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哲翻着最近李金鲤送来的一些仿古瓷,其中有单色釉瓷器,有仿哥窑瓷器,也有仿龙泉窑的瓷器。 可惜,这些仿品的技术都太次,陈文哲并看不上眼。 但是,李金鲤这一次应该没有少花钱,因为这里的这些东西数量可不少,而且看着还都不是一眼假。 这样品质的仿品,在市场上的价格也应该不低。 比如接底的几件瓷器,拼接的就十分到位,但是在陈文哲眼中,还是漏洞百出。 不过,在这些造假的瓷器当中,他居然还在这里面看到了一件居仁堂款的洪宪瓷,这可就有意思了。 如果说民国这一时期还有官窑,那么就只有“洪宪”瓷与“觯斋”瓷。 清末,进入民国之后,在袁复辟帝制的紧锣密鼓声中,郭世五想效仿明、清历代皇帝的做法,在景镇烧制名贵瓷器,供宫廷陈设使用。 郭世五将这一想法禀报给袁,袁大为赞许,当即委任郭世五为陶务署监督,赴景镇烧造“洪宪”帝号御用瓷器。 为此,郭世五成了景镇御窑厂历史上的最后一任督陶官。 御窑厂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烧出数量极少的一批“洪宪’瓷。 它多取兴旺祥瑞的雍、乾盛行瓷器为标本,精心效仿。 这批瓷器质地精良,彩料考究,造型美观大方,是一批极为特殊的产品。 其实“洪宪”瓷只是一种通称,郭世五烧制的高级名贵瓷器并没有用“洪宪”款识。 郭世五督理景镇制瓷时,开始先烧“居仁堂制”款瓷,未等“洪宪年制”款御瓷烧制,做了83天皇帝的袁便倒台了。 “居仁堂”为当时袁在中国海的寓所,正宗的“洪宪”瓷是闻名于世的“居仁堂制”款瓷。 所以,现在见到的“洪宪年制”或“洪宪御制”款的器物,绝大多数都是二三十年代民窑烧制的,虽制作精细,但确属赝品。 郭世五还用自己的别号“触斋”为款识,烧制了一部分瓷器,与“居仁堂制”款瓷都堪称名贵。 “居仁章”、“觯斋”款识的名贵瓷器甚少,有人见了不识货、不重视,乃至轻易出手。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这种款的民国时期的瓷器,真的十分少见。 所以,鉴定起来也比较困难。 遇到这种瓷器,鉴别真、伪品时,应特别注意署的不是“居仁堂制”的款,而是其他细节。 这种器物,其胎釉、器型、绘画等均有工细的特点。 并且是小件器物多于大件,而仿品往往是“款”十分相像,其余的都很粗糙。 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胎骨较粗,民窑产品较多。 与历代瓷器相比,差距很大。 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釉面上出现气泡和脱釉现象。 一般而言,如发现蓝色花纹面,留有爆釉点,且釉色向外爆破的痕迹,其制作年代在近百年内。 青花瓷颜色晕暗发蓝,俗称洋蓝。 洋蓝是光绪末期在我国出现的,这时民窑青花瓷器大部分施用洋蓝。 这个时期的瓷器绘画精细的渐少,草率的增多,大量青花瓷仿品表现得呆滞。 有的虽青翠、艳丽、绘画精细,但漂浮感极强。 水彩是光绪末期出现的一种瓷器彩色,此种彩色不含粉质,具有彩料薄、玻璃质釉的特征。 由于选料精细,瓷器胎骨很薄。 当时烧制水彩和软彩瓷器。 有的落“洪宪年制”或“洪宪御制”蓝料或红料款。 民国时的五彩瓷,其色彩艳丽。 大红大绿的品种多见,很容易与前期的品种区分。 比较著名的还有,仿珐琅彩和粉彩器物。 据文献记载,1916年,郭葆昌在西江督陶,曾经烧制仿古珐琅彩瓷百枚左右,题“居仁堂”三字。 不管哪一种吧,反正洪宪瓷是很少见的,所以,很明显陈文哲手中这一件也不可能是真的。 李金鲤收集的这批瓷器,也算用心。 但是,这里的几乎都是仿品,最好的几件,也不过是民国时期的高仿。 当然,里面也有一些十分有意思的瓷器,像是民国仿的单色釉瓷器,还有像是属着公司款的瓷器等等。 光绪末年至宣统时期,景镇按西方体制设立了陶瓷公司并设立分厂。 所以,民国时期才会有公司款的瓷器出现。 不过,这样的瓷器,品质可不怎好。 也许就是因为品质不行,才没有人仿制,这才让李金鲤买到了少数几件真品。 这也是没办法,当时这家工厂研究新法,技术上有所提高,质量样式方面都有改良。 但终因时局混乱,经费不足,支撑不了而告失败。 从技术角度而言,宣统瓷器的工艺水平较高,具有现代陶瓷工艺的特征。 宣统二年,西江瓷业公司筹措资金,成立中国陶业学校。 这家学校内设本科及艺徒二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专业陶瓷人才。 不过,这一时期所留下的产品数量不多,至今仍为稀品。 李金鲤买到一件,也算运气。 当然,这一时期也有好东西。 民国这一时期十分特殊,也许是因为官窑解散,加上没有了皇帝,御窑厂自然也就消失。 所以,流散入品鉴的一些制瓷匠人,都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 再加上一些文化人加入制瓷行业,就让一些制瓷匠人,多数都兼能山水、人物、花鸟、虫鱼,而绝无专工一门者。 他们往往从图稿设计、勾画到渲染皆由一人完成,自由表达画者的个性。 因而浅绛瓷画就显得“活”,而且比较“放”。 又往往诗书画协调统一,署款留名,模式新颖。 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就是珠山八友,他们做的瓷板画最出名,之前陈文哲还收集到了一些。 那时瓷板上才逐渐兴起署匠师名款、书写制作年月的风气。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同一时期,还涌现出一批专画浅绛彩的名家。 20世纪20年代后,粉彩逐渐取代浅绛彩成为瓷板画的主流。 也就是此时,出现了以王琦为首的“珠山八友”,绘制了一批深受各阶层人士喜爱的瓷板画精品。 除“八友”外,李明亮、方云峰、邓碧珊、王步等名家作品也名噪一时。