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这些瓷器好漂亮啊!”
叶紫惊叹道,“这些全部都是你朋友的收藏品吗?”
刚才林然已经告诉了叶紫,本次展览是马震主办的。即便不是他的私人藏品,也是通过他的关系得到的。林然的目光停留在了展柜里的一个精美的青花瓷瓶上。元青花。制作工艺非常精湛,色彩斑斓,图案精美。如此具有收藏价值的古玩,竟然在马震手里。“我们能买下它吗?”
叶紫眨着眼睛问道。“这恐怕不好搞。”
林然摇了摇头。这些展览品也不知道是马震的收藏品还是附近古玩店组织起来,一起放在博物馆供人参观的。刚才的元青花无法用手去触碰,但是从外表来看应该是真品。非常难得,不容易买到。叶紫有些失落地叹了口气,展柜当中很多瓷器让她非常中意。可是真要买下来的话,估计也拿不出这么多钱。在看完了瓷器区之后,他们继续往其他区域探索。望星馆内部面积还真大,展览的物品也很齐全。除了瓷器以外,还有字画,木制品,青铜器,玉器等等。每个区域都配备了专门的导览员,如果有游客在旁边观看他们就会拿着小型的麦克风,详细地介绍展品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价值等等。比如在字画区,他们就看到了一幅徐悲鸿的作品。《奔马图》。引导员告诉他们这是徐悲鸿在1941年创作的,描绘了一匹奔马在草原上狂奔的场景。这幅画的最特别之处巧妙地融合了国画和油画的技法,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目前这幅画还只是普通的藏品,过不了多久就会被列为国宝级文物。平常确实在外面见不到。其他的区域也是物品齐全,例如青铜区展示了许多精美的青铜器,包括鼎、觚、爵、壶、钟等等。玉器区展示了许多精美的玉器,包括玉佩、玉璧、玉髓。“感觉比我们那里的博物馆藏品还丰富。”
叶紫感叹道。“藏富于民。”
林然笑了起来。毕竟这个年代还有很多人没有把家里的收藏品上交,留做自己赏玩。不过,林然也注意到了。其实这家博物馆当中的展览品,并不全部都是真品。有很大一部分是赝品,但是仿照水平特别高,不仔细看的话根本就看不出差别。这也是马震厉害的地方。有些东西如果被博物馆的人看到了,是要强制收回的。而赝品就不一样了,他故意会在赝品上面留下手脚,在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同时,融入了一些新的元素。使得展览品看起来更加吸引年轻人,而行家也能一眼看出来是赝品。用于交易的价值并不高,可是用作参观再合适不过了。简直就是把工艺品的价值发挥到了极限。林然看完也不禁点了点头,马震真的是个商业人才。虽然是赝品,但配备的讲解员也非常的专业,引导人们去了解文物的历史知识和背景,特别着重培养年轻人的审美意识。叶紫也看得兴致盎然。“我们去那边看看吧。”
叶紫拉着林然的手,把他拖到了内部的一个展柜前。柜子上摆着一个小架子,里面有绒布,上面摆放一颗石头。石头的个头挺大的,仿佛一个鸵鸟蛋。“这是什么?”
作为珠宝店的销售经理,叶紫看到这块石头,欣喜不已。只不过,她不敢确定这石头的材质。看起来有些像玉,但仔细一看,却没那么晶莹剔透。表面呈现紫黑色还有,许多椭圆形的纹路,不仔细看的话还以为是眼珠,透露着一股诡异的气息。林然也萌生了兴趣,蹲下身子观看了起来。这颗石头被单独的放在一个货架上,而且还锁了起来,应该价格不菲。可是这附近并没有讲解员。也有不少的年轻人围在这里指指点点,似乎对于柜子里面的石头非常感兴趣。“这是什么?”
“应该是天珠吧?”
“哪有这么大的天珠?”
“那你说是什么?这眼珠般的纹路。”
“有可能是画上去的,可能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别开玩笑了,普通的石头会出现在望星馆里?”
周围的年轻人叽叽喳喳的讨论了起来。他们对于这块石头非常感兴趣,可是很明显他们对于古玩并不了解。叶紫听到他们的讨论也笑了起来,然后侧着身子看着林然。“林大研究员,你看出这是什么了吗?”
林然其实并不想出风头,而且他一时半会儿也没有分清楚眼前的石头究竟是什么材质。直到马震的声音出现在背后。“林兄弟,这就是我说从港城特意带过来的文物。”
穿着一袭黑色风衣的马震出现在了他们身后。身上自带大哥的气场,把周围的年轻人都给吓退了几步。连叶紫也站直了身子,脸上的笑容凝固了。只有林然还保持着沉默,无奈的笑了笑。“马兄,不要老是这么吓唬人嘛,你都快把学生们给吓跑了。”
林然吐槽了回去。马震却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他们是来看宝物的,又不是来看我的,我怎么穿都无所谓。”
他来到了展柜前,盯着里面的石头,若有所思。“我不是很确定,但是,是隋侯珠吗?”
林然反问道。华夏数千年的历史中,拥有的奇珍异宝不计其数。当然,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和氏璧。和氏璧被秦始皇制作成了传国玉玺,是由玉工孙寿利用和氏璧雕刻而成。和氏璧,其实就是卞和之壁。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得到和氏璧,甚至不惜以十五座城池来进行交换。等到秦统一六国后,便用和氏璧做成了传国玉玺,从此,玉玺成为了皇权的象征。直到秦国陨灭,传国玉玺到了刘邦手中,而后几经辗转,最终不知去向。当然,眼前的石头自然不是和氏璧。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其实有一件珠宝,可以和和氏璧齐名。它的名字就是随侯珠。随侯珠和和氏璧并称为“春秋二宝”。因为完璧归赵的故事在民间传颂的很远,所以和氏璧的名声远大于随侯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