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七日暮,蒙军达麟游城外,兀良合台亲率一万蒙古骑射,举明火奔行城外一周,大展军威之际向城楼抛了一劝降书,书言只要城中守将开城,立封甘陕万户,更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江海见信即怒,亲登城头射矢,破口大骂蒙军,以示守城决心,兀良合台见计不成,只得退营驻扎。 十八日,蒙军架炮攻麟游,鄂州军顽强抵抗,宋军死伤数千。 十九日,石炮轰塌麟游北门,宋军退至瓮城与蒙军血战,鄂州军减员已过万,军中人心涣散,有即溃迹象。 十九日夜,江海快马上报全绩,请求退兵。 二十日,鄂州军南退歧山,接手刘整之前修筑的防御工事,江海再次上书向全绩请罪。 同日,蒙军集结大军攻歧山诸寨,攻势一波比一波强烈,放火烧山,毒雾透林无所不用其极,鄂州军出现大量溃亡现象。 幸在同日夜,利州军出凤翔,驰援歧山,在全绩的授意下川军顶替了荆军,鄂州军才得以回城喘息。 二十一日响午,拖雷与速不台正在帐中议事。 随着前线得利,拖雷的汗王金帐也不断前压,此日已在邠州新平城。 “凤翔的战事看似顺利,但我军伤亡也不小,再这样强攻,只怕宋境更不好入。”
速不台对这场战事的前景十分堪忧,仅仅一个过境甘陕就折损了上万蒙古勇士,这些人可是随成吉思汗南征北战的悍卒,死了这么多难免让人心疼。 “速不台,你以为我们现在正在和谁打?完颜仲德的残部?移剌蒲阿的留兵?还是汪世显的杂军?”
拖雷抬手打断了速不台的话语,战场是不问伤亡的,达到最终的行军目的才是唯一目标:“我敢肯定现在在凤翔的人马就是宋军的主力,而且他们有一位不俗的指挥者。”
“全冶功?”
速不台脑中突然冒出了这个名字。 “有可能,他在闽南待不了这么久。而且就我军这几月抓的兵俘而言,口音杂多,在宋国境内能够协调这么多地方兵马的人怕是只有这个禁军指挥使了。”
拖雷说话间神色有几分喜悦,西夏、金朝的名帅他见的多了,偏安一隅的宋家大帅他正想会会。 “确实,宋军这几年的战力与以往大不相同,最主要的是宋人学会了团结,以往宋境各地帅臣都是各自为战,人人都有自己的盘算,现如今这个全冶功却将这一盘散沙聚拢了起来,已经达到了不容小视的地步。”
速不台给出了中肯的评价。 “那又如何?我蒙古大军何曾惧过世人,宋人比之花剌子模,比之基辅可有碾压的胜算?哼!”
拖雷不屑反驳。 “大汗所言有理。”
其实速不台心中还藏了一句:拖雷终究不是成吉思汗,而今日的蒙古也没有了往日的团结,弱宋出了一个上下统战一心的人物,而强蒙却失去了头狼,各家子弟如昔年宋之边帅般相互提防,是胜是败,尤难言。 值此刻,一满身血渍的斥候冲入大堂:“报!军危失城。”
拖雷迟疑的片刻,瞳孔渐渐放大:“细细说来。”
“庆阳府军集结三万大军攻打延安,甘泉失守,守将已战亡,肤施围城,情况万分紧急,请大汗定夺。”
斥候说罢应声栽倒于地,杀出重围,一路狂奔已耗尽了他的气力。 “取延安,断退路,耍的好手段!”
拖雷语气中满是怒火。 速不台命人将斥候架出大堂,双目一转:“大汗,我军是否分兵夺回延安,打通粮道。”
“不,此刻分兵凤翔难下,且宋军移兵北疆,凤翔防守势必空虚,正是攻城的好时机,待夺下凤翔,何愁没有粮草?”
拖雷第一念想也是顺着宋守军寡力去的,现在折返去延安耗时又耗力,一旦窝阔台攻入南京路腹地,拖雷这一支人马便成了鸡胁,过境绕道意义大幅度削弱,届时窝阔台威名震慑诸部,又完成了铁木真的遗志,那拖雷的位置身份就变得十分尴尬,窝阔台有一百种理由卸了拖雷的兵权,去了他的官职,拖雷永无翻身之日,一个边缘地带的享乐王侯绝非拖雷想要的,所以他只有拼尽全力更快的完成绕到汉中,覆灭金人。 “大汗,此中会不会有诈,全冶功与我军交手已经不止一次,想必深知我军战力与意图,如今他封绝我军退路,应该还有其他后手,大汗要三思而行。”
速不台不认为冒险激进是上策,的确激进的好处是看似更容易攻取凤翔,但蒙军完全不必冒这个险,延安撑死只有三万人,取回延安比凤翔可简单多了,一方面可以解除蒙军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大幅度的减员宋军,届时再取凤翔也更容易,期间不过多耗了几天功夫,有这十拿九稳的方法何必去冒险。 “不可,宋军这大半年来的意图就是拖延我军进攻,如此折返正中宋将下怀,攻打凤翔又变得遥遥无期,且凤翔背靠宋国,宋家小皇帝若是趁着如此空隙再次增兵,我军将要面临更难的攻坚战,综上我军绝又可退,且更需竭力攻下凤翔城!”
战场瞬息万变,宋人坐有地利,拖雷更愿意相信蒙骑的战力,心中认定强攻方是取胜之道。 速不台闻言也陷入了沉思,拖雷所言在理,且他打心底也不会相信宋军能在一夜之间由守入攻,企图歼灭蒙军大股精锐,故而速不台更愿意相信拖雷所说的:宋人在尽力拖延时间。 思维的转变是双向性,大宋当惯了羊,蒙古人则一直扮演狼的角色,狼更具有侵略性,长久以来的围羊政策未曾失利,狼也落了定性思维。 “不过,该提防的还是要提防,派一支百人兵马向东探路。”
拖雷率先打破了二人之间的寂静。 “也只能如此了,大汗,末将请命攻打凤翔城。”
速不台决定亲自上阵,以最快的速度打下凤翔,击溃宋军。 “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