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北洼村的街上,不错,确实算是街了,有不少面熟的人在摆摊,卖针头线脑,牙膏牙刷之类的东西,北洼村的人刷牙是最近才重视起来的。不错,他们以前都不刷牙。这里的人口味重,还爱吃韭菜大蒜,特别是夏天,一张嘴能熏死人,又不注意牙齿卫生,人们年纪轻轻牙就坏了,不少人还喜欢镶铜牙,那时候各村都有几个叫大金牙的。,队长说当时为了让全村人刷牙,可费了老劲了。牙膏牙刷都是村里出钱买的,白送,可是很多人白送都不愿意刷,但是村里大部分人还是开始刷了。街上的人们不断向张卫东打招呼,有不少外地的年轻人,用奇怪的眼神看他,然后看见他身边的关月玲,就低头叫老板,然后赶紧离开。关月玲说;“你们逛吧我先去厂里了。”
“妈,没那么忙吧,那么急去厂里。”
关月玲笑说:“这些人差不多都是咱厂里的工人,见到我就紧张,我在这里待久了,村里人卖东西都卖不掉。”
这......好像也是实情,关月玲出现以后,街上的人少了确实不少。队长说:“饮料厂的工人都是从附近村里招来的年轻人,你还别说,这些人来了以后,村里不管做个什么小生意,都能挣点钱。”
“那感情好,老人年纪大了做不动农活,就摆个小摊子打发时间也不错。”
“说的是呢。”
村里已经全部修了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户,下雨也不像以前出不了门。一个年轻男人从一户人家走出来,叫了队长一声叔,对张卫东羞涩地笑了一声就离开了,张卫东说:“大爷,这一家我记得他家没男孩,这个男的是谁?我好像又见过?”
“你不记得了?他是马家沟疯子的儿子,马小跳。”
提起这个名字,张卫东就想起来了,马小跳没有爹,她娘是不知道从哪来的疯子,刚到这边的时候还是个姑娘,在马家沟外面的一个窝棚里住,后来就怀孕了,大家都知道她是被人欺负了,不过民不告官不究,疯子没有人问。他生下来后,母爱让疯子扛起了担子,一个人要饭、帮村里人干力气活,把孩子养大,马小跳也是个好孩子,几岁上就开始干活与母亲相依为命。他年纪比张卫东大了几岁,他知道有这个人,却没说过话。“原来是他,他怎么从这一家出来?”
“他现在是彩凤的上门女婿,是咱们村的人了。”
这本来应该是高兴的事,但是队长看着马小跳的身影,神情却很复杂。“大爷,怎么了?他不好吗?”
“他很好。”
“很好你怎么还会是这个表情?”
“这种事说出来怕脏了你的耳朵,可怜。”
他的这一声可怜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却成功引起张卫东的好奇心问:“你们强迫他入赘的?”胡说,新社会怎么会有这种事。“那到底是什么事?”
队长被他逼得无奈,只好说:“行行行,我告诉你。”
北洼村的这户户主也和张卫东的爹同辈,叫张良板,也是生了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年纪和张卫东差不多大,但在六岁的时候,得了绞肠炎死了,这个病是北洼村人的叫法,具体改叫什么张卫东不知道。就是听说他死的时候,肠子在肚子里搅作一团。说远了。张良板一辈子就这一个儿子,当时差点跟着儿子走了,四个女儿已经嫁掉了二个,老三见弟弟走了,就跟爹娘说,她一辈子不嫁人了,在家当老姑娘养活二老。果然后来有人来给她说亲,她都说不嫁。村里人就说:“不嫁人也不是个事,既然老三不愿意嫁人,那就坐地招夫吧,找个上门女婿来家顶门立户,以后老三生孩子姓张,张家的香火就延续下来了。”
张良板和所有的北洼村人一样,从来不觉得女儿的孩子是自家人,她和外姓人生的孩子,就是姓张,也不是他张良板的孙子,但是三丫头愿意这样做,总比烟火彻底断绝的强,也就答应了。于是这家的三姑娘彩凤就开始招女婿,好人家的儿子都不愿意,家境不好的,人就有问题,于是这件事一直拖着,后来有人觉得马小跳不错,帮着说和。张良板是个传统又古板的人,他对马小跳虽然是满意的,却有一点不满意。于是就对马小跳说:“要做我家的上门女婿,你要改姓张。”
马小跳其实对姓什么无所谓,听说是改姓张就说:“好。”
“还有,你可以来,不过你娘不能来,上门女婿没有带着娘的,必须跟家里那头断了。”
马小跳听完这句话,呆了一呆,就说我要想想。张良板说:“我就这两个要求,你要是不愿意就算了,你也看见了我们北洼村的日子,家家都那么好,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
张卫东听到这里不忍说:“大爷,这事当初你就没管管?马小跳来咱村做上门女婿,她娘不用来,只要马小跳经常回去看看不就行了?”
队长叹气说:“这是家务事,而且我已经不是队长了,说话谁听。”
“马小跳上门了,真不管他娘了吗?这也太狠心了。”
“马小跳回去以后,不久就回来了,告诉张良板说,他把他娘送去外地亲戚家了。”
张卫东狐疑地说:“他家还有亲戚?知道有亲戚怎么不早去投靠?也不至于过的那么难。”
“他哪来的亲戚?在他们成亲的那天,马小跳喝醉了就开始哭,原来张良板开出了条件以后,他就带着他娘上了一趟去外地的汽车,走到一个不知道是哪里的山里,把他娘扔在了山里,然后自己回来当上门女婿了。”
这个答案让张卫东浑身毛骨悚然,吃惊的问:“知道他是这样的人,怎么还答应跟他结婚?”
“张良板觉得他事情做的好......”“那他娘呢?后来找过吗?”
队长摇摇头:“这人现在是死是活,在哪里,受了什么苦,没有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