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山海关之战(1 / 1)

第三次十天签到了。来这个时代,一个月时间也还没有到。但是有件事坏了啊,朱由检看着快要到期的ak47和幻化面具,要不问问系统能不能续费一下?“不能哦。”

小秘书俏生生的回答道。朱由检询问道:“那以后有没有这种功能,抽到的物品能无限期?”

“只要是超越时代的产品都是不能无限期的。但是,若是你能抽到生产物品的全套生产线,便能生产这些物品哦。”

小秘书回答道。朱由检看过奖品池,里面就没有ak47这种跨时代武器的生产线,只有方便面这种玩意。其实这个系统更多的还是辅助吧,确实是偏向辅助的系统,没有直接给朱由检来一套军工生产线。“你说你要是红警系统该多好。别人带系统是带牛逼轰轰的系统,别说军工工厂这玩意的,克隆人都能整出来,你咋就不能啊。气死我了。”

朱由检气得不行,退出了系统,甚至连小秘书的黑丝都不愿意再多看一眼了。来到西五所,三千士兵已经在等待朱由检了。不是谁都能听到皇帝讲课了。对能听到皇帝讲课,士兵们的态度还是非常积极的,甚至是踊跃的。朱由检讲课也不拘泥于形式,一堂课下来说起许多典故,引得士兵们频频发笑。课堂气氛非常好,隔壁的老师阎应元都羡慕的不行。让阎应元准备的大黑板已经弄好了,并且还是可以移动的,阎应元让木匠加了两个轮子。三千人围成一圈,朱由检和大黑板就在圆圈的中心位置。反正是为了灌输给新军士兵们民族主义,反正只要是能激起士兵们民族主义情绪的东西,朱由检都讲。在黑板上写上了,家、国、民族,三排四个字。“你们觉得这四个字有关联吗?”

朱由检手中拿着铝皮裹成的圆筒喇叭,对众人问道。给三千人讲课,没有扩音设备,就单纯靠着朱由检的大嗓门子了。……一个时辰下来,很多士兵理解了这四个字的概念,也有士兵不理解。最终效果还是不错的,起码看着涨到了八万的忠诚度,朱由检是由衷的笑了出来了。“听懂了我今日讲的内容的兄弟,一定要帮助没有听懂的同学讲清楚,今日的课堂便到这里了。接下来的文化课,你们一定要好好的学,只有学好了知识,才能做一个好士兵,才能更好的保家卫国,为咱们大汉民族出一份力。”

朱由检说道。在士兵们的欢呼万岁当中朱由检满意的离去了。这群人比那群狗日的文官可爱多了,虽然他们大多数都是大字不识一个,没有任何文化的文盲。但他们知道朱由检给了他们最好的食物,甚至皇宫都分出来给他们住,还亲自给他们上课,他们所有人都知道感激,都知道眼前的皇帝陛下是真正的对他们好。那些文官呢?他们知道吗?他们不知道。他们满脑子只有着士大夫与皇权共治天下,满脑子的只有他们那可怜的权力斗争。亡国、亡天下在他们看来无所谓,不管是李自成当皇帝还是满清当皇帝,反正都是要用他们读书人来治理天下的。他们是没有一点的民族观念的。没有可能性去扭转这些文官集团的思想,起码现在是不可能。朱由检现在能做的就是强军,不择手段的强军,让军队强大起来,扫清楚外面的这些魑魅魍魉,再来肃清内部的问题。外敌这个时候才是最重要的。回到乾清宫,在御医小心翼翼下,朱由检的腿伤重新上了药。伤口已经被粉嫩的新肉长满了,表皮已经结痂,正如傅山说的,用了他的药,一个月便能下地走动。“结痂了便没有什么大碍了。不过陛下还是要好好休养,不要有过多的走动了。”

御医嘱咐说道。朱由检道:“行了,知道了。下去吧。”

打发走御医,朱由检看着空荡荡的房间,叹了一口气,这大晚上的有点无聊啊。这时代又什么什么娱乐方法。想到此处,朱由检赶紧将自己脑子里的想法打消了。自己想要娱乐方式,一会便能想出百种,一旦自己放松下来,抗清事业可能就要夭折了。作为皇帝,就算是丢了半壁江山,但依旧是天下最有权柄的人之一,一旦自己沉溺于娱乐,朱由检自认为以自己的自觉,怕是再难拔出来了。所以,时刻告诫自己现在不是享乐的时候,才能避免自己成为赵构那样的昏君。“哎,且看看书,来这个时代了也不能靠着皇帝的身份一直装逼下去,多学点东西总是没错的。”

……吴帅旋关日,文武尽辞行。士女争骇窜,农商互震惊。李自成虽然不是个文化人,但这首诗还是知道什么意思的,这是一首山海关当地士人带过来的消息。李自成讥笑道:“酸儒就算酸儒,都要死了还要写一首诗来。”

“吴三桂回师山海关,强夺了山海关后。当地百姓和士人都知晓了吴三桂的心思,强烈反对投靠满清。陛下,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当立即骑兵拿下吴三桂,拱卫山海关以防清兵入关。”

宋献策正色说道。李自成说道:“正该如此,传我命令,留一万老弱病残在北京,挑选出精锐十万兵马,随我前往山海关平叛。”

吴三桂已经在书面上呈交给了李自成,表示愿意投降,并且大顺都已经派往了官吏前往山海关。吴三桂在三月二十二日,吴三桂在山海关内的永平府卢龙还张贴告示,说要带着军队投降,后续突然改变主意,率领大军突袭了山海关,打算以山海关作为政治资本,用以投降满清。大顺军这次是打着平叛的名号进发山海关的。“京城中那些投降的明廷官员,也一并带着他们随行,防止他们作乱。”

李自成补充说道。追赃助饷已经波及了李自成麾下的统治区域,李自成彻底的得罪了士大夫阶层和地主基层,随着波及阶层的扩大,甚至普通的百姓阶层也遭到迫害。李自成这一手王炸的牌,结果因为这一个举动,打的稀烂,他已经同时失去了百姓、地主、士大夫阶层的支持。此时出兵山海关平叛,都担忧后方不稳了。“再把明廷的太子朱慈烺、永王、定王、晋王、秦王和吴三桂的父亲吴襄都带上。还有那些吴三桂的友人故旧,也都带上,他们若是能劝降吴三桂,自然是最好的。”

李自成寻思着说道。这一刻的李自成,还在妄想着重新让吴三桂投降。“陛下,陛下,没有发现明朝的太子朱慈烺,他跑了。”

很快便有人来汇报,没有看到朱慈烺。李自成大怒:“怎么让朱慈烺给跑了。将看管朱慈烺的人全都给我杀了。”

“陛下,现在要不要派人去寻找?”

牛金星过来询问。李自成压住怒火:“现在不是找朱慈烺的时候。平定吴三桂叛乱才是最重要的。”

大顺军队的速度还是很快的,第二日也就是四月十三日晨,李自成、刘宗敏亲自统率大军向山海关进发远在山海关的吴三桂是知晓这个时候没有办法与李自成抗衡的,跟吴三桂采取同一立场的只有原山海关总兵高第和卫城(即清代的临榆县)一小撮缙绅地主。关、辽两镇兵力合计不过五万,山海关一隅之地又难以筹措粮饷。吴三桂当然明白凭借这么一点军事和经济实力根本不足以同大顺政权抗衡,更谈不上在顺、清夹缝中求生存。他决定回师夺取山海关实际上意味着他在同大顺政权决裂之时已经把投靠清廷作为出路。为了给自己增添一些本钱,他不是率部出关以丧家之犬的形象向清方投降,而是玩弄手腕,一面“遣人东乞王师”,以京东要塞山海关城为见面礼;一面“遣人绐贼缓师”,“以待本朝大兵”。相比于李自成希冀通过君、亲之义重新招降吴三桂,吴三桂却已经铁了心要投靠满清了。而在李自成灭亡明朝的过程中,满清并不是没有任何的工作。如同鬣狗一样的满清,是不会放过这个可以瓜分中原的机会的。同李自成的麻痹大意相反,满清的统治者并不满足于占领辽东,随着大明朝的急剧衰微,他们趁火打劫的野心迅速膨胀起来,最开始是想同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对瓜分大明,只是被李自成完全无视了。崇祯十六年也就是1643年皇太极病死后,幼子福临继位,此子即为顺治皇帝。因为年幼的缘故,不能治理朝政,朝廷大权便全部落入了摄政王多尔衮手中。早在今年正月,多尔衮还亲自写信给李自成,说要与李自成一起瓜分大明朝。正月的时候李自成还是窝在陕西,并没发兵北上,攻破陕西,直至北京城。等到多尔衮信件到达陕西的时候,大顺的榆林守将王良智收到来信时,李自成已亲统大军向北京推进。王良智虽将满清来信事报告了李自成,但李自成对满清急切于分享胜利果实的企图再一次无视了。多尔衮不是你李自成不想跟我瓜分中原,我多尔衮就坐在辽东坐山观虎斗的主,他看准了大明的腐朽不堪,抓住了这个机会立即选择了出兵。今年三月,朵儿决定大举伐明。出师之前,大汉奸范文程上书多尔衮,指出大明灭亡的大势已定。这个狗汉奸都已看出了局势,那么大明的官员又何尝没有看出来局势?正因为看清了局势,才有无数的人选择了投降。四月初,传来了李自成攻克北京,大明覆亡的消息。多尔衮决定趁大顺军立脚未稳,迅速出兵。满清军队的此时已经是东亚最强的一支军队了,这支军队不单单是在战斗力上表现强悍,其组织能力也非常的强悍,随着的多尔衮的一声令下,数日之内,急聚兵马而行。男丁七十以下,十岁以上,无不从军。满清这次出兵同崇祯年间三次入口大不一样,战略目的已由掠夺财物子女变为进取中原。因此,多尔衮接受范文程、洪承畴的建议,严格约束军纪,规定“有抗拒者必加诛戮,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掠财物……军民秋毫无犯”。进军路线则采纳了洪承畴的意见,准备由蓟州、密云破边墙而入,避免顿兵山海关坚城之下。这个时候的满清军队还是避免走山海关,他们也不想在山海关去硬嗑,选择了绕路。或许是天命真的站在了满清的这一边。天命也丝毫的没有眷顾汉人。就在多尔衮发大兵入侵中原的时候,吴三桂愿意投降满清的消息传来。多尔衮率领大军立即转道,向着山海关而去。正在行军路上的李自成,丝毫没有意识到,随着满清的加入,一场改变后世近三百年,其影响更是超越五百年的战争即将到来。在李自成看来,这一次,只不过是简单的平叛战争。整个天下,只有在南京苟延残喘的朱由检,他的目光好像能穿透千万里,看到了山海关之战的影响。四月二十日,多尔衮接投降信件后,知道形势紧迫,为了防止大顺军占领山海关,下令兼程前进。次日,清军以一天二百里的速度急行军于当晚到达距关城十里的地方驻营。这时,大顺军与吴三桂、高第部关、辽兵正在激战之中。此时山海关汇聚了李自成大顺军十万人,吴三桂关、辽兵马五万人,多尔衮所统满、蒙、汉军队大约为七八万人。战斗力最强的自然是多尔衮率领的这支清兵。四月二十一日上午辰时山海关战役开始。李自成为了全歼关辽兵,防止吴三桂部被击败后引残部出关降清,作出用兵部署:把主力放在石河西,另外派遣部分军队包抄至关内外,进攻山海关的东罗城、西罗城、北翼城。双方激战一昼夜,到二十二日上午吴三桂军已有不支之势,据守北翼城的一支守军向大顺军投降。吴三桂自知不是李自成的对手,这个时候立即向多尔衮发出了救援。多尔衮坐山观虎斗的效果已经达成了。既摸清楚了李自成军队的真实实力,又消耗了大量的吴三桂军队,于是立即就出兵了。清兵进关后,见大顺军从北山至海边排列成一字长蛇阵,多尔衮即令清军沿近海处鳞次布列,吴三桂军排列于清军的右边,采取重点突破战术。这时正值大风扬尘,能见度很低,清军得以从容布阵。少顷,风止,多尔衮一声令下,清军呼啸出击,万马奔腾,飞矢如蝗。大顺军虽拼死抵抗,但强弱易形,兵员同吴三桂军已鏖战一昼夜,面对以逸待劳的清军很快就被击败,阵容大乱,大将刘宗敏也负了伤。李自成立马小摆阜上见败局已定,下令急速撤退。兵败如山倒,十万大顺军队被清兵和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杀了个七零八落,无数经过十余年起义战争,成就百战老兵的大顺军精锐被屠杀,其中多是李自成的老营士兵。随着精锐的丢失,李自成已经断然没有了东山再起的可能了。李自成率部仓皇而逃,此番大败,他败的极为不甘心!“鞑虏,鞑虏,鞑虏!该死!”

逃窜至永平府范家店,李自成身后仅仅只有两三千旧部跟随。十万大军出京,一路何等风光,此时却只剩下了两三千的残兵败将。明明都已经胜券在握了,山海关即将攻下,却突然出现了鞑虏军队,何其可恶!“吴三桂勾结鞑虏,此番我军败阵,鞑虏早已想染指中原。今后中原天下,就要沦落为异族之手了。”

宋献策摇头叹息,他想起了蒙元之祸。李岩受了伤,更是不语,山海关之战的失败,鞑虏已经没有了阻碍,他们可以长驱直入中原了,刚刚得手的北京城即将落入满清之手。“清兵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身后的清军恐怕有十万之众了,加上吴三桂的五万大军,十五万的军队在追杀我们,陛下当速速撤退。京城也不可守了,我们应当撤入陕西,依靠陕西防备鞑虏军队。”

牛金星急不可耐的提议道。李自成怒火弥漫,怨恨满清突然加入战争,更加怨恨吴三桂的投靠满清,让他数十年积攒下来的基业一朝清空,让他攻破北京,覆灭大明,成为天下共主的美梦彻底破碎。“将吴襄押过来!”

李自成要将这股怒火发泄在吴三桂的家人身上。吴襄被押解过来,看到李自成等一干君臣狼狈的模样,吴襄大笑道:“哈哈哈哈哈哈,李自成,当年你几骑遁入九嶷山,后来又让你死灰复燃,这次你绝对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李自成瞧着吴襄,目光中仿若能喷射出火焰,李自成咬牙道:“吴襄,你该死。”

“我是该死,但你李自成的死期也要到了!哈哈哈。”

吴襄嚣张的大笑着。李自成一刀刺入了吴襄的心窝,刺入心脏的刀子在李自成手中轻轻一转,破碎了吴襄的心脏。将吴襄的尸体摔在地上,李自成犹自没有熄灭怒火下令说道:“全军从吴襄的尸体上踏过去!”

可怜吴襄尸首被数千骑兵踩踏而过,从一具完整的尸体变成了破碎的尸体,而后又变成了一滩烂肉,最终地上只有着一块块碎乱的肉块和骨渣,散乱数十米,不少烂肉更是被马蹄带走。李自成逃窜进入北京城后,又将吴三桂在北京城中的家人尽数杀害。李自成对吴三桂的勾引清兵、叛变欺诈极为痛恨。而吴三桂却在山海关战役刚刚结束就率领关辽军民剃发降清,由多尔衮承制封为平西王。李自成于四月二十七日退入北京城,李自成这个时候又犹豫了,打算以京城据守,采取了积极的备战,只是大顺上下在山海关这一战被满清军队打出了心里阴影,不愿意再战,主张牛金星所言退入陕西的臣子们渐渐多了起来。此时也知道人心不能用的李自成,决定采纳牛金星的意见,弃守京城,退入陕西。清军在山海关地区作了短暂的休整,即向北京进发。四月三十日晚上,多尔衮在蓟县获悉大顺军已经撤离北京,命令多铎、阿济格和吴三桂等带领精兵火速追击,目的是进一步重创大顺军,尽量截留被大顺军运走的金银财物。他自己率领部分兵力于五月初二日由朝阳门进入北京。北京城在李自成兵败的时候,山海关战争的胜负消息并立即传开来了,随着李自成大军的撤退,无数的百姓、官绅、士人,已经意识到了北京将迎来他的新主人,这个新主人并不是他们所想见到的,也不是大明子民的同族。民族隔阂还是存在的,并且是广泛存在的!民族主义的基础也是有的!在百姓看来,那是胡人,是异族,传闻中的清人虎头蛇腰,喜欢吃人。而在士人眼里,华夷之辩一直都存在着,稍微有点节操的,则往南走。在官绅眼里,鞑虏数次入关都是劫掠,那是劫掠成性的,他们也立即离开了京城,或跟随李自成往西走,或者南下。崇祯皇帝已经逃到了南京的消息也在十几天前传到了京城,众说纷纭,消息准确性并不敢确认,李自成对外宣称一直都说是抓到了崇祯皇帝进行关押着,而李自成出征山海关,带走了不少明朝王爷,却没有带崇祯皇帝,甚至想带走朱慈烺,但也传闻朱慈烺跑了。于是在李自成弃守北京之时,那崇祯皇帝在南京的传闻便被不少人确认是真实消息了。一时之间,无数人南下而走。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超品姑爷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 父皇,请退位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乱世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