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大考选拔的人员充实到各司和州郡,徐州官吏不足的局面终于得到改善,一切都步入正规,发展势头迅猛。大量的新农具和粮种投入生产,预计每年的收成都会增长一成以上。商行的物资种类越发丰富,在张晋和韩悦两个新人的引领下,手工业得到蓬勃的发展,大有超过农业发展的势头。建安八年春,喜报连传,首先是武安国从锦州发回消息,去年秋天荀谌与袁买来到锦州,同时还带来千余工匠,这么多工匠的加入又有臧霸数万人的协助,在入冬前就完成宁远外城的修建,等到开春以后宁远城已经彻底完成。按照原先说好的,臧霸北上准备出击高句丽,但是武安国再次游说臧霸,臧霸从泰山带来三万百姓此时不宜北上,一是拖累大军行进,二是需要耗费大量的粮草,因此臧霸取下高句丽之后再去与臧霸会合。臧霸认为很有道理,将百姓暂时留在锦州,由武安国提供衣食,作为回报他们要协助完成锦州和松山的建设。据武安国所说,锦州本就完成三分之一的工作时停工,照这个进度今年就可以全部完成三城的建设,较原计划提前一年。第二个喜讯是管宁带回来的,有陈矫、郑超的加入,辽东学院在去年完成,开春以后开始招生,第一批招到二百名。葛均到达辽东以后,智慧爆发,在冬季研制出雪橇和滑板,极大的方便了货物的运输。葛均又找到刘立,两个人不知在研究什么,但据葛均所说若是应用到军阵,可以一当十。第三个喜讯是张炯的。大规模移民没有出现什么异常,与当地人融合的很好,土地已经重新划分,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始春耕。苏扬已经制造出太师椅等,第一批送往幽州,袁熙十分满意,出大价钱买断经营权。另外他替波才和甘宁带两个消息,一是轲比能如约将兵马退出三百里外,双边的贸易很顺利,双方皆大欢喜。二是甘宁在辽东的四处水寨全部完成,并囤积大量的巨木,但需要放置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大规模造船。三个来自辽东的消息令人振奋,这标志着周仓已经彻底的确定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等到三城完工,臧霸占据高句丽,甘宁造成大船,那辽东将傲视东北。美中不足的是,荀谌劝说田畴归顺失败。周仓手指轻轻滑过八仙桌,怎么解决这个祸患呢?周仓现在有三个选择,一是借用乌桓人,二是动用鲜卑人,三是自己动手。权衡再三,动用乌桓或者鲜卑人会有很大的隐患和未知的变数,最好是自己动手。最后周仓令孙达给管亥送去一封密信,让管亥以重金从那些归附的参客和猎户中招揽死士,潜入徐无山中刺杀田畴,并提醒管亥,田畴善用剑,一定要把握好时机,为防万一,还把田光的那包毒药一并送到管亥手上。锦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武安国和梁广,在军事上不需要太担心,但是锦州的发展也要跟上,周吉可挑不起这个担子,周仓再分别给张炯和荀谌去信,委任荀谌为锦州太守,总理辽西政务,周吉仍为从事。陈登临终前对周仓的遗言给了周仓很大的震撼,这个历史背景下,自己创建的势力虽不是纸老虎,也与窗户纸差不多,如果没有传承那么很快就是过眼云烟被风吹散。在改制和提升生产力方面是下了很多功夫,但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方面还差得很远。周仓足足思索了一个冬天,终于决定要进行一次思想和理念上的变革,但是他步子不敢太大,比别人快一步那叫先行,若是快两步那叫先驱,若是快三步那只能是先烈,先烈固然能启迪后人,但是周仓不想做先烈。三月,他将孙乾、管宁、国渊、赵昱、刘政、崔钧等这些大儒聚在一起准备来一场头脑风暴。开始的时候,大家谈古论今、畅所欲言,周仓抓住时机说道:“自武帝以来,倡导儒家,并作为治国根本,我以为甚是合理,但尊儒并非独儒,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更有利于促进发展。”
听到周仓突然发表言论,众人都注意侧耳倾听。“自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之后又有曾子、孟子为之发扬,因此我以为但凡一家学说并不是一成不变,试想千年前的思想又如何适应当下?因此应不断的加以补充、完善。”
听罢周仓的话,几人面面相觑,周仓这话说的有点大,有几个人敢说自己的学问能赶得上孔孟,敢对儒学补充完善?“当然,这是我个人所思也未必就对。”
周仓看出众人的忧虑,“所谓补充、完善绝不是一人所为,我们可以集诸家之学说加以论证,俗话说:话不挑不明,理不辩不清。我们集众人之力总会能够辨明是非。”
国渊点点头:“使君这话在理,很久以来都是各家发展自己的学说,相互之间互不相让,从来无取长补短之说。而华夏学院成立,我们完全可以对各家学说加以整理、编纂加入我们的观点,只是需要多加讨论才是。”
周仓的意思就是以学院的名义,对儒家的思想进行修订和完善,这就不是一个人的个人行为,没有人说是自不量力,毕竟学院里有学问的大儒很多。对这个提案算是顺利通过,周仓建议学院成立课题组,由管宁挂组长专门做此项工作,新作的名字都已起好,就叫做《新语》,周仓记不得朱熹的理学、王守仁的心学是什么内容,但只要有所改变就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