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反应就是:苏辙?不就是苏轼的弟弟嘛!可是再一想,也会立刻就想到苏辙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可是,苏辙和苏洵两个人就算是加起来,在后世的名气也不如苏轼一个人的名气大。后世人只知道苏轼苏东波,却对苏辙和苏洵知之甚少。没有办法,谁让苏轼的光芒太过耀眼了呢?其实,苏辙的才华并不比苏轼差多少,兄弟两个人受父亲苏洵的教导,在文学方面的才华其实相差无几。元老重臣张方平曾评价兄弟俩是:“皆天才!长者明敏尤可爱,然少者谨重,成就或过之!”
由此可见苏辙为人很是低调,性格沉稳,老成持重,不像苏轼一样性格外露,再加上传世的作品又太少,所以名气比起苏轼来,要小的很多。作为弟弟,哥哥又是个惹祸精,苏辙其实一直都在帮自己的哥哥苏轼收拾烂摊子。苏轼是出了名的能惹事,一生率真豁达,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却是也得罪了不少人,屡遭贬斥,坎坷多艰,一生光是被贬就有三次,也进过大狱。可是即便是如此,也没能让苏轼的性格有丝毫的改变,“生命不止,折腾不休。”
这八个字来形容苏轼再合适不过了。可苏轼能折腾,可就苦了当弟弟的苏辙了。每次苏轼一出事,都是弟弟苏辙为哥哥到处奔走,为哥哥求情,给哥哥鸣冤。可是苏轼呢?总是不停的惹事,*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被关了一百多天,刚刚出狱就开始作妖。出狱当天,伤疤没好就忘了疼的他又开始提笔赋诗:《出狱次前韵二首》之一百日归期恰及春,余年乐事最关身。出门便旋风吹面,走马联翩鹊啅人。却对酒杯浑似梦,试拈诗笔已如神。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従来岂有因。苏辙差点没被自己的哥哥给吓死,这坐牢做了一百多天,四个多月都堵不住这个大嘴巴哥哥的嘴,这不是作吗?最关键的是,你不但自己作!你这是要把全家老小都要害死的节奏啊!摊上这样一个心态乐观向上,心胸豁达,明敏率真的哥哥,苏辙还不整天提心吊胆吗?事实也正是如此,自己哥哥洒脱的背后,正是由于弟弟苏辙的默默付出。不得不说,正是由于弟弟苏辙的默默付出,才有了苏轼的成就!这件手札,正是这是苏辙写给自己哥哥苏轼的亲笔书信。书信中也没提及什么重要的事情,只是简单交代了一下家里的近况,关心了一下兄长的身体,也提醒自己的兄长行事不要鲁莽。看这手札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当时苏轼正在被贬海南。那个时期,苏轼已经六十岁了,花甲之年,而苏辙也已经五十七岁了。而当时,弟弟苏辙也被贬雷州。真是一对儿难兄难弟啊!不过即便是如此,弟弟苏辙还是十分关心自己的兄长,生怕自己的兄长会惹出什么事情来。可见苏辙是多么操心,都老头子了还不忘提醒自己的哥哥!两个人倒像苏辙是哥哥,苏轼是弟弟一样,真是兄弟情深。其实,二人曾经在被贬的途中有过一个小小的相聚。这次见面二人都是唏嘘不已,曾经意气风发,满怀志向的两个小伙子,现在都已经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可更加可悲可叹的是,都这么一大把岁数了,兄弟两个还陷在政治的泥潭中,无法自拔。当初,兄弟二人还曾有过约定“功成身退,对床听雨”,可如今看来,却是遥遥无期……分别的前夜,苏轼的旧疾发作,整夜都痛苦的不行,呻吟不已。而苏辙就整夜的守在哥哥的床榻前,给哥哥朗诵他的诗篇,还劝哥哥把酒戒掉。次日清晨,哥哥踏上了远去的船只出海了。苏辙望着哥哥远去的背影,想到自己和哥哥都是垂垂老矣,今日一别,也不知道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兄弟相见,想到这里苏辙不由的辈从心中起,泪如雨下。三年后,苏轼在自海南返回的时候,在常州病逝。兄弟二人并没有能见上最后一面,没有见到自己的弟弟,这也是苏轼心中最大的遗憾。苏辙的这件手札,正是兄弟二人被贬期间,弟弟苏辙写给哥哥的亲笔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