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就是徐天的试卷。官家赵佶拿起来一看,脑袋“嗡”的一下就大了起来,当时就裂开了。只见试卷上的毛笔字不是写上去的,是画上去的。一个个张牙舞爪,横七竖八,看见满卷字里行间,壮如鸡爪,行如鬼爬。仓颉为之吐血,夫子为之上吊。以字体为傲的官家赵佶心脏病差点犯了。这是大宋全国上万考生当中最优秀的前三名的试卷?这是道士作法的道符吧?一个个像蚯蚓一样的字体,看得人浑身冒汗,这是人写的字吗?官家赵佶正准备暴走将这张试卷撕烂的时候,殿下想起杨时的声音道;“看官家激动不已的样子,杨时就来为官家将这份试卷的内容念一遍吧。”
“准准,快拿开。”
官家一听正合吾意,这其烂无比的破字再看下去自己会发疯的。杨时从侍从接过试卷,高声朗读起来;“民为重,君为轻,百姓重,社稷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牺牲既成,粢盛既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份夹杂着白话,古文,谚语,包含了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等集为一体的策论,洋洋洒洒,据经论典,最后发人深省,震耳发馈。官家赵佶可是大才,瞬时就听到文章里面独特的论据和观点。以民为本,巩固江山,强军强国,方能面对外来的挑衅挑战。不过文章里面的某些观念,似乎太前卫太激进了,和目前宋朝的国情国策有些不符,不过绝对是一篇深度好文,值得以后慢慢欣赏慢慢体会。“不错不错。杨老,烦请您老将这份试卷抄录一份,朕要慢慢观赏。”
官家赵佶此时已经对写这份试卷的考生非常有好感了,竟然还要抄录下来再欣赏。听到官家赵佶所言,蔡京瞬时老脸就垮了下来。接着官家继续看第二份试卷,只见试卷干净整洁,字体流畅,如行云流水,令人赏心悦目。终于看到考生写得一手好字了,官家欣慰地放下试卷。再拿起最后一份试卷,这应该是三甲头名的试卷了,所以放在最后一个。官家拿起试卷一看,笔走龙蛇,龙飞凤舞,灵动快捷,笔迹瘦劲,这,这不是自己的瘦金体吗?“咦?”
官家赵佶看见这份试卷上的字体如此熟悉,顿时惊异地发出声来,不过再一细看,发现无论是力道,结构,内涵还是气魄都略有不足,显然和自己独步天下的“瘦金体”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写到如此程度,已经很了不得了。官家顿时非常惊奇,想看下这位考生的样貌。于是扬声道;“下面三位学子不用拘礼,可以抬起头来。”
于是韩雨,徐天,赵楷三人均抬起头来。哇!徐天?嗯,不出意外。官家暗自点头。韩雨,国子监天班斋长,镇国公韩胄之长孙,京城才子。这个也不意外。赵楷?,这不是朕的儿子赵楷吗?官家赵佶最后看到自己三子郓王赵楷时,顿时站了起来。同时用手指着杨时,礼部尚书汪藻,和蔡京三人问道;“朕的儿子赵楷怎么会在这里?这是怎么回事?”
郓王赵楷连忙拱手对官家恭敬地解释道;“爹爹莫要责怪他们,是孩儿自己做出的决定。听闻大宋年底大考,孩儿自幼承蒙爹爹的教导,勤学诗词字画,自问一身才学不属于天下学子,所以斗胆化名报考,并勉强进入殿试。仓促之举,给爹爹增加烦恼了,孩儿在此请罪。”
“郓王殿下何罪之有?身为皇子,也是大宋文人学子一份子。读书习画亦是正道,而且在万千学子当中拔得头筹,说明圣上指导有方,皇家龙脉优秀。蔡京斗胆向圣上求情,殿下学识出众,是为皇家幸事,更是天下幸事。”
这个时候就是蔡京表演的时候了。龙生龙凤生凤,那个父亲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儿女成才成就啊。而且以官家对郓王赵楷的喜爱程度,而且又是好事,断不会责罚,所以才出言奏报道。”
嗯,化名考试确有不妥。不过能够取得上等名次,也不愧为我赵家皇室的子孙。朕问你们,三哥的成绩可是你们知道其真实身份后定夺下来的?”
官家赵佶此时已经没有丝毫责怪之意。不就是参加一次考试吗?全天下的学子都可以参加,我赵佶的儿子为什么不能参加啊?而且不仅参加了,还是优等第一名,所以赵佶心里也是很高兴的,所以才问道。”
禀报圣上;这次大考,所有考生的试卷均采取糊名和誉录制度。我等阅卷老师绝不知考生姓名和其字迹字体风格,完全是秉公阅卷,择优录取,最后选出的前三甲,赵楷是甲等第一,韩雨是甲等第二名,徐天是甲等第三名。这次三甲的成绩,是我们三人共同审阅评议,并一致认可的。”
负责这次大考的礼部尚书汪藻马上出言道。官家听闻后眼光朝国子监祭酒杨时,和太师蔡京两人望去。两人均缓缓的点头默认。”
哈哈哈哈,这么说三哥竟然是这次大考的头名状元?朕的儿子在这次天下学子的大考之中,竟然夺得天下文人第一的状元,哈哈哈哈,朕太高兴啦。赵家的子孙也是后继有人,继承了朕的天赋,朕太激动啦,哈哈哈哈。”
听到礼部尚书汪藻,和国子监祭酒杨时以及太师蔡京这大宋最顶尖的大家,都承认这次大考,郓王赵楷竟然夺得甲等第一头名状元!官家赵佶顿时兴奋的不可自制,从龙椅上站起身来,手舞足蹈,哈哈大笑起来。”
恭喜圣上,贺喜圣上,殿下夺得这次大考的头名进士状元,可喜可贺,是否昭告天下,以示庆祝?”
见官家兴奋异常,察言观色的礼部尚书汪藻马上高声奏报道。“臣附议。”
蔡京也连忙出言附和。唯有国子监祭酒杨时却是一言不发。此时官家赵佶也已从兴奋中清醒过来。自己的儿子参加大考夺得第一名的状元,虽然是好事。但是后面怎么办呢?按照常理,考中进士后,迎接这些学子的便是璀璨的前途,封官加赏。三名进士及第,会被立即招进翰林院,状元担任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而榜眼和探花担任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而二、三甲的进士们,会被再次挑选,有潜质的人可以进翰林院担任庶吉士,其余人则是出外地做官。可是赵楷已经是亲王,还有什么职位比其高?难道真就让赵楷做这次的状元?可是这样一来天下学子会不会有想法和非议?这些学子们的嘴巴可是管不住的,万一他们说闲话,有损皇室的威严。文人学子读书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夺得好名次进入仕途。你皇帝的儿子得了状元,岂不是堵住了天下文人的希望。父亲当皇帝,儿子做状元,这还搞什么啊?那读书人的希望都破灭了。官家赵佶前思后想终于明白,这个状元不能给自家儿子。那样会遭天下人嘲笑。于是一念之下当即决定了,扬声道;“这次大考很好,选出了优秀的人才。三哥赵楷虽然优秀,但是作为皇家子弟,要学会谦让避嫌,所以朕决定;这次大考甲等头第一由原来的第二名韩雨递补,韩雨作为本次大考的头名状元,原第一名赵楷降为第二名,是为榜眼。原第三名徐天不变,还是探花,就这样定下来,并公告天下。”
“遵旨。”
国子监祭酒杨时,礼部尚书汪藻,和宋朝大儒蔡京三人躬身应道。“兹封新科状元韩雨为翰林院编修,枢密副承旨。兹封新科榜眼进封太傅、迁封荆南、宁江军节度使。兹封新科探花徐天翰林学士,国子监监丞,并兼任真定府磁州邯郸知县。”
官家随后开始加官进爵封道。韩雨进入朝廷,还是位置重要的枢密副承旨,为正七品。郓王赵楷进封太傅,位列三公,也是正式进入朝中一品大员的行列。并且还迁封荆南、宁江军两军节度使,主管江陵、夔州两地军政要务,可以说是极大的封赏。而且两军节度使也是礼遇优厚,极尽荣耀。不过郓王赵楷的开封府尹就没戏了,你总不能刚刚当上进士榜眼又马上坐上开封府尹的官位。名利双收之下会让天下文人寒心,所以就外派外地。不过郓王赵楷虽然有些遗憾,也只能接受了,进封太傅已是位列三公,大宋最高的品级。还加上两军节度使,也已是恩宠有加,所以郓王赵楷也没有意见。可是徐天这个任命就很有意思了。翰林学士,国子监监丞已经是正式官职了。却还要兼任河北西路的邯郸知县,这是要外放的意思啊,而且还是重点培养啊。不经县令不进州府,中下官员由吏部选任,中央下派官员到各县"权知县事",称知县。而徐天作为京官,下派到地方,是为今后的仕途做铺垫,宰相需用读书人,再有地方执政经验。将来一旦升迁,就是青云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