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是色泽瑰丽的红釉杯盏,造型精致,散发着生气勃勃的活力。杨国直点了点头,觉得还不错。但看到第二件,是雕刻者牧童吹笛造型的玉镇纸,他的眼神中露出了一丝不以为然。拿起玉镇纸观看了一会,图案镇静而优雅,细节处凝聚着匠心独运。在林然看来,这两件文物完全就是艺术品,是历史的见证。杨建龙也以为杨国直会夸奖林然的眼光。然而并非如此,杨国直却对第二件文物不以为然。他没有像林然和杨建龙那样愿意去发现它的价值,而是站在商人的角度看问题。“这玉的品质一般,你们多少钱买下来的?”
“五百。”
杨国直的态度瞬间变得让林然感到不悦。“太贵了,这顶多就三十块钱。”
从玉石商人的角度来看确实如此。但林然却认为,他这种态度,实际上是对文物,甚至传统文化的不尊重。“杨先生,你觉得不好看没关系,毕竟我们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
林然笑了笑,把东西收起来。言下之意,就是他觉得这东西很不错。其实对于收藏品,杨国直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他确实不尊重文物,毕竟他最厌恶的人就是古玩商人,更不会去欣赏其价值。对他来说,古玩就是一种很普通的投资。换言之,就是金钱。他不会在收藏中投入的任何情感,自然也感受不到林然他们的想法。但对林然这些收藏家而言,一件文物,绝不仅是收藏家的财产而已,还是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这一点,收藏家和艺术家之间有着极为相似的联系。收藏家能够通过艺术品看到历史,寻求着内心深处的平静和自我认知。其实这一路来,林然通过收藏文物,对其进行鉴赏和选择,审美观和价值观已经数次得到了升华,这一切,和文物有离不开的关系。优秀的艺术品,它们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金钱上,更珍贵是它们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它们是时间和思想的见证者。林然在选择收藏品时,第一个考虑的就是以前应该以开放、品味和深度去思考,不断增强自己的审美素养和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会使他对艺术品产生兴趣,并为之努力。其次是要懂得如何将艺术融入生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作品本身的表面。这才是最重要的一点。学会尊重和欣赏艺术品。欣赏更是一种能力。抱歉,我理解错误。本来和杨建龙一起到杨国直家做客,他们应该客客气气的。但杨国直表现太过傲慢,让林然对他产生了不满情绪,并决定保持距离。之后没有再说什么。反倒是晚饭后,杨建龙找到了杨国直,询问今天生意谈判进度。“没有任何进展。”
杨国直双手一摊,他已经请求冯家谅解了,可是冯家根本就不把他放在眼里。杨国直随后苦笑了起来:“建龙,看起来这次哥已经走到绝路上面了。”
他现在要面对的问题非常的棘手。可不仅仅是供应商的问题,他们公司本身就存在一些财务问题,如果失去了供货来源,剩下的和他们合作的人也会对他们的实力产生怀疑。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不能解决这眼前的问题,最终将会面临破产。“哥,大不了东山在起。”
杨建龙安慰道。但是他也清楚,以哥哥这么高傲的性格,绝对不可能会坐以待毙。如果公司真的破产了,他肯定会走极端,至于是做什么事?自己也没有把握。杨建龙深吸了口气说道:“哥,虽然我不敢百分之百的保证,但是,我相信我干爹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你干爹?”
杨国直疑惑的看着他。得知杨建龙口中的干爹就是林然的时候,杨国直目瞪口呆。甚至有些生气的指责杨建龙:“你平时胡闹就算了,竟然人这么一个小子为干爹。你这让你爹和你岳父怎么想?”
这一切在他眼中看起来确实太过荒唐,杨建龙的年纪,都足够做林然的父亲了。对于被别人质疑,杨建龙早就习以为常了。他笑着把之前在潘家园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杨国直。“原来是赌输了。”
杨国直自言自语道。这就没办法了,男子汉一言九鼎,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绝对没有收回来的可能。让他比较意外的是,郑学茗竟然没有反对,反而接受了这个兄弟。虽然和郑学茗关系不是很熟,但他的名字还是听说过的。能够被郑学茗认可,也就代表林然有点本事。“不止如此。”
杨建龙说道,“干爹在京城的时候,帮助过我爹的朋友,也就是陈叔叔,他跟你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