督。”

  “加授齐王总戎御马监,再授齐王开府之权,工部着手于齐王商议,速速于京内营造齐王府。”

  “万岁不可啊——”听到朱由校的话,除了齐王党和阉党以外所有大臣都拜服在了地上,高呼不可。

  “万岁!我朝自开国以来从未有五军大都督一职,更何况授予亲王开府之权?”

  “万岁!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当由兵部尚书兼领,如何能请亲王代领?”

  “万岁!御马监赋税堪比国帑,如何能交给齐王总戎?”

  “万岁……”

  朱由校的旨意,像是捅了马蜂窝一样,所有人都开始上疏,并说出了各种意见。

  他们之所以这样,也是因为朱由检虽有御马监、上直、拱卫营之权,但并无之名。

  眼下朱由校的意思是,不仅要承认这个名,还要加大这个权,文臣不反对才奇怪。

  尤其是开府,开府代表什么?那就是代表一个小朝廷。

  说句难听点,万一朝中大臣不堪重用,这个小朝廷立马就能替换大朝廷运转大明朝。

  也就是说、朱由校实际上是准备开始着手革新了。

  这一举动,可以说把士绅商贾的利益都得罪了,除了百姓和皇权、新生的齐王势力满意,其他没有任何一个势力会满意。

  “朕意已决!”

朱由校望着殿上的众臣,语气强硬。

  “既然万岁执意如此,请准许我等辞官!”

  高攀龙大声喊出,怒目与朱由校对视,而朱由校也是一愣。

  还有这种好事?

  “准!”

朱由校想都不想就同意了,他早就受够这老小子天天上疏,胡乱弹劾了,现在正好把他办了。

  说罢、朱由校生怕高攀龙等人后悔,起身便准备离去,徒留下殿上哭嚎的诸党文臣。

  在走出皇极殿,坐上了步辇后,朱由校对旁边跟上来的魏忠贤交代道:

  “让人去问问弟弟,革新后五军都督府的官职,以及官职推举谁,弄出个名录来。”

  “奴婢领旨……”魏忠贤顶着心虚的心情应下,而之所以心虚,也是因为皇帝给齐王太大的权力了。

  古往今来,能有这样权力的,还真的只有天策上将军的秦王李世民,而李世民的天策府,或许还不如朱由检的齐王府。

  天策府顶多就是总戎大唐内外兵事,但后勤这块还需要大唐其他势力帮助。

  但齐王府就不一样了,御马监的税赋可是已经快比得上整个六部五寺了,可以说朱由校是给了自家弟弟另一个大明的全部权力。

  除了一个皇帝的名头,朱由检还真的和皇帝没什么两样。

  “还是太年轻了……”

  魏忠贤隐晦的看了一眼朱由校,想了想朱由校和朱由检的年纪,不由在心底感叹了一句。

  估计古往今来,也就这哥俩能这么乱来……

  而魏忠贤的想法,实际上也是朱由检的想法。

  当锦衣卫八百里加急,一个时辰后将京城内朱由校的圣旨送到朱由检手上的时候,他第一时间感受到了手中圣旨到底有多么“沉重”。

  “呼……”

  深呼一口气,燕山大营御马监衙门正厅门口的朱由检毕恭毕敬的将圣旨收进了陆文昭准备的木匣内。

  在亲眼看见陆文昭命人将圣旨收好后,朱由检才开口道:

  “哥哥的信任,我不能辜负。”

  “起草奏疏,将五军都督府的官职填上名字吧。”

  “是!”

陆文昭闻言,当即命人搬来了桌子,亲自将朱由检昨夜连夜写出来的五军都督府新官职表摊开,提笔便在大都督和上直都督两栏上写下了朱由检的名字。

  朱由检看着陆文昭写下自己的名字,便紧接着说道:

  “擢升孙应元为东军都督,秦邦屏为西军都督,满桂为北军都督,戚金为南军都督,黄龙为海军都督。”

  “再擢升秦良玉为四川总兵、马祥麟为云南总兵,秦邦翰为贵州总兵,秦民屏为朵甘总兵,秦翼明为乌斯藏总兵。”

  “戚元功为广东总兵、戚元辅为福建总兵,秦拱明为广西总兵。”

  “李如柏为陕西总兵,鲁钦为山西总兵,杨肇基为河西总兵。”

  “贺世贤为辽东总兵,尤世功为山东总兵,戚元弼为浙江总兵。”

  “张继先为河南总兵,刘道成为湖广总兵、杜文焕为江西总兵。”

  “孙守法为北直隶总兵,樊明为南直隶总兵!”

  朱由检的一通布置下,大明未来几年两京十五省的总兵都被定下了人选。

  在定下人选后,朱由检又补充道:

  “以我定下的官职继续填名字即可,至于各省兵马编制也定下。”

  “常备的外拱卫营是一省四个,主要负责戍卫,这是总兵可直接调动的三营兵马。”

  “除了这三营兵马外,各都督府各有直属的三十个拱卫营,合计一百二十个。”

  “上直拱卫营扩充至二十六个,北直隶十六个,南直隶十个。”

  “除此之外、大宁三卫改组为大宁卫、燕山卫、朵颜卫,并入上直十六卫。”

  “龙江、横海、水军三卫直接并入海军,另外海军再募兵九卫,合计十二卫。”

  朱由检交代了需要交代的全部,但陆文昭听后却道:

  “殿下、您这是把骁骑卫指挥使和龙骧卫指挥使的刘道成和樊明给外派了啊……”

  “这样一来,还得为这两卫找统帅,而且您好像漏了曹文诏将军和他的朵甘营。”

  陆文昭的问题,朱由检没有丝毫犹豫便开口道:

  “曹文诏和他的朵甘营我另有用途,至于秦翼明和秦民屏二人,也暂时遥领朵甘和乌斯藏,等河套和努尔干的事情解决了,我再解决乌斯藏。”

  “既然如此,那卑职便将先前安排好的其他人给写上其他官职了。”

  陆文昭颔首回应,而朱由检也眯了眯眼睛道:

  “写吧,写完发给皇兄,这大明天下,该洗一洗污垢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超品姑爷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乱世武夫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父皇,请退位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