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农在石闵的反复解说下,也总算明白了石闵的战略意图。 两人窃窃私语,从中午一直商量到晚上,这才终于敲定了所有的细节。 “志农兄!”
石闵一脸严肃的对李农叮嘱道,“此番你我分进,其实是兵行险招。一旦分兵,必须严格按照约定行事。若是一方失约,则整个大军攻势都将受阻。”
李农当然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 石虎排出这么大的场面,让太尉夔安挂名坐镇,不就是为了狠狠出口恶气吗?现在自己和石闵成为了主角,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场戏唱好。不仅是为了石虎,也是为了乞活军的政治前途考虑。 “这个愚兄自然明了!”
李农也十分认真的答道,“君侯放心,李农也不是没有带过兵的人,我这就回营召集众将商议。还有些军械辎重需要分配,愚兄就先走一步了!”
石闵知道战前的准备很繁琐,也不多留李农,当即把他送出了营帐。 此时天已经黑了,赵军大营里各处营帐都升起了炊烟。 石闵站在门口,仰面望天,深深吸了一口气。 “把队主以上诸将全都叫来!”
他朝门口的卫兵一声吩咐,转头就又进了营帐。 *** 三天后,赵国大举南征的消息终于正式宣布了。 为了配合石虎,邺都整座城市停止营业一天,家家户户关门闭户,让路给官兵。 从城南到城北,从城东到城西。整整七万多名精锐武卒或骑马或站立,列成了一个个整齐的方阵,静静地等待天王石虎的检阅。 石虎坐在车上,带着出征的众将一路检阅了所有的部队。 检阅完部队,石虎又在城郊拜谒了天地,向上天表明了自己才是天下正统,此番大动刀兵并非要吞并晋国,而是要遏制晋国的“挑衅”行为。 一番做作的宣示后,石虎一把火把向上天宣读的诏书焚毁,回过头将宣战诏书和节钺、印信等一同交给了太尉夔安。 夔安也当场表示将不负石虎的厚望,此战必定大获全胜而还。 当着石虎的面,夔安宣布了出发的命令。 从邺都出发,赵军七万人共分三路。 东路是以夔安为主率,张貉为先锋,共率部三万多人从汝阴方向包抄进攻淮南义阳郡的晋军,再从义阳出发,经麻城南下穿插邾城牵制武昌的晋军主力。 西路则是以义阳公石鉴为主率,共率部三万多人进攻襄阳。 这两路都是佯攻,而看似兵力最少的中路军则是以石闵和李农为首,负责中央突破,重点破坏晋军在荆州的经营,意使晋军十年内无法发动大规模的北伐。 三路大军自邺都出发,立刻进入了急行军的作战状态。 在夔安的事先安排和准备下,三路赵军全体轻装疾行,所有的军资辎重都被安排在了通往前线的前途郡县府库中。赵军甚至连甲胄都没戴,而是到了前线才能领到。 中路石闵军的士兵为了节省体力,更是一路骑马狂奔,仅仅用了两天就抵达了出发前最后的补给站,许昌。 作为汉魏故都的许昌经过魏晋两代经营,已经成为了中原地区最坚固的城池。石虎夺得政权后,更是在这里大肆修缮城墙,营建仓库。 这里囤积的兵器粮草足够十万人支用半年之久。本来先期抵达的石闵军在完成了装备和补给后本可以立即出发。但为了等夔安的大队人马,他也只能在许昌略做休整。 就在许昌,石闵和稍后赶到的夔安完成了部下士兵的补给和换装。 仅仅是赤手空拳的士兵列阵就能让石虎感到满意,现在完成了全副武装的赵军精锐列成的军阵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犹如一支铁铸的洪流。 放眼整个天下,能一次性拿出这么多机动兵力,而且还都是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的国家,也只有赵国一家了。 操场上的士兵不仅装备精良,而且都是跟随石虎和夔安在打天下时立下过赫赫战功的老兵,对于他们的战斗力,夔安没有丝毫怀疑。 此次作战的敌人是荆州的晋军,如果陶侃还在世,夔安或许还会忌惮几分。陶侃治下的荆州兵几次击退了赵军的进攻,甚至把纵横中原,就连石勒、石虎都头疼不已的郭默轻松擒获。这个老头子治下的荆州兵犹如一群雄狮,让夔安无法轻视。 但现在狮群的首领换成了庾亮。 智通的情报把庾亮治下的荆州底裤都给扒光了,夔安甚至有些怀疑建康派这么一个毫无军事经验的人来管理江东最大军事集团,是嫌弃国祚太长了吗? 可猜想归猜想,正事还是继续要办。 阳光下,操场上的赵军在带队将官的指挥下发出“荷荷”的呐喊声。夔安一时间觉得自己才是这个天地间的主宰。 他满意的大手一挥,铁铸洪流立刻分为了两波,分别从左右两边分开了去。 *** 赵军采取大规模行动的情报也被迅速传到了武昌。 尽管庾亮十分刚愎自用,但他也并非一无是处。南方的马匹十分紧张,庾亮深知骑兵并非江南所长,便索性放弃了建立骑兵部队,把所有的战马都拨付给了侦查骑兵所用。 幸赖晋军发达的情报网络,赵军从许昌出发的消息在短短三天的时间里就被传回了武昌。 西山上的高台里,庾亮再次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 “据侦骑回报,羯虏兵分三路,西路大军直扑襄阳~” 在做战情汇总的是新任的左司马桓景。他和事事亲力亲为的陈嚣不同,他口述一句,卫兵便替他摆弄一下地图上的棋子。 “东路虏军兵分两路,东路主力现正扑向汝阴。而中路虏军则去向不明。”
待卫兵摆弄好棋子,桓景便又坐回位置,一言不发。 “去向不明?”
庾亮皱着眉头问道。 桓景也不嫌烦,他再次起身答道:“回明公,从侦骑们的回报来看,似乎是向西与西路虏寇合流。”
“既然是与西路合流,那为什么还要从武昌出发?”
庾亮反问道。 “明公此问,也正是属下疑惑之处。具体去向还要等下一批侦骑回报!”
桓景的回答十分冷静。 “呵呵,”庾亮突然冷笑几声,朝座中的陶旭笑道:“子初的情报果然准确,如今赵军三路来袭。卿以为,虏中路军会去向哪里呢?”
陶旭听到桓景的回报也是心中一惊,这些报告似乎同他在晋书上看到的记载并不相同啊。究竟是哪一方错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